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求囊肿的问题..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下面我来和你谈谈关于“囊肿”的问题。
卵巢囊肿、腘窝囊肿、腱鞘囊肿、乳腺囊肿、前庭大腺囊肿、肛周囊肿、多囊肾及肾脓肿、皮样囊肿、皮脂腺囊肿和睾丸鞘膜积液等。
各种囊肿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的难题,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手术也很容易复发,在体积小,危害小的时候一般不治疗。因此,该病经常给病人带来较大危害,尤其一些重要器官大、发生囊肿,如:肾、卵巢、骨骼等等。
1)卵巢囊肿
广义的卵巢囊肿是一种卵巢肿瘤。各种年龄均可患之,但以20--50岁多见。卵巢是人体中较小的器官,为多种肿瘤的好发部位。
1. 临床表现:
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病人多因其他疾病就医时被发现。随着肿瘤的生长而出现症状,其体征因肿瘤的性质、大小、发展、有无继发变性或并发症而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① 下腹不适:此为未发现下腹部肿块前的最初症状,随瘤的体积、重量增大与肠蠕动和体位变动的影响,使瘤在盆腔内移动牵扯其蒂和骨盆漏斗韧带而有下腹或骼窝部充胀或下坠感。
② 腹围增粗、腹内肿物。
③ 腹痛:肿瘤无并发症时极少有疼痛。腹痛突然发生多系瘤蒂发生扭转,偶见肿瘤破裂、出血或感染所致。
④ 月经紊乱:多半不引起月经紊乱。因内分泌性肿瘤所发生的月经紊乱常合并其他分泌影响。
⑤ 压迫症状:巨大的卵巢肿瘤和合并大量腹水者,可因压迫横膈而引起呼吸困难和心悸。巨大的卵巢囊肿充盈整个腹腔,使腹内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可导致腹壁和双侧下肢水肿。
⑥ 腹内肿块: 肿块一般无触痛,但如并发症或恶变则不压痛,甚至出现腹膜剌激症状。压迫可致排尿困难、尿潴留、便急或大便不畅等现象。
⑦ 腹水:腹水常为恶性肿瘤的特征,但良性囊肿亦可产生腹水。 内分泌症状有多毛、声音变粗和阴蒂肥大等。主要的卵巢囊肿类型有单纯性浆液性囊腺瘤(占卵巢瘤的15%左右)、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恶性率高达50%)、粘液性囊腺瘤(占卵巢瘤的21.7%左右)、粘液性囊腺癌和良性囊性畸胎瘤等。
2. 传统治疗:
卵巢囊肿不同于子宫肌瘤,一经确诊,应立即治疗。良性和恶性卵巢囊肿药物疗效极差,主要靠手术治疗,但容易复发。
2)腘窝囊肿、腱鞘囊肿
1. 腘窝囊肿:
早在1829年Dupuytren就提出腘窝囊肿这一病名,1840年Adams首先论述了腘窝囊肿与半膜肌滑囊和膝关节腔相通的关系,1877年助ker发表了对腘窝囊肿的经典性论述,后来一直延续至今。
①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腘窝囊肿系膨胀的排肠肌和半膜肌健滑囊,该滑囊经常与后关节囊相通,中年以上临床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可导致膝伸、屈膝受限,疼痛较轻,紧张膨胀感明显,行走或久站后腘窝酸胀或不适感更明显。病人往往以腘窝区逐渐发生肿胀伴膝后疼痛和偶尔囊肿可压迫阻碍静脉回流而引起小腿水肿就医。体格检查可见膝关节最大限度伸直时肿胀最明显,张力增高和变硬,屈曲时缩小或不见,张力降低和变软。当膝屈曲和用手加压揉按或持续压迫时,囊肿缩小证明囊肿与关节腔相通。早期触诊无压痛,有波动感,与皮肤不粘连,表面光滑。局部穿刺可抽出黏稠液体,X光片可见腋窝有一个球形软组织阴影,膝关节造影可显示腘窝囊肿与关节腔相遇。腘窝囊肿有原发与继发两种。原发型起于关节腔而关节正常,多为双侧性,但不一定同时发病,切除后有复发倾向。继发型常继发于关节的某些病变,最多见的是骨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与半月板有关的膝内紊乱,特别是与半月板后面病变有关。
② 传统治疗:
原发型腘窝囊肿,如没症状和囊肿不大者因无特效药物一般不治疗;体积大和有症状者可行穿刺抽液或同时注入强的松龙等。反复发作和经久治不愈时可手术切除,但手术治疗有一定难度也容易复发。继发性腘窝囊肿,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2. 腱鞘囊肿:
是关节附近的一种囊性肿块,病因尚不清楚。慢性损伤使滑膜腔内滑液增多而形成囊性疝出或结缔组织粘液退行性变是发病的可能原因。目前临床上将手、足小关节处的滑液囊疝(腕背侧舟月关节、足背中跗关节)和发生在肌腱的腱鞘囊肿统称为腱鞘囊肿。而大关节的囊性疝出另命名,如膝关节后方的囊性疝出称腘窝囊肿。
