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古人的名字、别号之间有什么关系?

桃子1年前 (2023-12-19)阅读数 5#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表字别号

在我国古代,并不是一开始就使用姓名的,而是先有姓与氏,后有名、字、号,古人的一生有很多名字,各有用途,意义不同。\x0d\\x0d\现在的人,大多数有“名”,无“字”,所以当我们说到“名字”的时候,通常指的仅仅是人的名或姓名。可是,在古代多数人,尤其是做官的和知识分子既有“名”又有“字”,有些人除了名、字之外还有“号”。\x0d\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我国特有的“避讳”制度。\x0d\在古代名和字连起来称呼,也是为了表示尊敬。有两种情况,值得我们注意:\x0d\1.在先秦时期,当名和字连称时要先“字”后“名”。\x0d\2.汉朝以后,当名和字连称时要先“名”后“字”。\x0d\\x0d\“字”的产生,是出于避讳,也就是尊崇长辈的伦理需要。古代人在祭祀神灵和先祖的时候,为了表示恭敬,不敢直接称呼先祖的名,这样就产生了字。因此,“字”实际上是表示尊敬的人名。\x0d\“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情况也非常复杂,但仔细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常见的有按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在表字上用“子”的情况也很多,因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所以人们喜欢用它。\x0d\表字虽然常见,但是与本名联系不大,实际杜甫的表字“子美”的“子”还不是真正的表字,而它们后面的那个字“美”才是表字的主要成分。这个主要成分与本名意义是有联系的,下面分别作介绍。\x0d\\x0d\1.表字和名意义相同,相通,是并列关系,叫做“并列式”。\x0d\2.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为辅助,叫做“辅助式”。\x0d\3.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叫做“矛盾式”。\x0d\4.表字与名出自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而且字为名的意思作补充解释或修饰,叫做“扩充式”。\x0d\5.表字意为名字意思的延伸。叫做“延伸式”。\x0d\有很多古人除了有姓有名有字外,还有号,号是我国姓名文化中一个很有趣味的现象,广义的号有多种,有别号、绰号、谥号之分,号是自取的,也有别人赠予的。狭义的“号”是一个人的别字,又为别号。别号在文人中比较流行,名与字一般有一定的联系,而号与名无任何限制,别号始于唐,盛于宋,而亡于清。\x0d\“号”的形成有两种情况:\x0d\1.是使用者本人起的。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尤其是文人雅士,总喜欢给自己起个号。正因为“号”是自己起的,所以它不像姓名、表字那样要受家族、宗法、礼仪以及行辈的限制,可以自由地抒发和标榜使用者的志向和情趣,因此出现了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别号,但仔细分析,深人考察,仍可归纳出一些共同的特征:\x0d\①鲜明的时代印记。\x0d\②强烈的抒情色彩。\x0d\③深刻的寓意\x0d\古人起别号多用一些特定名词。\x0d\2.别号:是他人所起得到公认的。这种“号”叫“外号”、“绰号”或“混号”、“浑号”。它有极强的表义性,不但可以增强人们对各类人物的记忆,是名、字、号以外的一种补充,而且往往是人物面貌性格特征的一种写照或折光。形象而准确地描摹了人物的性格、特长或生理特点。许多“外号”、“绰号”是在实际生活中相互戏滤开玩笑时起的,因而多含有讽刺讥笑的贬义。也有些外号并不含有贬义.在现代也有这种情况。这种“绰号”雅而不俗。

名、字、号是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现象,它们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古人的名字、别号之间有什么关系?

名是要记人家谱的,是很尊贵的。依文字记录,古时婴儿出生三月命名,且很注重,通常是长辈和老师取的,也是长辈和老师(包括以后的上级)称呼的。为了表示其尊贵,在一般公开场所是不能随便称呼的。

名和小名、笔名是两回事,小名(乳名)是孩子刚出生后随便取的,为了表示亲切,小名可以用“猫呀”、“狗呀”“花呀”、“草呀"等这些俗气的字眼。有的人迷信,认为小名越难听,孩子就越好养活;还有希望孩子身体健康,就取为“墩墩”、“壮壮”等。

笔名,自清末以来,有些人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不想用真名,就取个笔名。如:老舍原名舒庆春,老舍就是他的笔名。

也称表字,它是按照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根据我国古代礼仪,男子二十岁成人,进行冠礼并取字;女子十五岁可嫁,举行笄礼并取字。

说明他们已长大成人,可以谈婚论嫁了。取字在古代一般仅限于士大夫和知识分子,贫民百姓则有名无字。古人的字与名有着很大的关联,字通常是名的解释或补充,二者互为表里。《颜氏家训》中有“名以正体,字以表德”的提法。

字是在公众场所使用,成人后用途最广。如:汉人韩延寿,字长公;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同义;韩愈,字退之,为反义。古代在男子“字”的前面加“子”表示对男子的尊重,如宋代文学家苏轼,字子瞻;赵云,字子龙。用“德、公、元”等褒义词起字,也表示对男子的尊重或美称。如:刘备,字玄德;张飞,字翼德;陶渊明,字元亮等。

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是人名字以外另起的称谓,与名、字往往没有什么内在联系,可分为别号、赠号、绰号、法号、年号、谥号、庙号等。

名人雅士起的号,谓“雅号”,如诸葛亮号卧龙先生,唐代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宋代苏轼号东坡居士,明代唐寅号六如居士,清代郑燮号板桥等。有些另4号的使用率远远超过本名,如苏东坡、郑板桥等。别号是使用者自己起的,不像姓名要受家族、行辈的局限,所以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操。别号中常见的“居士”、“山人”之类就是表示鄙视利禄的意思。有用号明志的,如宋周敦颐称濂川先生、明归有光称震川先生、王夫之称船山先生等。

绰号,往往是被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称谓,又叫诨号、混号、混名,如《水浒传》里梁山上一百零八人个个都有绰号,如“花和尚”鲁智深、 “黑旋风”李逵等。“花和尚”、“黑旋风”都是绰号,且符合人物的性格、特长或生理特点。

谥号,古代的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要根据他们的生平作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往往分为褒义的,如文、武、明、庄、景等;还有贬义的,如炀、厉、灵等;还有表示怜悯的,如哀、悼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有些人的名字又有了变化。封建社会姓刘的姑娘嫁给了姓赵的人家,结婚后,她的姓名就成了“赵刘氏”。现代人也有用此办法取名的,但不同的是把那个“氏"字换成了自己的名字,如“李佩珠”嫁给了一个姓“王”的丈夫后名字就改成了“王李佩珠”了(香港妇奇结婚后这样起名的人很多)。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