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与汉族有什么区别?
一、生活区域不同
1、畲族:分布在闽、浙、赣、粤、黔、皖、湘七省80多个县(市)内的部分山区,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
2、汉族:在全国各地都分布。
二、起源不同
1、畲族:关于畲族来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主张畲瑶同源于汉晋时代长沙的“武陵蛮”(又称“五溪蛮”),与瑶族同源,持此说者比较普遍。
2、汉族: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
三、使用语言不同
1、畲族:畲语、客语、赣语、闽语、粤语等。
2、汉族:汉族语言主要为中文。
作为最后一个统治王朝,清朝时期是如何区分满人和汉人的?
东汉与西汉表面上没有什么区别,它们都属于汉朝。而且,东汉与西汉的说法,在汉朝的时候并不存在。刘秀事实上没有建立新的王朝,他仅仅是恢复了汉家天下。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子孙,东汉王朝是后人对刘秀恢复汉朝的一个称呼而已,仅仅是为了方便地研究汉朝的历史。
“东汉”这个词汇是读书人为了研究历史的方便,而搞出来的一个概念,一个历史学名词。那么“东汉”和“西汉”到底有什么分别呢?其实主要有五个分别。
其一、“东汉”和“西汉”的都城位置不同“东汉”这个名词跟光武帝刘秀关系密切。因为刘秀恢复汉朝天下的时候,把都城定在洛阳,而刘邦建立的汉朝,史称前汉或者西汉,都城在长安。因为洛阳在长安的东边,所以后人称刘秀恢复的汉朝为“东汉”。
其二、“东汉”和“西汉”立国安邦的官员的身份不同西汉时期,朝廷是“布衣将相”的局面,也就是说刘邦的天下是“大老粗”治国,樊哙、萧何、曹参、灌婴、周勃等人都是出身社会底层。而东汉时期,朝廷是“世家大族”的天下,刘秀借助的势力基本上是地方豪强势力,比如河北的一些世家大族,郭皇后就是大家**,当然还有南阳贵族势力。
尽管西汉末年的战乱,对世家大族有一定的打击,但是东汉建国后,士族的势力一直很强大,“一门三公”的现象很普遍。
其三、“东汉”和“西汉”的治国方式不同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秀,尽管说是太学出身,但他不是纯粹的儒家,刘秀是信奉图谶学说的,为了宣扬图谶的神圣性,他曾经颁布图谶于天下。
图谶学成为东汉的国学,这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意义非凡的“君权神授”,以至于东汉的图谶之学,成为比儒学更加重要的“内学”,而以前的儒学则成为外学。
西汉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是最显赫的学术,儒生的社会地位也很高。可以看出,东汉与西汉在治国方式上还是有分别的,一个重视图谶文献,一个重视儒家经典。
其四、“东汉”和“西汉”对匈奴的战略和政略都不相同西汉时期,汉武帝对匈奴主要是征讨和驱逐,采取长期战争的方式打击匈奴,比较重视用武力解决匈奴问题。东汉时期,刘秀对匈奴主要是安抚和内迁,也就是把南匈奴内迁到现在的山西省等地安置。从而形成新的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其五、“东汉”和“西汉”的皇帝各有特点西汉成年皇帝比较多一点,东汉的小皇帝特别多,从而造成东汉后期的权臣跋扈现象比较突出。西汉成年皇帝比较多,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权臣理政的传统,王莽之所以失败,说明西汉刘家的皇帝声望还在,毕竟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不是小孩子,王莽弄权没有深厚的根基。
综上所述,东汉与西汉的分别主要有五个方面,在都城位置、安邦官员、治国方式、对匈战略、皇帝特点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
1、首先,从种族上看,满族和汉族分属不同的种族。在人类体质学上有明显的区别(可能从外表上不能十分肯定地区分出满族和北方汉族的不同,不过差别确实存在),如:满族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五官部分。
眼裂较小、眼睑无褶皱或不明显褶皱、眼距较近、直鼻型、长方脸型的人较多发色较浅等等,另外,满族在人类体质学上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B型血的人特别多,占到总人口的40%左右,而汉族人中B型血的比率占总人口的20%多一点。
2、其次,从生活习俗上看,满族和汉族有明显的区别。现今的人总是用历史上满族的生活风俗来和今天的满族进行比较,说什么满族以前是有辫子的,而今天没有了,满族以前的服饰和今天的不一样,饮食习惯也和清朝不同了,所以满族被“汉化”了。
3、从语言上看,满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虽然现在绝大多数的满族人都使用了汉语,可是在做划分的时候仍然将满族划分为和汉族不同语系的民族。 满语属于满-通古斯语系。
4、从姓氏上看,满族和汉族有截然不同的姓氏。虽然今天的很多满族人都使用了汉族的姓氏,不过不同的是,满族使用的汉姓是根据满族本身的哈拉(姓氏)更改而成的,如爱新觉罗氏,在北京的多改姓金,在东北的满族多改姓赵。
5、从性格和意识上看,满族和汉族也有一定的不同。这主要体现在世界观、人生价值观、还有为人处事的方式上。满族人在性格上和汉族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满族人的性格非常的倔强,这一特点已经被很多的满族人所证实。
扩展资料:
清朝时期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加强了与汉区的联系,促进了女真社会的经济发展,出现“满洲民殷国富”的局面。同时,在政治和军事上进行改革,万历十五年(1587年),在二道河畔建立费阿拉城,六月“定国政”,确立了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
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努尔哈赤对狩猎组织牛录,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造,建立了著名的八旗制度,对后金及清王朝的历史,以及满族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建立大金国,自称“英明汗”,史称后金。
后在统一女真各部和对明朝的战争中,先后将都城迁至辽阳东京城和沈阳。天命十一年(1626年),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改元“天聪”。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在这一时期陆续组建完成。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大清”,建元崇德。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为巩固和发展后金政权,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为清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统一全国,从此开始了满族贵族对全国的统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清朝时期的满族)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