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和城里人的思维差距在什么地方?
第一, 农村人和城里人的教育水平不同,认知水平不同,这就决定了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想法和做法。
比如拿一个话题举例:对于我手里的金钱怎样去处理?
对于知识丰富的人,又有很多渠道和人脉,他会把金钱放在吸收知识或者拓宽人脉上,然后整合资源去做一些项目,赚到更多的钱。对于知识水平低一些的人,可能就会觉得,我没有那么多钱,我就得少花点,挑便宜的买,什么便宜我买什么。
一个视野是放在开源上,一个视野是放在节流上。
第二, 农村人和城里人的生活环境是完全不同的,对金钱的感知也不同。
比如在农村里面生活,十块钱可能可以买很多的蔬菜,够吃两天。在城市里面生活,可能十块钱只能买一杯奶茶。这样,两类人对于同样的十块钱,他的感知是不同的,所以他的消费观一定是不同的。
第三, 有些农村孩子是穷在金钱上,没得选,只能吃食堂。也有些学生是穷在思想上,20年的穷思维教育,让他们不敢也不想对生活品质有追求。
80后、90后的父母那一辈人,经历的整个时代整个社会的教育和氛围,就是“省吃俭用勤俭持家”,这是整个社会的认知。所以他们给子女的原生家庭的教育,就是要节俭,无论有多少钱,都要节俭,要买便宜的,要买实用的,要买性价比高的。
长时间接受这样的信息的传递和引导,就会对孩子的思维上,建立一定的局限,会抹杀孩子天生的探索欲和追求力,对任何东西都提不起兴趣,不感兴趣。所以有一些人,并不是没有钱,是对更高更好的东西没有欲望,这是比较可怕的。
第四, 如果想改变,先救经济上的穷,再就精神上的穷。
让农村学生有了赚钱的能力,能够创造价值,这样他们就有更多的钱去提升消费能力,提升生活品位和追求。
在提升赚钱能力的过程中,思想穷的人会找到自我价值感,逐渐的自信,一个自信的又有能力掌控金钱的人,就有能力有欲望去勇敢地追求物质的享受了。
首先,从体质特征上来看,在一段距离之外的一位有洞察力的外星生物学家会把球型的脑袋看作人类生物学的一个最主要的线索。在相对不长的一段进化时间里,人的大脑极大地增大了。三百万年以前,南方古猿成年的脑容量为400-500立方厘米,跟黑猩猩和大猩猩的脑容量差不多。二百万年之后,它的据推定的后代直立人的脑容量为1,000立方厘米左右。下一个百万年之中,尼安德特人的脑容量达到1,400-1,700立方厘米,而现代人的脑容量则为900-2,000立方厘米。在这个大脑扩展的过程中智力的增长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任何有效的方法能测量它。通过少数几种智力和创造力的基本内容比较,人类可以自行比较。但是客观地把人类与黑猩猩及其他灵长类动物进行比较的标准还没有发明出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把“能否制造和使用工具”作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然而,进来研究发现,在动物中,黑猩猩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来获取石缝里的白蚁。这说明“能否制造和使用工具”并不能作为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另外一种比较令人信服的说法是,直立行走和正面***乃是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的重要标志,前者拓宽了人类世界的视野,后者增进了个体之间的相互交流。原本以为自然界中只有人是没有固定发情期的,但有一次黄爱东西告诉我,人也好,动物也好,发情期都和太阳的照射有关,现在连城里的老鼠都没固定的时间了。
那么,还有什么东西在具体的行为表现上可以把人和动物区别开呢?想来想去,就只有饮食了。虽然老鼠、蟑螂等,跟人一样都是杂食动物,但懂得将食物在经过烹饪后再食用的,就只有人了。
由此可见,单从体质上看,并不能区分人与动物。我们知道,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那么从语言方面,我们能否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呢?
