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弦长度的标准尺寸
古筝的弦(粗细,长度),是没有标准尺寸首先,因为古筝价格不同,不同价格的古筝,弦的材质不同,因此弦的粗细具体也就很难统一。然后,制作过程中人的误差,前岳山和后岳山的耸起高度的低矮不同,都会影响琴弦的长度,以及调音对琴弦长度的影响。不过,不管怎样的古筝,它的弦都是高音区细向低音过度中渐渐变粗。
古筝的统一规格为:1.63米,21弦。古筝的面板大多数采用河南兰考的桐木制造,框架为白松,筝首、尾、四周侧板有红木、老红木(缅酸枝)、金丝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周边用料对古筝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红木、紫檀、金丝楠木为佳。早期到近代也有过12、13、18、23、25弦等,不同地区的筝又有多种定弦法,筝的新种类还有“蝶式筝”、“转调筝”等。
扩展资料:
早期的琴弦以马尾、鹿筋为原料,到了当下这段时期以尼龙钢丝弦为主流,增加了音量,也提高了韵味,琴弦以德国进口钢丝为主,含碳量均匀,寿命长,手感好,以五音不全牌、宝泉牌、敦煌牌为代表,较受专业人士欢迎。
一台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面板以阳面中段为最佳,阳面是指整株桐木置于水中,露出水面的一面为阳面,去头斩尾为中段,一般以9-12年树龄的桐木为最佳,尤以河南兰考的桐木为最佳,沙土地,木质疏松,利于音质的传导。
专业演奏古筝的面板以通纹为最佳,中音区纹理间距5-9厘米,高音与低音区间距1.5-2.5厘米为最佳,面板厚度高中低音的厚度一般为9mm、11mm、10mm,眼下面板大多数采用弦切工艺。
百度百科-古筝
古筝与古琴的区别如下:
1、形制和结构:古筝是一种长条形乐器,长度通常在1.6到1.8米之间,而古琴则较短,长度通常在1.2到1.3米之间。古筝的面板是平坦的,由梧桐木或枫木制成,而古琴的面板则稍微隆起,由梓木制成。此外,古筝的音箱也比古琴大,这使得古筝的音色更加宏亮、悠扬。
2、演奏方式:古筝和古琴的演奏方式也有所不同。古筝通常使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来拨动琴弦,而古琴则使用大拇指和食指来拨动琴弦。此外,古筝在演奏时需要不停地移动手指,而古琴则可以在一个位置上演奏多个音符。
3、音色和表现力:古筝和古琴的音色和表现力也有所不同。古筝的音色通常更加宏亮、悠扬,具有很强的表现力,适合演奏大型协奏曲和独奏曲。而古琴的音色则更加柔和、深沉,具有一种宁静、淡雅的美感,适合演奏一些小型独奏曲和琴曲。
古筝的起源:
古筝是中国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弹拨乐器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关于古筝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古筝起源于秦朝。在秦朝时期,民间有一种叫做“筝瑟”的乐器,它由长木和梧桐木制成,有12根弦。当时,秦朝的宰相李斯曾经在一篇奏章中提到过这种乐器,称其为“筝瑟之乐”。这种说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因为古筝的音色和演奏方式与秦朝时期的筝瑟非常相似。
第二种说法是,古筝起源于汉朝。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汉朝时期,有一种叫做“筑”的乐器,它由竹子制成,有12根弦。这种乐器在当时非常流行,被广泛应用于宫廷和民间音乐表演中。后来,人们将这种乐器的弦数增加到16根,并且将其改名为“筝”。这种说法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因为古筝的形状和演奏方式与汉朝时期的筑非常相似。
无论古筝起源于哪个时期,它的历史都非常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筝在中国的音乐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优美的音色和演奏技巧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今天,古筝已经成为了中国音乐的代表之一,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认识和喜爱。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