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的“呼啦圈”——土星的光环到底是个啥
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四颗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均有行星环,尤其是土星,拥有又宽又亮的漂亮的行星环,因此许多天文迷都是土星的拥趸。那么行星环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土星环:太阳系最大最明亮的的行星环。
1610年,就是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自制望远镜的那一年,伽利略除了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发现,就是发现了土星周边似乎有两个明亮的“耳朵”。当时伽利略非常困惑,他一开始以为这两个两点是土星的卫星,但是又觉得哪里不对,这两个两点似乎不会运动,两年后,伽利略发现这两个“耳朵”消失不见了。直到又过了3年才出现。因为始终没搞清楚那是什么,伽利略一直不敢公布他的观测结果。
半个世纪后,荷兰天文学家惠更斯使用更大更好的望远镜才发现,那两个“耳朵”是环绕土星的一圈薄薄的,像草帽帽延一样的行星光环。1675年,意大利天文学家卡西尼发现土星环中有一道缝,这道缝被命名为“卡西尼缝”。
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旅行者1号、旅行者2号、卡西尼号等探测器先后飞掠土星。对土星环进行了大量研究,土星环由数量庞大的从几微米到几十米不等的冰块、岩石组成,其直径达27万公里,厚度仅为10公里,自西向东围绕土星旋转。
关于土星环的来历,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宇宙碎屑不断被土星捕获,由于受到土星引力的作用,不能凝聚为卫星,而逐渐形成光环;二是土星的两颗卫星发生猛烈碰撞,碎片逐渐演变成光环;三是一个卫星进入土星的洛溪极限被撕碎,碎片逐渐演变成光环。
不过,近些年,NASA曾有一份的报告表明,土星环正在逐渐消失。由于土星的引力作用,土星光环正在逐渐撞向土星,预计1亿年到5亿年后,土星光环将消失。
由于只有气态巨行星拥有行星环,因此天文学家推断这些行星环的形成过程可能是相似的。对于行星环的形成有两种说法:一是这些行星环是由宇宙中的陨石块和尘埃组成的,它们是小行星互相碰撞形成的,在行星的引力作用下被局限在一定的区域,逐渐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行星环。
第二种说法是这些行星环的主要成分是微粒和气体云,但它们不是被行星的引力所吸引的。也就是说它们是行星形成之后所残留下来的物质。如果要验证哪一种说法更加正确的话,那么天文学家必须要查出行星环中岩石的年龄。但目前来看,大部分的科学家都支持第一种说法,因为他们认为土星亮丽的光环是流星碰撞产生的。
行星分类
气态巨行星可以细分成不同的类型,“传统”的气态巨行星是木星和土星,主要的成分是氢和氦。天王星和海王星因为主要的成分是水、氨、和甲烷,而氢和氦只是最外层区域的主要成分,所以有时会被细分为“冰巨星”。
几乎所有的系外行星都因为轨道紧挨着恒星,或许是因为比较容易被检测出来,因此是表面温度很高的气态巨行星,被分类为热木星,而热木星也是目前的系外行星中最普遍的类型。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