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怎么辨别冷暖皮肤

一语惊醒梦中人1年前 (2023-12-19)阅读数 5#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则是肤色

皮肤冷色暖色怎样区分

1、视觉区分法

如果要从人们大致的视觉上来区分的话,冷色调的皮肤,看上去会有点轻微的泛蓝或者粉色,是种很明亮的感觉;暖色调的皮肤是有点轻微**,金色的感觉;而自然色调的人群几乎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没有粉蓝感,也没有金黄感,就是一种自然的白皙状态。

2、手臂静脉颜色辨别法

可以根据自己手臂上静脉的颜色来辨别的,如果静脉颜色偏蓝,就是冷色调,如果静脉颜色偏绿偏紫,就是暖色调,而如果静脉颜色介于蓝绿色之间,就是自然色调。

3、金银测试法

比较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测试自己是佩戴金饰好看还是银饰好看。如果金饰戴起来更有气质,那么就是暖色系;如果银饰更适合的话,那么就是冷色系。

辨别方法也有很多,日常可以用的有以下5种:

1、血管测试法

在自然光下,检查自己手腕内侧静脉血管的颜色。

血管偏蓝或紫色,则是冷皮。

血管偏绿色或橄榄色,则是暖皮。

血管颜色在蓝绿色之间摇摆不定,则是中性皮。

2、金银测试法

通过佩戴金银首饰,来判断肤色类型。

戴金色饰品气色更好,则是暖皮。

戴银色饰品气色更好,则是冷皮。

戴金戴银都好看,则是中性皮。

3、白纸测试法

保持清爽素颜,将一张白纸放在脸旁,与肤色进行对比。

皮肤呈粉色、玫瑰色,则是冷皮。

怎么辨别冷暖皮肤

皮肤呈**、橘色、则是暖皮。

皮肤没有明显色调,则是中性皮。

4、穿衣测试法

准备暖颜色和冷颜色的衣服,看自己穿哪种颜色更显气色。

穿紫色、蓝色、粉色更衬肤,则是冷皮。

穿**、橘色、草绿更衬肤,则是暖皮。

如果没有特别明显的效果区分,则是中性皮。

5、口红测试法

准备暖色调和冷色调的口红,看涂哪种颜色更好看。

涂紫红色、粉色的口红更好看,则是冷皮。

涂橘色、珊瑚色的口红更好看,则是暖皮。

涂两种都好看,则是中性皮。

如何选色号?

集美们在基本知道了自己的皮肤是冷色还是暖色之后,接下来就要去分辨自己的色号。

一般对于亚洲人来说,一共有 6 种肤色类型。

冷皮篇

粉一白:粉调比黄一白还要白,现实中的肤白貌美。

粉二白:肤色中等,白中带点粉红色,显得素颜皮肤状态好。

粉三白:比黄二白少一点**,要更白一点,但泛红就显得黑了。

暖皮篇

黄一白:肤色显白,基本没什么黄气。

黄二白:适合自然偏白的中等肤色。

黄黑皮:比较暗沉的黄皮肤,亚洲肤色里偏黑的类型。

如何挑选粉底?

粉底色号有不同的明暗程度,对应不同的皮肤。

就拿粉底色号分得很细的Cover FX粉底来讲,色号形式是“字母+数字”。

字母表示色调,N为自然色-同比例的粉色与金色,P为粉色-偏玫瑰的的冷色调,G为金色-偏黄的暖色调。

数字代表颜色深浅,数字越大颜色越深。

在上面的试色图里,G10就是黄调里的最浅色,俗称黄一白,G20则是黄二白,以此类推。

不过不同的品牌对色号的区分是不一样的,所以集美们最好还是去专柜试色再下手。

正确试色的方法:

选择粉底液的时候,一定要在脸颊和脖子之间的交界处进行试色!如果涂上之后和你的皮肤融为一体,那它就是你的色号了~

如上图,选2号就没错了!

千万不要在手臂上试色!见过很多集美,在专柜拿到粉底液就在手臂上画一下。BUT!手臂和脸的肤色差异是很大的,结果百分之90都是错的。

比如上图,在手臂上试这四个颜色,有集美一定觉得2号最适合自己。但是同样的四个四号,在脸颊和脖子之间的交界处试色,你就会发现自己错了。

其实1号才是最适合的颜色。

很多集美都觉得“一白遮百丑”,所以买比自己肤色要更白的色号,但其实在妆面上,能够均匀自己肤色的粉底才是最适合自己的粉底,建议集美们买粉底时选择和自己肤色最相近的,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美白”的效果。

我的皮肤是**,应该是暖色调吧!

很多女生都因为不清楚自己的肤色是属于偏冷还是偏暖所以经常会买到不适合自己的粉底、隔离等等。其实肤色可以分为四种浅冷型、浅暖型、深冷型、深暖型,在选择彩妆时都需要根据自己的肤色来选择适合的单品。分享一些小方法可以帮助你判断自己究竟是什么肤色。

第一个方法是找一件**的衣服或者是一件**的物品跟自己的皮肤做比对,如果感觉皮肤暗沉那么你很可能是冷皮,但如果看起来皮肤很好的感觉那么你很有可能是暖皮。

第二个方法是观察自己的手腕静脉血管,如果是更偏蓝色,可能是冷皮;如果是绿色,可能是暖皮。

第三个方法是在阳光下看你的皮肤如果呈蓝色,则为冷皮;如果在阳光下皮肤呈绿色,则为暖皮。

建议多选几种方法进行比对,可以更准确的判断自己的肤色,找到适合自己的底妆产品。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