① 临床表现:
A. 女性和青少年多见。腕背、腕掌侧桡侧屈腕肌腱和足背发病率最高,手指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处也常见到;偶尔在膝关节前下方胫前肌腱膜上也可发生这类粘液退行性变囊肿,但因部位较深,诊断较困难。
B. 病变部出现一缓慢长大包块,小时无症状,长大到一定程度时可导致关节活动时有酸胀感。检查发现0.5--2.5厘米的圆形或椭圆形包块,表面光滑,不与皮肤粘连。因囊内液体充盈,张力较大,扪之有硬橡皮样实质性感觉。如囊颈较小者,可略被推动;囊颈较大者,则不易推动,易误为骨性包块。重压包块有酸胀痛。穿刺可抽出透明胶冻状物。
② 传统治疗:
A. 挤压破裂而自愈。
B. 使囊内容物排出后,在囊内注入药物或留置可取出的无菌异物(如缝扎粗丝线),并加压包扎,以使囊腔粘连而消失。
C. 手术治疗。腱鞘囊肿治疗方法较多,但以上方法挤压容易感染和复发,药物疗效差,手术也易复发。
3)乳腺脓肿
急性乳腺炎容易进一步发展形成脓肿,尤其治疗不彻底或不得当。
传统治疗:急性乳腺炎主要采用抗菌药治疗,脓肿形成后切开引流。
4)前庭大腺囊肿
前庭大腺囊肿系因前庭大腺管开口部阻塞,分泌物积聚于腺腔而形成。前庭大腺管阻塞的原因:脓肿阻塞腺管、先天性腺管狭窄、腺腔内黏液脓稠、前庭大腺管损伤等。
传统治疗:囊肿剥出术或造口术,但容易复发
5)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是指直肠肛管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的感染、并发展成为脓肿,多数脓肿在穿破或切开后形成肛瘘。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炎症的急性期表现,而肛瘘则为慢性期表现。多数起源于肛管直肠壁内的感染,如肛隐窝炎和粪便内锐利异物损伤肠壁所引起感染。由于间隙内为脂肪疏松组织,感染极易扩散,甚至可延及两侧。少数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继发于外伤、炎性病变或药物注射;肛周皮肤内的毛囊和皮脂腺感染,也可形成脓肿。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 肛隐窝炎阶段:感染性渗出液积存于隐窝内。
② 肛管直肠周围炎阶段:经隐窝深处的肛腺或经淋巴而侵入周围蜂窝组织内,形成肛管直肠周围炎。
③ 脓肿阶段:如炎症继续发展,形成脓肿。
1. 临床症状:
① 肛门周围脓肿:可使局部持续性跳痛,排便加重,全身症状不明显。
② 坐骨直肠窝脓肿:脓肿较大、较深、症状较重。发热畏寒,局部呈持续性胀痛并逐渐加重为跳痛,排便时加重,有时出现排尿困难和里急后重。
③ 骨盆直肠窝脓肿:位置较深,全身症状更明显而局部症状轻,诊断困难。有持续高热、头痛和恶心等;局部肛门坠胀,便意不尽和排尿不适等。
④ 其它:如直肠后窝脓肿和直肠粘膜下脓肿等,由于位置较深,局部症状不显,诊断较困难。
2. 传统治疗:
传统方法治疗肛周脓肿,前期一般采用药物结合温水坐浴、局部理疗,以及口服剂或石蜡油以减轻排便痛疼;目前传统方法治疗方法还主要是手术。
6)多囊肾及肾脓肿
多囊肾是一种先天性遗传病,多为双侧型,分婴儿型和成人型。初期肾内仅有少数几个囊肿,以后发展为全肾不满大小不等囊肿,压迫肾实质,使肾单位减少。
1. 临床症状:
成人型多囊肾大都40岁左右才出现症状,其主要表现为痛疼、腹部肿块与肾功能损害。该病发展到占位大时容易引起很多疾病,如高血压、血尿、尿毒症、心肌梗死、颅内出血等,甚至整个肾脏丧失功能。
2. 传统治疗:
没有有效药物,体积小发展满的一般不治疗,体积大发展快则需要手术,但手术易复发。
7)肺脓肿
肺脓肿是肺组织坏死形成的脓腔。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和咳大量浓臭痰。根据感染途径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吸入性肺脓肿,当有意识障碍如在麻醉、醉酒、药物过量、脑血管意外时,或由于受寒、极度疲劳等诱因,全身免疫力与气道防御清除功能降低,从口、鼻、咽腔吸入的病原菌可致病。
2. 继发性肺脓肿,某些细菌性肺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支气管肺癌、肺结核空洞等继发感染可导致继发性肺脓肿。支气管异物阻塞也是导致肺脓肿特别是小儿肺脓肿的重要因素。
3. 血源性肺脓肿,因皮肤外伤感染、疖、痈等所致的感染中毒症,菌栓经血行播散到肺,引起小血管栓塞、炎症和坏死而形成肺脓肿。
8)皮样囊肿和皮脂囊肿
