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唐宋古琴的形制

是丫丫呀1年前 (2023-12-19)阅读数 5#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古琴唐代

唐宋古琴的形制

 中国古代文人视琴乐为精神载体,在?琴棋书画?中排第一,如朱熹、欧阳修、苏轼、王安石、姜夔、黄庭坚等都有相当的琴乐修养。古琴艺术反映文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北宋的人文精神更多地渗透于对琴乐的审美之中,对琴乐实践和理论的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

 1、古琴概况

 1.1古琴起源

 古琴,原名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后来?琴?还成为弹拨乐器的带名词,如胡琴、提琴、扬琴、等等。本世纪初为了区别于外来的弹拨乐器,才被称作?古琴?。古琴堪称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先秦以至两汉典籍中如《礼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诗经》?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1.2古琴的基本形制

唐宋古琴的形制

 古琴整体是一扁长形音箱,长约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面板又称琴面,是一块长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开有穿弦孔,琴尾为椭圆形,在项、腰处两旁有月牙形或呈方折凹。底板又称琴底,形状与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块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底板开两个出音孔,称龙池也或凤沼,腰中近边处设两个足孔,上安两足,称颂足。面、底板胶合成琴身,在琴首里面粘有舌形木板,构成与琴腹相隔的空间,叫作舌穴。面板背部设音梁,又称项实。琴腹中有两个音柱,称天柱和地柱。弦轴又称琴珍,多为圆形或瓜棱形,中空(穿弦用)。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琴轸上。琴弦用丝制缠弦。岳山镶嵌于面板首部,也开有穿弦孔。底板上有四个琴脚,琴首部两个叫凫掌,琴尾部两个叫焦尾下贴,起垫平琴身的作用。面板上嵌有十三个螺钿或玉石制作的徽,用以标记音位。现存以唐琴最古,至今基本结构无重大改变。

 1.3古琴样式及断纹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神农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有所区分。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琴漆断纹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

 2、唐代古琴

 2.1唐代古琴地位

 唐代是敞开胸怀吸纳外来文化的朝代,融合了多民族的音乐。受胡乐的影响,古琴在唐代宫廷中渐遭冷落。白居易的《废琴》?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怜汾。?从诗人的怨愤中,我们不难看出古琴的消沉,主因不在?器?而在?音?。琴师们惜守节奏舒缓的?楚、汉旧声?,与唐人的生活节奏很不协调。理所当然地遭到冷落。

 2.2唐代古琴形制

 唐代是古琴承先启后时期。唐以前没有确切的实物佐证,唐则有盛、中、晚期制作传世,部分还具年款,可配合文献记载以研究。唐琴造形浑圆,如盛唐琴之面板漫圆而肥:中唐以至晚唐之面浑圆渐逊,圆则依然。现存唐琴标准器中,制作上均有共同的时代特点,概括如下:

 2.2.1选材

 选桐梓为材,据《女郎环记》雷威制琴不必皆桐,每于大风雷雪中独往峨眉,择松杉之优者伐而斫琴,妙过于桐,可知唐人选材不拘泥于古人成法。

 2.2.2样式

 现存唐琴式样有伏羲式、神农、凤势、连珠、师旷、子期及唐末始出现之仲尼式等。

 2.2.3断纹

 唐琴断蚊以蛇腹断为主,亦有冰纹断、流水断、及蛇腹间所夹杂之牛毛断等。漆灰断纹唐琴之表漆色有黑及栗壳两种。

 唐琴造型肥而浑圆,装饰非常华丽,如日本正仓院所收藏的'唐琴。

 3、宋代古琴形制

 3.1宋代古琴背景

 前有宋太宗创九弦琴。后有徽宗蓄南北名琴于宣和殿百琴堂,足见宋王室对琴的重视程度。北宋欧阳修《三琴记》、苏东坡《杂书琴事》、沈括《梦溪笔谈》均记唐琴用材及制作特点《琴苑要录》内为收北宋人斫琴法:宋末人周密著《云烟过眼录》详叙唐宋制琴名手及名琴流传情况:明代辑刊宋人著《太古遗音》,指法之外,尚收琴制、造琴法、历代琴式等,图文并茂:南宋赵希鹄之《洞天清录》,举凡琴式演变、选材、琴材品种、制琴及漆灰法、琴腹构造、断纹类别及辨伪、琴用器物配件等,与《太古遗音》之内容屡为明清谱所转载引用。

 3.2宋代古琴形式

 宋代的古琴发生变化,全长128厘米,肩宽25厘米。琴身扁而长大,尺寸大于传世唐琴。南宋体形则逐渐扁平狭小,尤其是仲尼式古琴,呈耸而狭之状。据现存实物资料推断,仲尼式出现于晚唐,因宋代尊崇儒道,自此大为流行,迄今不衰。

 3.3宋琴演变

 宋初模仿唐琴浑圆,渐成宋扁风格:弧度以外,琴形尺寸也变化。以现存唐琴统计,其均在120-125公分问,肩宽不离19-21公分,尾宽则为13-15.5公分:据《琴苑要录》?近代所效古制微短,其音促而声细?、?近代之人不稽于古:加其长阔,矫欲高鸣,失其琴音?,考《琴苑要录》约成书于北宋中叶,所谓?古?即言唐。可举数例以说明《今虞琴刊》载扬州胡氏藏北宋崇宁马希仁制仲尼式琴,黑漆小蛇腹断,肩当三徽,其音灵透:此两者尺寸适中,同于常琴,项、腰之上或下楞角虽仍作仿唐之圆之理,论扁、薄、轻程度则逾鹤唳清宵,更显北宋晚期琴器特色。

 自宋室南渡,御府名琴流散,制琴风尚发展至南宋末年,与北宋琴相异。周密《云烟过眼录》记:?金公路,所谓金道者,琴薄而清。绍兴初人?、?陈亨道,高宗朝,琴厚而古?,绍兴亦宋高宗年号,据此可知南宋初期琴器存两大类型:仿唐和南宋风格。

 北宋琴自仿唐之圆变为扁圆、扁,至中晚期琴多呈肩耸而狭。宋人琴腹槽腹制作,琴器内外构造、制度尺寸已具完整法则。如《太古遗音》中,无论琴面、底、槽腹均有图文加以解说。

 3.4灰漆断纹

 宋人制琴以桐面梓底或松杉面底为主要制琴材料。断纹有蛇腹、冰裂、流水牛毛等。琴制更趋完善,与唐代先后辉映,同为后世楷模。

 古琴的样式随着时代的变更而演变。唐代由于大量吸收外来文化,胡乐泛滥,唐代诗人刘长卿《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相反,宋代是中国古琴发展的高峰时期,从赵诘《听琴图》中可见。作为文人音乐的古琴艺术和古琴审美意识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重要发展。至今为止,古琴这门艺术,历经千百年的升华提炼,在华夏众多乐器中。最大限度地承载了厚重的中国文化,成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但它也在慢慢的失传,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索。

;

古筝比较好。

古筝的声音大,很动听,弹奏的时候加持力很强。古琴声音小,比较内向。只有在某些特殊的环境下会特别感动人,而往往感动的也只是弹琴人自己。

所以古筝比较倾向于是弹给别人听的,古琴则更倾向于弹给自己听。古筝一弹,就会有许多人被吸引过来听,而古琴的知音却总是可遇不可求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