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牧割据和军阀割据的区别
中晚唐时期的节度使,和汉朝的州牧制度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之间又有许多差异的地方。笔者就试着为大家盘点一下——
首先是来源的问题。节度使和州牧都来自于和平时期,这没有问题。但是一开始设置这两个职务的目的,却不尽相同。
节度使的设置,完完全全是为了战争——盛唐时期,国家开疆拓土频仍,于是在北方先后设立了十个藩镇,最高长官即为节度使;
相反,要说汉朝设置刺史/州牧是为了和平,也没说错。汉武帝时把本是郡国制的汉朝分成十三个刺史部,定期派刺史去监察地方官。这个制度演变到了后来就把刺史部变成了地方的一级行政机构,也就是州。刺史也从行使检察权的中央官,变成了地方长官——州牧。
如果拿今天的制度来做一个类比的话,节度使一开始就是军区司令,而刺史则是监察委的特派员。但是最后,他们却都成了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兼武装部队司令员。
这就要谈到节度使和刺史的第二个异同点——一场变乱让他们变了味,于汉朝,就是黄巾起义;对唐朝来说,则是安史之乱。
这两场大规模的变乱,中央王朝都采取了饮鸩止渴的方式——汉朝把征兵的权力下发给了各级地方官,结果打出了大大小小的州牧/军阀;唐朝则姑息了河北地区的部分安禄山余党的存在,他们就成为了后期的节度使。
但是节度使制度和州牧/刺史制度的第三个异同之处也就应运而生了——汉朝的州牧制度,并未存在多久就被三国所取代;而唐朝的节度使制度,则稳定地存在了一百多年。
有关节度使制度为何能存在一百多年的问题,基本可以写一部专著,在此我们不多做展开。我只提醒诸位注意一点——唐朝的藩镇和汉末的各个州可不一样,他们也许不服从中央的调遣,也许不接受派来的官员,却基本都承认大唐皇帝的合法性,个别藩镇甚至还愿意向唐朝缴纳赋税。
一言以蔽之,汉朝的州牧制度,是为了分裂而准备的前奏;而藩镇和节度使制度,则一定程度上维系了唐王朝的存在,甚至是名义上的统一。
唐朝后期的藩镇(节度使)就是军阀。唐朝之乱与藩镇(节度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自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设立了10个节度使和经略使后,节度使就有了与朝廷抗衡的资本与能力,至唐朝最后一任皇帝昭宣帝时,唐朝节度使已由原来10个,发展到五十多个。唐朝后期的众多藩镇(节度使)割据自立,陵侮皇威,随意兴兵逼宫。唐朝势衰,李家皇帝终沦为傀儡,而被迫禅位。延续了近三百年的唐祚画上了句,被五代十国所替代。
唐朝是一个贪官污吏相对较少的朝代,唐代是历史上反贪污措施比较严厉的,一个官员贪污,他的亲戚、举荐者、上级甚至同门都可能会受到惩处。但也有一些比较出名的贪官,比如元载、李义府,尤其是后期。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