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复花的药材信息
释名:金沸草、金钱花、滴滴金、盗瘐、夏菊、戴椹
气味:(花)咸、温、有小毒。
主治:消痰,下气,软坚,行水。治胸中痰结,胁下胀满,咳喘,呃逆,唾如胶漆,心下痞鞕,噫气不除,大腹水肿。
1、中风壅滞。用旋复花洗净,焙过,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夜卧时以茶汤送下五至十丸。
2、小儿眉癣(小儿眉毛眼睫,因生过癣后不能复生)。用旋复花、赤箭(即天麻苗)、防风,等分为末,洗净患处,以油调涂。
3、耳后生疮(月食疮)。用旋复花烧过研细。以羊油调涂患。 《本经》: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 《别录》: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膀胱留饮,风气湿痹,皮间死肉,目中眵蔑,利大肠,通血脉,益色泽。 《药性论》:主肋胁气,下寒热水肿,主治膀胱宿水,去逐大腹,开胃,止呕逆不下食。 《日华子本草》,:明目,治头风,通血脉。 《汤液本草》:发汗吐下后,心下痞,噫气不除者宜此。 《滇南本草》:祛头目诸风寒邪,止太阳、阳明头疼,行阳明乳汁不通。(治)乳岩、乳痈、红肿疼痛、暴赤火眼、目疾疼痛、祛风明目、隐涩羞明怕日,伤风寒热咳嗽、老痰如胶,走经络,止面寒腹疼,利小便,治单腹胀,风火牙根肿痛。 《医学入门》:逐水,消痰,止呕噎。 《南京民间药草》:花和苗,祛湿、拔毒、消肿,煎水洗患处。 异名:蕧、盗庚(《尔雅》),戴椹(《本经》),飞天蕊(侯宁极《药谱》),金钱花(《本草图经》),野油花(《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滴滴金、夏菊(《纲目》),金钱菊(《花史》),艾菊、迭罗黄(《群芳谱》),满天星(《岭南采药录》),六月菊(《铁岭县志》),黄熟花(《南京民间药草》),水葵花、金盏花(《贵州民间方药集》),复花(《新疆药材》),小黄花(《河北药材》),猫耳朵花、驴耳朵花(《山东中药》),金沸花、伏花、全福花(《上海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 britannica L.var. chinensis (Rupr.) Reg.)、线叶旋覆花(Inula linariaefolia Turcz.)或大花旋或大花旋复花(Inula britannica L.)等的头状花序。
采集:夏、秋采摘即将开放的花序,晒干。 旋覆花:拣净杂质,除去梗叶,筛去泥土。
蜜炙旋覆花:取净旋覆花,加炼熟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焖,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凉透。(每旋覆花100斤,用炼熟蜂蜜25斤) 干燥头状花序呈扁球形,有时散落,直径8~15毫米(线叶旋复花较小,4~10毫米)。
底部有4层(线叶旋复花3层)浅灰绿色、膜质的总苞片,有时残留花梗。
外缘1层舌状花,**,长约1厘米,先端3齿裂,多卷曲;中央管状花密集,花冠5齿裂,子房顶端有多数白色冠毛,长约5毫米(线叶旋复花长约3毫米),质柔软,手捻易散。
气微弱,味微苦咸。以朵大、金**、有白绒毛,无枝梗者为佳。
主产河南、江苏、河北,浙江、安徽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除上述品种外,在部分地区尚有将旋复花属其它种植物的头状花序作旋复花用,如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地用的是齿叶旋复花,其干燥花序略呈球形,直径7~12毫米。
总苞灰绿色,被白色茸毛。
舌状花1层,**或淡棕色,有时脱落;管状花密集中央,子房上的冠毛多数退化,留下鳞片状残迹,质硬。
云南、贵州有些地区用的是水朝阳花(参见水朝阳条),其干燥花序的直径8~14毫米。
子房上的冠毛15~20条,长约3毫米。
湖北、贵州有些地区用的是湖北朝阳花,其干燥花序略呈半球形,不易散落,直径1~2厘米。
总苞黄绿色或绿色,被白色短毛。
舌状花1层,细长,长可达2厘米,**或淡棕色;中央为管状花,冠毛5~10条,长约2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