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竹是如何延继后代的?

一语惊醒梦中人1年前 (2023-12-19)阅读数 8#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竹子苗床

开花结实是种子植物的特性,竹子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是许多竹种的营养生长年限长达数十年,才进入性成熟阶段,最后开花结实枯死,种子落入土中,又长幼竹,更新成丛。

大概由于竹子中的多数种类不像一般的被子植物那样,年年开花结实,因此有人误认为竹子不开花,偶然见到竹子开花,或归结为气候反常,或归结为地震等自然灾害,甚至还有人迷信地认为是不祥之兆。

我国人民早就观察到了竹子开花的现象。两千多年前的《山海经》就记载有:"竹生花,其年便枯。"晋代戴凯所著的《竹谱》中记述着:"荮必六十,复亦六年。"其注解是:"竹六十年亦易根,易根辄结实而枯死。"

据学者研究,竹子的开花习性有三种:一种是每年或接近一年开花一次,如线痕箣竹、群蕊竹等。第二种是开花期不规则的竹子,如唐竹、孝顺竹等。第三种是成片周期性开花的竹子,有30年左右开花的,如牡竹、版纳甜竹;有32年左右开花的,如茨竹、马甲竹;有的80年以上才开花,如箣竹属的一些种类;有的甚至开花间隔期长达120年,如桂竹。不管哪年长出的竹秆,只要竹鞭的年龄相同或相近,那么开花的时间就大体相同。即使生态环境差别很大,如阴坡与阳坡、陡坡和缓坡,不同的土壤,不同的海拔高度,都同时开花。有些竹种甚至移栽千里之外,也都同时开花。可见竹子开花结实,内因起主导作用,外界生态环境仅在某种程度上能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但改变不了竹子定期成片开花的特性。

竹子开花,使竹鞭和竹秆保存的养分被花部吸收消耗,对竹类的影响很大。多数各类开花后地上、地下部分全部枯死,只能靠天然下种更新或人工培育籽实生苗更新来恢复竹林。少数种类开花后地上部分死亡,而地下部分的芽仍能复壮更新,可采用更新竹鞭来恢复竹林。个别种类开花后植株仍保持绿叶,地下部分也不枯死,在它们开花时尽快砍去花枝,减少营养消耗,可保持竹林正常生长。

大面积竹林开花会造成很大的灾难。如我国四川大熊猫产区,由于华桔竹、箭竹大面积开花,使大熊猫这类珍稀动物因缺食而大量死亡。又如占日本竹林面积达30.7%的桂竹大面积开花,曾使日本竹业厂家纷纷倒闭。然而事物是一分为二的,竹子开花结实从系统发育的角度来说是有利的,它利于竹子繁殖后代,达到复壮的目的。

1.埋鞭育苗:适用于散生竹种和混生竹种。方法是:挖取壮鞭,保留鞭根、鞭芽,多留宿根土,将竹鞭截成50-60厘米的鞭段,平理于苗床上,覆土厚5-8厘米,保持苗床湿润。埋鞭时间宜选择在早春竹笋出土前一个月。埋鞭后注意旱天淋水,多雨排水。出苗后适时施氮肥,如尿素、硫酸铵和腐熟人粪尿等,还要及时除草。只要管理得当,一年后每条鞭可长出2-3条竹苗,供翌春造林用。

2.埋竿育苗:适用于丛生竹种。方法是:选2年生健壮竹竿,连蔸挖起或不带蔸砍断,竹竿每一节上的枝条保留一个枝节,,剪断并去掉竹竿梢头,每隔1~2节,在节中间砍或锯一缺口,将竹竿浸入净水中,竹腔内浸满水后用粘土封住切口。苗床开水平沟,将竹竿平放(切口向上),然后覆土5~10厘米,保持苗床湿润。约1个月左右,竹竿节的芽陆续萌发出苗。经半年至一年,即可挖竹竿截成单株竹苗,用于造林。埋竿育苗最佳时期是竹子发芽前1个月左右。

3. 埋节育苗:此法亦适用于丛生竹种,尤其是侧枝基部具有潜伏芽的丛生竹,如撑篙竹、青皮竹、大头典竹、吊丝竹等。方法是:将竹竿逐节或每两节锯成一段,再将其移埋于苗床中并覆土、保湿, 其管理要求与埋竿育苗相同。

4. 侧枝育苗:此法亦应用于丛生竹种。方法是:从2年生以上的竹竿节上取下侧枝(次生枝),剪掉过多的枝梢与竹叶,保留5~8个节,保护好基部的芽。将侧枝插入苗床中并露出上半部枝叶,苗床架设荫棚,并经常喷水保湿。1~2周后次生枝基部长根,枝节上长新芽,逐渐发育成独立竹株。一般在竹子生长最旺盛时期进行侧枝扦插效果最佳。侧枝苗经一年培育,分蘖成竹丛,即可进行造林。

竹子通过任何一种无性繁殖方法都是一种突变,从而导致开花。

竹是如何延继后代的?

麻竹(学名: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竿高20~25米,直径15~30厘米,梢端长下垂或弧形弯曲;节间长45~60厘米, 幼时被白粉,但无毛,仅在节内具一圈棕色绒毛环;壁厚1~3厘米;竿分枝习性高,每节分多枝,主枝常单一。是中国南方栽培最广的竹种,笋味甜美,每年均有大量笋干和罐头上市,甚至远销日本和欧美等国。竿亦供建筑和篾用,庭园栽植,观赏价值也高。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