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挑三拣四还是挑三捡四哪个是对的

乐乐1年前 (2023-12-19)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的是意思

这两个成语都对。

1、根据今日头条资料显示,挑三拣四的意思是指,从众多的物品或人中精选出几个最好的,这里的拣是从中选择的意思,三拣四则是表示精挑细选的意思,有挑剔的含义,它强调的是挑选的过程,注重的是质量。

2、挑三捡四则强调的是数量,捡起的不一定是最好的,而是选取很多物品中的一部分,这里的捡则是捡拾的意思,不同于拣的选择,捡有时候蕴含着随机性、多样性的情绪因素,它强调的是数量和多样性。

捡和拣的区别是什么?

挑拣。

根据查询百度教育得知,正确的词是“挑拣”,而不是“挑捡”。“挑拣”的意思是挑选,强调的是从众多事物中选择适合要求的,一般多用于具体的事物。例如,在购物时挑拣商品,表示从众多商品中挑选符合自己要求或需要的商品。

挑拣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tiāojiǎn,该词是指挑选;拣选。

区别在于

1、“拣”有“选择”的意思,而“捡”则没有“选择”的意思,与平时所讲的“拾”意思差不多。

2、“捡”与“拣”都有拾取的意思,在这个义项上是相通的。不过现在作拾取理解时,已习惯用“捡”而很少用“拣”,当含有挑选、选择的意思时只能用“拣”不能用“捡”。

3、拣

拣是一个汉字,读作jiǎn,本意是指挑选、选择、拾取,该字在《二刻拍案惊奇》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均有记载。

本字义

①挑选;选择:挑拣|拣重活干|挑肥拣瘦。~好的。~挑重担。

②拾取,同“?捡?” :拣麦穗|拣废品。~柴草。~稻穗。~废物。

4、捡

本义:两手合拢作拱手或持物。?[1]?捡liǎn 1.拱手。 2.通"敛"。收敛

例句

1)弯腰捡那个硬币大概相当于在锻炼机器上两三秒的运动。

2)但是我把垃圾都捡起来,然后带回家。

3)你能不能把你的臭袜子捡起来,就这一次?

常用词组

一、拣佛烧香 jiǎnfó-shāoxiāng

[curry favor from the right person] 挑拣符合自己心愿的佛事奉烧香,比喻待人接物不一视同仁,厚张薄李

引证解释:

1、谓选择自己要祈求的佛菩萨烧香礼拜。语出 唐 寒山 《诗》之一五九:“择佛烧好香,拣僧归供养。” 明 吴炳 《疗妒羹·游湖》:“[小旦]这是 观音大士 。[拜介][旦笑介] 青娘 可谓拣佛烧香矣。”

2、比喻出于某种需要而对某人进行访问馈赠。

二、拣选 jiǎnxuǎn

[select] 挑拣选择

拣选豆粒

〖例句〗拣选上等药材,采用现代工艺,精炼而成。

引证解释:

1、挑选。 汉 蔡邕 《幽冀二州刺史久缺疏》:“三公明知二州之要,尤宜拣选。” 唐 韩愈 《石鼓歌》:“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二刻拍案惊奇》卷七:“慢慢拣选一个佳壻与他,也完我做亲眷的心事。” 柔石 《二月》四:“假如我在路上预想一想我对你应该弹些什么曲,适宜于你底快乐的,那我断不会拣选这一个。”

2、清 代官制用语。谓在官员中选择任用。《清会典事例·吏部·满洲铨选》:“遇有 满洲 蒙古 题缺主事缺出,先由题署内拣选题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他本是个一榜,由拣选知县,在 法兰西 打仗那年, 广西 边防上得了一个保举,过了同知、直隶州班,指省到了 湖北 。”

3、拣择 jiǎnzé

挑三拣四还是挑三捡四哪个是对的

[select] 挑选;挑拣

引证解释:

挑选。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王 粟稔,拣择精粟而蒸还於 吴 。” 唐 白居易 《论行营状》:“其 襄阳 、 陕府 、 东都 、 汝州 等道兵马,仍委 光颜 拣择可否,若不堪用,不如放还。” 明 张居正 《陈六事疏》:“惟名实之不覈,拣择之不精,所用非其所急,所取非其所求。” 鲁迅 《呐喊·故乡》:“母亲对我说,凡是不必搬走的东西,尽可以送他,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拣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