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与省的边界线是依据什么划分的呢?
省与省之间的界限划分有很多依据,基本来说主要有三种,一是按照文化习俗,二是按照地形地势,三是按照经纬线。
按照文化习俗划分主要见于民族聚居区,在中国和外国都比较常见,像中东地区的库尔德人自治区,包括中国的如宁夏回族自治区一样。划分依据是因为当地的文化习俗和周边截然不同,如果划入其他省份,难以治理。按照地形划分最容易理解,也最多。比如两地之间隔着条河,那就以河为界,比如山西和陕西,其分界线就是黄河,这样划分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因为地形变化过大,公共服务效率降低的问题。按照经纬线划分,在中国没有,但是在美国等地普遍存在,按照经纬线划分,简单不用动脑子,而且当年欧洲人以殖民者的身份到达北美,完全不用考虑当地的风俗习惯等问题。所以现在美国各州的分界线横平竖直。
话说回中国,中国的省份划分非常奇怪,既不是全部按照地势划分,也不是按照民俗划分。其实在元代以前中国的类似省级行政区划分基本都是按照地形划分,比如秦岭两边肯定是两个行政区,长江两岸不会在一个行政区划里。但是这样在中央羸弱的时候非常容易造成地方割据,最直接的就是四川,沿着秦岭,能够入蜀的道路有限,只要控制道路,巴蜀就算是独立了。所以元朝入主中原后吸取前代的教训,彻底改变了中国古代的划分方式,把地形地貌差距很大但是位置相近的地区划为一个省,奠定现在中国省区划分的基础,后代王朝觉得元朝的划分方式非常好,能够有效杜绝地方割据的可能,所以一直沿用。
我们现在看中国地图时就会觉得中国行政区划是人故意这样划分的,所以看上去很奇怪。
省与省的界线是怎么划分的?
交界和边界的区别:
1、交界线指的是两个不同类的东西的边缘互相接触,仅仅是靠这两个东西自身的不同而产生的区分。
2、而分界线可以理解为一条线,这条线把线两边的东西隔绝了开来,即使两边是同样的东西也可以区分。
中国省界的划分,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山川形便,二是犬牙相错。
所谓山川形便,是说在划界的时候,是以山脉、河流等自然条件而进行划分。如唐太宗时,“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这十道就基本都是按照山脉、河流而划分的,比如关内道(潼关以西,秦岭以北),河南道(黄河以南,淮河以北),河北道(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河东道(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陇右道(陇山以西),淮南道(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江南道(长江以南),山南道(秦岭以南,长江以北),岭南道(五岭以南),剑南道(剑阁以南)。——至于后来又增加到十五道,咱暂且不提。
这种划分方法,在宋代以前多见。比如秦代划分三十六郡,汉代划分十三州多是因山川形便而成。
这种划分方法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天然的山脉、河流、湖泊,是两个地域之间最直接、最明显的区分,而且由于山川阻隔,往往两个地区之间的文化、社会、经济等各方面也都有显著不同,使用山川形便的原则进行划分,就使得行政区划和地理区域相一致,浑然天成。
犬牙交错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地理单元、社会文化都显然属于四川的汉中被划给了陕西省。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说汉中“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秦、陇,形势最重”,孔璋曰:“汉中地形险固,四岳三途,皆不及也。”黄权曰:“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杨洪曰:“汉中,益州咽喉,若无汉中,是无蜀也。”正因为汉中对于四川来说如此重要,所以自古以来,割据四川者,必占据汉中。但是,元朝设行省,偏偏把汉中划给了陕西,自此而后,明、清、民国,乃至现在皆因袭之,以汉中入陕西,而不敢给四川。因为汉中一旦划归四川,则四川形胜立即完备,具备了割据的条件。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