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起义中印度“土兵”指的是什么?
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帮助政府成功征服印度后,在这里建立起殖民统治。其中大不列颠用来统治印度的是一支28万人的军队。而其中的英国人只占19%,大部分士兵都是印度人(“土兵”)。殖民者利用这20多万“土兵”统治着广大印度居民,而20多万“土兵”又受着不到4万英国官兵控制和监视。
英国人是主子,一切比较高级的军官都由他们担任,印度人最高只能升到上尉。一个白发苍苍的印度军官,见到军阶低、年纪轻的英国军官乃至士兵,也必须恭恭敬敬。在印度官兵们看来是关系重大的宗教信仰,也常常受到粗暴的践踏。这些“土兵”原来都是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很自然地和人民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广大人民对殖民者仇恨的增长,他们的不满情绪也一天天高涨起来。
不过也正是这些土兵最终为大英帝国敲响了丧钟。到了19世纪的中期,印度殖民地与殖民当局的关系可以说是相当的紧张了,这主要源于英国政府以及商业公司对下层人民的盘剥使得底层人民越来越不服气,积怨很深。而英国政府在殖民政府稳定下来后剥夺了许多土邦大公的爵位以及土地,并且还告知莫卧儿末代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他死后,将取消帝位。
英国殖民者破坏了印度旧的社会经济基础,同时又给他们套上了新的殖民主义枷锁,比如英国的纺织机器几乎消灭了印度的全部城市纺织工人。可以说里里外外都是怨恨。因此1857年,当英国的军队更新装备的时候,为了保护枪械涂上了一种油脂,当时便在军中传言这种油脂是混合油猪油还有牛油的成分,这对于土兵来讲犯了大忌。因为穆斯林土兵不食用猪肉,牛油又是印度教徒的忌讳。所以在军中引起土兵的反抗与不满。之后事态逐渐恶化。在1857年5月10日发起了印度民族大起义。
印度军队的军衔按等级分为军官(永久委任军官)、低级委任军官、士兵和短期委任军官。同其他国家不同的是,印度军衔制有一些于众不同之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元帅:印度军衔的最高等级,按所在军种分为陆军元帅、空军元帅、海军元帅,它不是单独的一级军衔,而是作为将官的最高一等。印军条例规定元帅是荣誉军衔,授予已经退役或即将退役的、为国家军队立有特殊功勋的上将军衔的军种参谋长。迄今为止只授予了3名(两位陆军元帅和一位空军元帅),到目前印度还没有授予过“印度海军元帅”的军衔。
2.将官衔:
3.校官衔:
4.尉官衔:5.少尉:印度的少尉只有陆、空军设立,但自20世纪90年代起,已很少授予此军衔;海军中不设此军衔,海军军官的最低一等是中尉。
士官衔:
6、短期委任军官:从地方高等技术院校毕业生中选拔的25周岁以下的男性优秀青年,经过为期一年的军事训练合格后,授予技术中尉军衔并任命为短期委任军官,至少服役5年(绝大多数可以晋升为技术上尉),如自愿并经部队批准,可继续服役,并改任永久委任军官。
7、低级委任军官:产生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英印殖民军,英国殖民当局为了加强对这支部队的控制,便物色一些熟悉部队生活、有一定作战经验和通晓英语的印度军士,充任“总督委任军官”,协助英国指挥官控制和管理印度士兵。当时的英印殖民军中,1个连仅有1名英国女王任命的军官担任主官,其余的军官职位都是“总督委任军官”。
英印殖民军将“总督委任军官”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称“苏拜达尔· 迈达尔”,相当于英王任命的少校军官;第二等称“苏拜达尔”,相当于英王任命的中尉军官;第三等称“扎玛达尔”,相当于英王任命的少尉军官。“总督委任军官”不仅有管理部队的权力,而且还有指挥部队的权力。
1947年印度独立以后,印度军队继续采用这种军衔制度,只是其名称由“总督委任军官”改称“低级委任军官”;在陆军中设一、二、三级低委军官;在海军中设一、二、三级军士长;在空军中设一、二、三级准尉:三军“低级委任军官”军衔名称虽不同,但地位、职责相同。
8、士官长:只有印度陆军设置这种军衔(团士官长、营士官长、连士官长),他们的地位低于低级委任军官,大部分在陆军部队的旅(团)、营、连的机关、后勤部门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如营军需军士长),少部分担任分队指挥员。
9、军士:印度陆军的军士分上士、中士、下士三级;海军军士只有一级:空军的军士分中士、下士两级。
10、列兵:印军的列兵分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级。上等兵佩戴军衔标志;一等兵佩戴部队臂章识别符号,无军衔标志;二等兵与我国的新兵相同,无识别标志。
印度将官的军衔领章,这里展示的是空军部分。
印度军队中的将军除了在肩章上有军衔标识外,还同时佩戴军衔领章,这也算得上是印度军队的特色了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