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问?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如何提问?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为什么很难?因为绝大多数人不知道思考为何物,不知道思考的起点是提问,不知道问题与疑问的区别,不知道疑问的类型,这么多不知道,提问又从何做起呢?
在第一章,我曾简单说明过问题与疑问两个词的区别,这里再稍作详细说明。
问题一词在汉语中,含义过于宽泛,故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问题,主要有四种含义,在英语中也分别有不同的单词对应:
Question,指疑问。如:请问各位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我一个一个回答。
Problem,指难题、障碍、麻烦、困难,强调主观感受。如:这件事我保证办好,绝对没问题。
Trouble,指毛病、不足、欠缺、混乱,强调客观存在。如,我父亲的身体现在问题很多。
Matter/Issue,指事情。如:我希望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不手软。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明白,日常使用的问题一词,很多时候仅指狭义的疑问。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注意这个区别。如果要学会有效的思考,两者的区别是一定要搞明白的。因此,在前边我也指出过,我在本书中尽量使用“疑问”而不使用“问题”,以免读者混淆、误会。
另外,“提问”也不是“提出问题”的缩写,而是“提出疑问”的缩写,虽然平常人们说“提出问题”,偶尔也有“提出疑问”之意——这是疑问和问题不区分造成的混乱。
在弄明白问题和疑问之间的区别之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除了疑问之外的广义的问题。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讲,问题也就等于事情。我们所说的解决问题,也可以等于做好事情。如果说一件事情是完美的,没有问题需要解决,那也就没有事情需要我们去做好了。如果说一件事情是不完美的,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当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我们的事情就做好了。
当然,这个世界并不存在着所谓的完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何况现实当中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什么叫做问题呢?问题就是现状与标准之间,或者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以我们到医院查血为例。检验报告中,各项指标右边一定会分为两栏:检验值和标准值。如果检验值在标准值的范围之内,那说明你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检验值超出标准值的范围,那就说明你有问题。
对个人而言,问题也意味着焦虑与痛苦。而根源在于个人实际能力与欲望或梦想之间的差距。一个人的能力与梦想匹配,痛苦指数为零;能力与梦想差距很大,痛苦指数则非常高。
我常说,人生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无论是个人的,还是组织的,还是社会的、国家的、民族的、人类的,所有的问题我把它们分为三类:原生型、发生型和设定型。
这类问题是先天的。比如,一个人生下来就残疾,眼瞎耳聋或者缺胳膊少腿。又比如,我们说“穷二代”与“富二代”时,强调的是前者与后者相比,有先天不足。再比如,我们在谈论区域经济发展的时候,会经常讲到“资源禀赋”这一概念,其实就是在说内陆的穷山恶水地区,不如沿海地区具有先天的发展优势。
这类问题是在发展过程当中产生的。比如,一个原本健康的人因为生病或者天灾人祸而落下残疾。又比如,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因为某一方出轨,而闹得鸡飞狗跳甚至面临分崩离析。再比如,一个明星公司因为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走向没落。这些问题,都是在发展过程中偏离了既定的轨道,或者失去了应有的发展速度而达不到预定的目标,又或者一个有机体的内部组织逃不过衰败的必然规律,各项机能指标达不到应有的标准。
这类问题的反面就是知足常乐。设定型问题都是由人类不满足的欲望带来的。当我们不满足于现状,就会为自己设定一个新的目标,而新的目标必然带来新的问题——理想和现实之间新的差距。如果你现在有一套两居室的住房,一家三口住起来也绰绰有余;但是你为了面子或者别的需求,决定要买一套别墅,新的问题就接踵而来,比如你要为挑选合适的房子而奔波烦恼,可能夫妻之间对位置、价格等问题争吵,可能你还缺一大笔钱,要想办法去贷款,更要想办法挣钱来还贷。
总结一下:上述三类问题就是我们所有人面对的全部问题。但是,就思考而言,它们仅仅是我们思考的对象,只当我们针对具体的问题或事情,展开了提出疑问、求解答案的过程,我们才真正开启了思考。
最近在关注社区产品,分享下关于社区产品中“话题”和“问答”的一些思考。
话题更多在于围绕主题进行讨论,讨论的性质更偏向分享;问答更多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回答更偏向于解惑,提供帮助。
从本质上讲,话题更具有发散性,回答者可以针对话题的主题从不同角度根据自己的见解进行发散性分享,对于分享结果没有验收标准一说。
问答从回答维度来讲相对话题会有更多的局限性,同时问答的回答结果会更偏向于解决问题本身,相对来讲问答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作答是有验收标准的,毕竟提问者的初衷是解惑的。
从用户发布的角度讲,普通用户在发布时,不太会去定义自己发布的到底属于话题还是问答?更多的出发点在于是想收获不同的见解、想法还是想针对性的获得解决办法。
从社区平台的角度讲,平台一般会两者都去做,如果不考虑收费的情况下,不太建议对2者进行明确的模块划分(问答更多情况下发布者是有明确的诉求的,发布者要解惑,平台可以针对这个设计付费模式);
其次话题的属性决定了用户的参与度相对会更高(作答门槛相对问答低些,可作答维度更多),有利于提升平台内的内容输出和用户活跃度,问答更多的在于解决某一类用户的某些明确的诉求,对于作答用户从问题上就会筛选掉大部分用户,毕竟提问是聚焦于某一类用户诉求的。
从作答用户的角度其实上面的阐述中已经涉及到了,就不再单独展开讲了
通过上面的一些分析,如果你要做一款社区产品,给到的建议是两者都去做,没太大必要去区分单独做哪个更好,就像知乎一样定位是问答社区,其实你会发现平台内有好多是属于话题的,其次你会发现知乎上问答的参与度还是蛮高的,所以没必要去纠结社区是做话题还是做问答更好。
平台可以结合运营从不同阶段的运营目标结合数据来阶段性的引导用户做一个周期性的偏向,平衡好平台话题和问答的占比。
为什么建议社区平台两者都兼顾其实你还要思考一个问题,社区定位解决的是否是用户的痛点问题?社区解决了某类用户群体什么痛点?用户的痛点解除后是否还会有新的痛点?新的痛点是否会频繁出现?出现后平台是否可以持续性满足?如果不能持续满足或者用户痛点不是频繁发生有什么留存用户的方式呢?
问答更多的是偏向解决用户痛点问题,话题大概率更多的是用来活跃平台用户和做留存设计的(就像知乎,我没有痛点问题要解决时,进来就是来消遣的,看看有没有有意思的段子和故事,就像网友调侃的“上知乎,分享你新编的故事/上知乎,看新编的段子”)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