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县尉和县令的区别

梵高11个月前 (12-19)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县令县尉

县尉和县令的区别是:级别不同、起源不同。

一、级别不同

县尉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是县令的副手之一,一县的二把手。县令相当于现在的县委书记兼县长,是主管一县事务的一把手。

县尉是县令的副手,主要职权是管理文书,仓库,少数时期里,能管理地方财政和治安,还有一个职权是县令不能处理政事时。

二、起源不同

县尉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名,出现在先秦时期,作为地方官员的主管职位之一。县尉这个名称的起源与古代军事有关,尉字原指军营中负责警戒的人,后来演变成地方的行政主管。

县令起源于战国时代,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郡县制度,县受郡节制,县级长官“万户以上为令,不足万户为长”,均由朝廷任命,秦汉至隋唐时代一直沿用此官名。

古代的地方官职

一、省市级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

刺使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极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

县尉和县令的区别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

二、乡镇级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