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良格”号航母
“瓦良格”号航母
"瓦良格"号是苏联建造的第二艘真正的航母,但随着苏联解体,它与"明斯克"、"基辅"号一样,被卖给了中国。尽管"瓦良格"号航母异乡已四年之久,但它一刻都没有离开俄罗斯人的视野。本文即为俄罗斯《起飞》社主编安德烈.福明首次披露"瓦良格"号的撰文。在美丽与孤独、无奈与追求的交替挣扎之后,"瓦良格"了另一扇希望之门。尽管多少有些类似舞曲的突然切换,舞者不免或相互踩脚,或别扭,或冲撞。不过,较之于优雅的慢三,探戈还有更多的热情、刚劲与奔放。
1985年12月4日,"瓦良格"号航母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造船台安家落户。这是继按照1143.5设计方案刚刚完成建造和下水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之后,在造船台上实施建造的第二艘航母。
1982年5月7日,经过反复酝酿和讨论,苏联会和部长会议做出了按照1143.5设计方案建造第三代航母的决定。9月,"定单105"(1143.5设计方案的工厂编号)第一艘航母首先在黑海造船厂造船台开始建造。第二年,决定建造"定单106"第二艘航母。在建造之前,"定单105"原准备以苏联加盟国首府里加命名,但这一命名方案很快被否决了,取而代之的是以苏联***勃列日涅夫的姓,后又以苏联海军总司令库兹涅佐夫的姓命名。
"定单106"排水量为55000吨,舰长302米,舰宽35.4米,飞行甲板长70.5米,吃水10.5米,采用了4台蒸汽轮机。与"定单105"不同,"定单106"装备了改进型舰载电子设备。
1988年11月25日,"定单106"下水。随后,根据苏联的决定,黑海造船厂开始按照1143.7设计方案建造"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编号为"定单107"。1143.7方案采用了核动力装置,增加了外形尺寸和排水量,除在舰首安装滑跃式起飞甲板外,还计划安装两部燃气弹射装置。
1990年7月,"定单106"航母被命名为"瓦良格"号,以纪念在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沉没的"瓦良格"号装甲舰。截止1991年11月,"定单106"航母的建造率已达68%。然而,随着苏联的解体,"瓦良格"和"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的建造工作全部停止。
随着苏联解体和乌克兰,"瓦良格"号航母变成了乌克兰的财产,但依然在俄罗斯海军战斗编成之内。若要完成"瓦良格"号剩余的32%建造工作,至少需要2亿美元资金支持。对于捉襟见肘的乌克兰来说,根本没有能力拿出这笔开支。
"瓦良格"号被长时间遗弃在尼古拉耶夫市的岸边,期间,俄罗斯也曾与乌克兰方面商谈"瓦良格"号航母的赎买问题。但谈判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主要原因是,乌克兰向俄罗斯提出了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天价。在乌克兰眼里,"瓦良格"号航母价格远远超过了自身价值,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国防潜力。
瓦良格号的问题
基辅号和明斯克和老瓦最大的区别,基辅.明斯克都是退役的战舰,确切的说只
能是准航母。
在90年代初期中国的综合国力,和科技研发能力,无法类似建造的大规模翻新。
老瓦是一艘没有建造完成的航母,苏联的解体只完成了工程的68%。因为前苏
联黑海造船厂归属了乌克兰,对于老瓦,最初乌克兰政府希望俄罗斯能全价购
买该舰,而俄罗斯只同意支付苏联政府时期未付的30%工程款。乌克兰财力有
限无法续建。乌克兰没办法的情况下95年老瓦被交给黑海造船厂处理,95年末
之后的事情就不用我说了吧
基辅和明斯克都是前苏联的第二代航母,毛子叫们中型载机巡洋舰,也就是
前苏联1143型基辅级航母。老瓦要比它们先进一代,也就是很出名前苏联第三
代1143.5型库兹涅佐夫级重型载机巡洋舰库兹涅佐夫号.瓦良格号 如果前苏联
不解体,那美军就不是他独一家和动力航母时代,1143.7型就是核动力航母(这句扯远了)
基辅号造于70年.72年下水.75年建成服役,93年退役基辅级:标排36000吨满排
43500吨全长273米,水线长249.5米,宽47.2米水线宽32.7米,吃水9.5米。基辅号
只是基辅级得第一艘,它服役之后还有3艘服役,前三艘变动不大,巴库号算是
改进型号标排38000吨满排45500吨,吨位要大于前者。吃水10米。
明斯克号72开工.75年下水.197完工服役,前苏联太平洋舰队81—82年
进行大修,89年后基本不能使用93年退役。
前苏联真正意义上的航母是它的第三代航母,中国选选择老瓦的原因这也是其中一点。正像楼上几位朋友说的那样,相对来说老瓦要比基辅号和明斯克先进,而且是先进一代,(而且官方也拿到了老瓦的图纸)有人说中国在翻新老瓦,但老瓦的确没有服役过,续建更确切些,不管是翻新也好,续建也好,二手货也好,至少这是中国海军蓝水计划好的开端。成就了中海军几代人的梦想!
