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唐宋文化的比较(2000字)

梵高11个月前 (12-19)阅读数 3#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地方志郡县

唐、宋、元三朝是我国地理学进一步发展的时期。在这期间,盛唐的大一统把封建经济、文化推向新的高峰;经过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北宋王朝重新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促使封建经济、文化得到新的发展。在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实力超过了北方;活字版印刷术的广泛运用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知识的积累。元代空前大帝国的建立使得人们的地理视野得到更大的扩展。 一、行政管理应用地理知识,促进地方志的繁荣 经过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与战乱,唐朝在统一全国以后,首先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由于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中央统治者深感觉到有掌握全国土地、物产、风俗以及其他情况的必要”(33),于是令各地方政府,普遍进行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并且要求定期奏报中央。中央朝廷则设置了主管地方志的机构和官员,例如在兵部内设有职方郎中、员外郎各一人;同时规定了地方政府修志的上报制度:“凡图经,非州县增废,五年乃修,岁与版籍偕上”(34)。现在所能见到的唐朝最早地方志原件是《沙州都督府图经》(残卷),内容就有沿革、位置、山川、河湖、池沼、户口、城镇等50多个项目。它反映出当时图经的编纂是按照中央朝廷下达的指令性篇目,逐项填写上报的。本地所缺项目,也须一一注明。在全国各地定期上报地方志的基础上,总地志的编纂也就繁荣起来了。1.李泰的《括地志》李泰,字惠褒,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子。他曾组织人力于贞观十五年(641年)撰成《括地志》,共550卷及序略5卷。(35)这是初唐的一部规模巨大的总地志。全志以唐贞观十三年(639年)时,全国行政区的10道、360州、1556县为纲,叙述了政区沿革、山川形势、关津故城、亭台殿堂、河流沟渠、风俗物产、名胜古迹、人物故事、冢庙寺观等。唐太宗李世民称赞《括地志》是“博采方志、得于旧闻、旁求故老,考于传信……简而能周,博而尤要”。清朝学者孙星衍在《括地志》辑本序中说此书“长于《元和郡县图志》而在其先”。(36)2.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李吉甫,字弘宪,唐宪宗时曾任宰相。他生活在唐朝的中央统治受到藩镇割据猛烈冲击的时代。他曾致力于削弱藩镇势力,策划讨平了某些节度使的叛乱,使各镇节度使得以暂时服从中央。为了维护唐朝的中央集权统治,李吉甫还主持编撰了《元和郡县图志》,以便于朝廷掌握全国各地情况,加强其统治。所以他说此书的“切要”目的是“佐明王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收地保势胜之利”。(37)《元和郡县图志》完成于元和八年(813年),全志以当时10道、47方镇为纲领,记录了政区范围内的沿革、户口、贡赋、物产、山川形势、水利、古迹等内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此书说:“舆记图经,隋、唐志所著录者,率散佚无存,其传于今者,惟此书为最古,其体例亦为最善,后来虽递相损益,无能出其范围。”(38)可见此书对后代影响是很大的。此书之图,于宋时失佚,于是略称为《元和郡县志》。3.乐史的《太平寰宇记》乐史,字子正,是北宋时的地理学家。他于宋太宗时撰成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这是现存最早的史传派地方志的代表作。乐史一改传统的注重当代政事、地理的方志编撰倾向,而以存史、颂圣为目的,因此除了沿用《元和郡县志》的门类外,还编入姓氏、人物、风俗以及官爵、诗词、题咏、名胜、杂事等,忽略地理、沿革等于国计民生切实有用的内容。(39)《太平寰宇记》的出现,使地方志的体例大变,后世编撰地理总志所采取的体例,多以此书为依据。4.王存的《元丰九域志》王存,字正仲,于宋神宗时主持编撰《元丰九域志》。此书依据唐朝《十道图》、宋朝《九域图》等图经的体例,取消了原地图部分,再加以增删修定而成,是中国古代的图经演变为地方志的代表作。作者王存等人不同意乐史《太平寰宇记》那种把地方志史传化的倾向,而把重点放到与行政管理、发挥地利有关的内容上。书中以元丰年间的行政区为纲领,首先根据各地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重要程度列出它们的名次,然后叙述各地的地理形势、名山大川、户口多寡、土贡特色等,又在每县下详细记载其乡镇、古迹、物产等等。由于此书对各地情况记述全面,因此被后世方志学家评为“简而有要”、(40)“文直事核”、“最为当世所重”。(41)总之,宋初对各地图经的编纂更为重视,设“九域图志局”主管地方志工作,并于开宝四年(971年)、八年(975年)、景德四年(1004年)、元祐三年(1008年)等多次下令“重修天下图经”。(42)这时还明确把地方志作为行政管理工作中“考定官吏俸给、赋役和刑法的依据”。(43)如宋代平江府(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市)的赋税数额,就是依照图经来确定的。当时一些著名的官吏,如寇准、朱熹等人,每到一个地方上任,便立刻搜阅当地的地方志书,查明民情地力,以便兴利除弊。

唐宋文化的比较(2000字)

在政治上,中央皇权与地方割据势力的冲突走向结束,中央集权日趋强化,由此引出政治制度方面的种种变化;在经济上,贵族庄园经济向平民地主经济转变,由此引出了土地所有制、租佃关系的变化、农民对国家和地主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城市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等;就社会方面而言,随着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动而来的社会结构的变化,不仅出现在统治阶层中,同样也出现在被统治阶层中;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则更广泛了,上到民族精神、价值取向,下到礼仪风俗、衣食住行,无不发生丕变。因此,称唐宋之际为社会大转型的时代绝不为过。也正因为唐宋之际发生了这么多的变迁,所以海外学者有所谓“唐宋变革说”或“宋以后近世说”,即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已进入了“近世化”、“近代化”或“亚近代”。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