我们每个人都有掌握语言的能力,这样的能力只有人类才有的,其他动物,不管是会模仿人说话的鹦鹉,还是接近人类的猩猩,都是没有的。掌握语言需要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也就是说,要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和发音能力。没有概括,判断,推理这些抽象思维能力,根本不可能掌握语言这样的交际工具。在这方面,黑猩猩显然比其他动物的智力高出许多,例如它喜欢吃白蚁,蚁洞小,爪子伸不进去,就知道找一根又长又细的树枝伸进东去,等白蚁爬到树枝上后再取出来吃。这说明黑猩猩有相当强的分析判断能力。人类祖先的智力原先不会与黑猩猩有本质的区别,但在发展中人类能够把各种智力结合为一体,发挥作用,而语言的运用又反过来有力的推动这些相互作用着的智力的发展。
不管是黑猩猩还是鹦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作为“动物也用语言能力的证据拿出来反对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但是经过许多的学者研究发现,黑猩猩能够模仿聋哑人的手语,可是有很大的局限性;鹦鹉徒有伶牙俐齿,却没有分析抽象的能力,无法学会人类的语言。总之,语言是其他动物无法逾越的鸿沟。
我们由此就说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有语言能力,把人的定义为“具有语言能力的高级动物”呢?我觉得这样还是不全面的。我们不能把一种动物与另一种动物的某一方面由于体质上的特征拿出来作为一种动物的定义。例如某些动物与其他动物相比有很强的耐寒能力,我们能否把这种动物定义为“高度耐寒的动物”呢?显然是不可以的。
如果想要给人一个相对贴切的定义,就必须从文化人类学方面获取资料。有人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心智,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分析抽象的能力,但这并不具体。我认为,从婚姻方面出发来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是有一定的事实基础的。我们知道,在所有的动物中,他们的婚姻是没有人类这样具有“文化”特征的。大多数动物还停留在“族内婚”或者“**”阶段。珍·古道尔博士在长期对黑猩猩的研究后发现,黑猩猩的婚姻是“**”的。儿子成熟后可以与母亲交配繁殖后代。因此可以认为“族外婚”及其行为的文化性,是人的又一特征,因为所有的动物都是实施“族内婚”的,因而其行为还是本能的或者自然的。据考察,在原始社会中,譬如美洲的阿尔贡金族印第安人中,“图腾”一词的原始含义是“他是我的一个亲属”或者“我是一个他的亲属”,其言下之意为“我们原来不是亲属”,这就强调了两个族群之间的联姻关系。因此,作为一个氏族命名标志的“图腾”,也成为了晚期智人和族外对等婚制的标志,现代智人,氏族制度和图腾是三位一体同时发生的。“族外婚”本身是原始人一系列进化的结果。其中也包括制作工具和劳动在这种进化中的作用,自然不能构成对劳动作用的否定,但把“族外婚”视作人类起源的文化标志,应当是可以的。
也许有人会对这种观点持反对意见,因为在某些部落或者民族,同样存在这“族内婚”或者“**”的现象,我想这方面的原因应该有很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长力的提高,部落内部与外界交往的加强,族内婚和**现象最终会在人类社会消失,这应该算作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
最后我要谈的是人的社会性,“狼孩”的故事证明了:只有禀具社会性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像卡玛拉那样的“狼孩”,由于从小没有进入人类社会,因此尽管在自然属性上与人并无差异;但在本质上,却始终不能算是完整意义上的“人”。然而,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人注定是社会性的存在物,而动物却不选择同样的生活方式?我们就能发现,动物由于没有自由自觉的本质,因此与它的自然存在直接同一,不具备要求自身发展的种种有意识的复杂关系。而人却不同,人能够意识到:实现自身价值的劳动决非离群索居的个人单干所能奏效;因此必然组成社会,依靠群策群力来达到这一目的。这样,“自由自觉”作为人所独有的生命活动的性质,就不仅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必然表现为人与自身的关系,并体现在人与他人的关系中,因为“人同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同他人的关系,才成为对他来说是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
通过以上从体质人类学,语言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方面粗略的分析,我们发现,要给人下一个完整的定义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我们不能机械的把人的上述几方面机械的综合就作为人的定义,这样显然不能算作一个科学的定义方法。但是,本文的目的就是要给人一个定义,所以在文章的最后,我只能给人下一个明知不妥的定义:“人是具有发达的语言能力,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实施族外婚的动物。”正如上面所说,这个定义显然不能算作一个科学的定义,我提出他,就是希望能够有人来一起探讨他以得到更为科学的定义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