老瓦的作用你感兴趣可以去看一下
如果写不好请见谅
我在中华军事网上没事发的章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24/73/38/8_1.html
传说老瓦改进后的参数(权威性有待鉴证)
主尺寸:舰长304米、水线281米; 舰宽70.5米、吃水11米;
飞行甲板:长300米、宽70米;
排水量: 57000吨(标准) 64000吨(满载)
结构改装:取消舰首12单元反舰导弹发射筒,将士兵住仓前移合并,以获得更大机库空间;武器装备:国产海红旗18联装近程舰对空导弹;
国产730型30毫米速射炮,3000发/分钟;
国产10管反潜火箭深弹发射器;
舰载机大于50架(因拆除大型反舰导弹发射单元,增大了甲板下的机库面积) 国产海歼-15舰载战斗机(原型苏-33,技术来源俄罗斯/乌克兰)
国产海直- 9舰载反潜/多用途直升机(原型法国“海豚”)
进口卡-27反潜直升机; 进口卡-31预警直升机
搜索雷达:与052C驱逐舰相同的有源相控阵雷达,
前苏联瓦良格号航母
“瓦 良 格”号是苏联建造的第二艘真正的航母,但随着苏联解体,它与“明斯克”、“基辅”号一样,被卖给了中国。尽管“瓦 良 格”号航母流落异乡已四年之久,但它一刻都没有离开俄罗斯人的视野。本文即为俄罗斯《起飞》杂志社主编安德烈.福明首次披露“瓦 良 格”号的撰文。在美丽与孤独、无奈与追求的交替挣扎之后,“瓦 良 格”开启了另一扇希望之门。尽管多少有些类似舞曲的突然切换,舞者不免或相互踩脚,或别扭,或冲撞。不过,较之于优雅的慢三,探戈还有更多的热情、刚劲与奔放。
◆建造始末
1985年12月4日,“瓦 良 格”号航母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造船台安家落户。这是继按照1143.5设计方案刚刚完成建造和下水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之后,在造船台上实施建造的第二艘航母。
1982年5月7日,经过反复酝酿和讨论,苏联***中央委员会和部长会议做出了按照1143.5设计方案建造第三代航母的决定。9月,“定单105”(1143.5设计方案的工厂编号)第一艘航母首先在黑海造船厂造船台开始建造。第二年,决定建造“定单106”第二艘航母。在建造之前,“定单105”原准备以苏联拉脱维亚加盟共和国首府里加命名,但这一命名方案很快被否决了,取而代之的是以苏联***勃列日涅夫的姓,后又以苏联海军总司令库兹涅佐夫的姓命名。
“定单106”排水量为55000吨,舰长302米,舰宽35.4米,飞行甲板长70.5米,吃水10.5米,采用了4台蒸汽轮机。与”定单105”不同,”定单106”装备了改进型舰载电子设备。
1988年11月25日,“定单106”下水。随后,根据苏联政府的决定,黑海造船厂开始按照1143.7设计方案建造“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编号为“定单107”。1143.7方案采用了核动力装置,增加了外形尺寸和排水量,除在舰首安装滑跃式起飞甲板外,还计划安装两部燃气弹射装置。
1990年7月,“定单106”航母被命名为“瓦 良 格”号,以纪念在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沉没的“瓦 良 格”号装甲舰。截止1991年11月,“定单106”航母的建造率已达68%。然而,随着苏联的解体,“瓦 良 格”和“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的建造工作全部停止。
◆寻找买家
随着苏联解体和乌克兰独立,“瓦 良 格”号航母变成了乌克兰的财产,但依然在俄罗斯海军战斗编成之内。若要完成“瓦 良 格”号剩余的32%建造工作,至少需要2亿美元资金支持。对于捉襟见肘的乌克兰来说,根本没有能力拿出这笔开支。
“瓦 良 格”号被长时间遗弃在尼古拉耶夫市的岸边,期间,俄罗斯也曾与乌克兰方面商谈“瓦 良 格”号航母的赎买问题。但谈判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主要原因是,乌克兰向俄罗斯提出了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天价。在乌克兰眼里,“瓦 良 格”号航母价格远远超过了自身价值,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国防潜力。
据苏联圣彼得堡涅夫斯基设计局的设计师们透露,20世纪90年代中期,“瓦 良 格”号也有过被拯救的机会。当时乌克兰计算,如果要解体“瓦 良 格”需投2.5亿美元,而出售解体后的废钢铁却只能得到500万美元。因此,乌克兰没有再向俄罗斯提出无法接受的天价。这时,“瓦 良 格”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俄罗斯的手中,但谈判再次决裂。
1995年,“瓦 良 格”号正式退出俄罗斯海军的编成,并以偿还债务为由送给了乌克兰。乌克兰迅速地找到了出售“瓦 良 格”的潜在对象—中国。但美国进行了粗暴干涉:若向中国出售,必须将舰载武器装备全部拆除;否则,将采取经济制裁。在美国的压力下,“瓦 良 格”的舰载武器装备被拆卸一空。除保留上层建筑外,几乎成了一个空壳子。
1999年,乌克兰终于与澳门一家“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购买“瓦 良 格”号航母的理由是,将其改造成一个大型海上综合旅游设施。
◆在埃维拉岛搁浅
1999年,在下水11年和停建8年之后,“瓦 良 格”号航母准备移居中国。启航前根据买方要求,在舰首的明显位置标明即将落户的新港名称。因此,在“瓦 良 格”的名字旁边,出现了英文“圣文”字样(圣文是位于加勒比海圣文森特岛和格林纳丁斯群岛的首府)。同时,乌克兰与中国方面为其拟定了穿越黑海、博斯普鲁斯海峡、地中海和达达尼尔海峡的航线。然而,当准备启航时,从土耳其传来了禁止“瓦 良 格”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的电报。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俄罗斯海军在黑海作战力量的削弱,土耳其不顾国际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开始强化了对过往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国外船只的限制,尤其是对俄罗斯海军舰艇的限制。
土耳其以船体过大、影响博斯普鲁斯海峡其它船只正常航行为理由,拒绝“ 瓦 良 格”通过。明眼人很清楚真实背景:土耳其受到了来自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的政治压力。为尽快加入北约,土耳其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来,以满足北约提出的各种要求。于是,中国与土耳其开始了长达一年半之久的谈判。
在谈判过程中,土耳其认为即使中国答应遵守事先规定的20条海上防范措施,“瓦 良 格”号对海峡内的其它船只的威胁程度只能减少60%-70%。为确保该航母顺利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土耳其海事部门将命令所有船只停航,使用7艘拖船和消防救生船为其提供保障。土耳其还要求所有保障船只,必须安装由土耳其提供的通信设备,航行时打开船上所有的照明设备,对所有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担保。对于土耳其的苛刻要求,中国答应每年为土耳其安排200万名旅游者,作为补偿。但这一条件遭到土耳其的拒绝。在中国答应交付10亿美元保证金的前提下,才允许“瓦 良 格”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
2001年11月1日,“瓦 良 格”号航母顺利通过了长32千米、宽650-3300米、深30-120米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在穿越连接欧亚长达2800米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时,16名领航员和250名水手(专家)参加了“瓦 良 格”号航母的护航工作。
在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后,“瓦 良 格”号航母顺利地穿越了达达尼尔海峡,11月3日进入爱琴海。在爱琴海,“瓦 良 格”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风暴。由于风暴很大,它与3艘拖船连接的拖缆相继被刮断。“瓦 良 格”号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海上失去了控制,横冲直撞。当时,“瓦 良 格”号航母上有3名俄罗斯籍水手、3名乌克兰籍水手和1名菲律宾籍水手。水手们竭尽全力拯救“瓦 良 格”号航母。由于人手少,加上海风过大,“瓦 良 格”号航母在希腊埃维拉岛浅滩搁浅。
希腊海事救护直升机迅速赶来,将7名水手救走。这时,“瓦 良 格”号航母实际上已经变成无人看守的“空巢”。最后3艘拖船和1艘希腊船只用拖缆固定住“瓦 良 格”号,终于控制住了航母。
7名水手重新回到“瓦 良 格”航母上,于是它继续向东航行。从地中海穿越直布罗陀,进入大西洋,再从西环绕非洲大陆。2001年12月11日,“瓦 良 格”号航母驶过非洲的好望角,穿越整个印度洋。2002年2月5日,“瓦 良 格”号航母驶入马六甲海峡,随后进入中国的南海。经过627个昼夜,2002年3月4日,“瓦 良 格”号航母终于抵达航行的终点-中国大连港口。为使“瓦 良 格”号航母完成这次不平凡的航程,中国共计大约花费了3000万美元。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