皮样囊肿是胚胎期遗留在周围组织中的外胚叶所形成的囊肿,出生后即存在(但未必被发觉)。内壁由皮和皮的附属器官-皮脂腺和汗腺构成。囊腔内有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皮脂等粥状物,内含毛发。皮样囊肿位于皮下层,位置较深。单个、圆形,好发于眼睑、眉外侧、鼻根和枕部等处。发展缓慢无疼痛。与皮肤无粘连,但与深部的筋膜和骨粘连甚紧,不能被推动。由于囊肿的长期压迫可形成骨表面的凹陷。
皮脂囊肿与皮样囊肿不同,常被称粉瘤。是由于皮脂腺口不畅通所致皮脂郁积形成的一种滞留性囊肿。囊肿圆形、多发,多见于成年人的头、面和臀部。顶端与皮肤紧密相连,但与其下方组织无粘连。
传统治疗即手术切除。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采纳为答案。
治疗:
1、手术治疗:手术时腹部刀口宜大,动作应轻柔,以便完整取出肿瘤。
2、化学治疗:对恶性卵巢肿瘤,除手术外,可辅以化疗药物治疗。
3、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常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或晚期患者的故息治疗,对残留肿快直径小于2cm者较合适。
预防及自我保健:
1、定期进行普查,常能及时发现卵巢肿瘤。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早手术。恶性卵巢肿瘤宜进行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综合治疗。
2、随访观察:直径小于5cm的囊肿可能是非赘生性囊肿,大部分可自行消失,但必须定期随访,如有增大应立即手术。
卵巢是女性体内较小的器官之一,却是多种肿瘤的多发地带。广义上的卵巢囊肿属卵巢肿瘤的一种,卵巢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高发于20-50岁。
本病初起为单侧囊肿,延久可见双侧囊肿。一般要先进行妇科检查。未婚女性患病后主要症状有月经失调,经量少,腹痛;重者可有腹部剧烈疼痛,甚至昏厥。已婚妇女中主要症状可见经量过多,或淋漓不净,头晕脑胀,乳房胀痛,腰部痛,伴有白带异常现象。
--------------------------------------------------------------------------------
卵巢囊肿的治疗方法
目前治疗方法有两种: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a 、保守治疗:
祖国医学将卵巢囊肿归属于“癓瘕”范畴,认为此病的发生多由七情损伤、房事过劳,或经期、产后六*外侵致使气机阻滞、脏腑失和、阴阳失衡而引起。因此,在治疗时,要针对其整体病因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辩证施治,才能使疾病得以真正的解决。
b 、手术治疗:
良性卵巢卵巢囊肿肿瘤患者,要切除患侧卵巢肿瘤,手术时一定要检查对侧的卵巢囊肿的治疗方法卵巢情况,如果对侧也有肿瘤则必须切除,同时做病理检查。但术后易复发。
恶性肿瘤者:手术是首选方法,其手术范围要广,一般都切除全子宫,双附件加大网膜。手术后还须进行化疗、放疗。
腱鞘炎、肌腱炎和腱鞘囊肿都是运动系统慢性疾病,常见于手工操作者、运动员和家庭妇女等。
肌腱和腱鞘是人体运动系统中的二种重要结构,二者之间的关节犹如"剑"和"鞘"。正常生理情况下,腱鞘除保证肌腱有效滑动外,还能分泌少量滑液营养肌腱。然而近来研究表明,腱鞘炎与肌腱炎则是二种不同的病理改变。腱鞘炎是肌腱在腱鞘内长时间的机械性摩擦而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其病理改变主要是腱周组织出现炎性细胞。而肌腱炎则是一种肌腱本身的退行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是组成肌腱的胶原纤维发生退变,常与年老、显微损伤和血液损伤有关。至于腱鞘囊肿则是一种发生于手和足部的良性肿块,其发病机理多数学者认为是关节囊或腱鞘中多余的结缔组织发生粘液样变性所形成。
1.屈指肌腱腱鞘炎 本病多见于拇指、中指和环指,发病部位在掌骨头相对应的屈指肌腱腱鞘起始部。当手掌握物时,腱鞘受到物体和掌骨头的挤压而损伤,腱鞘长期摩擦而逐渐形成狭窄,相对应的肌腱亦可变成梭形或葫芦开膨大,肌腱滑动发生困难,手指屈伸时产生板机样动作或弹响声,故本病又称为板机指或弹响指。本病治疗早期可采用保守治疗包括局部固定、理疗、热敷、中药熏洗等。亦可腱鞘内注射类固醇类药物,但注射时应注意无菌操作。一般每周一次,3~5次为一疗程。如仍无效者,可考虑手术纵行切开狭窄腱鞘,必要时可纵物切除一小条腱鞘。术后24小时后练习手指屈伸活动。
2.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腕部桡骨茎突骨槽与上方腕背侧韧带共同形成一骨纤维性管道,拇短伸肌腱和拇长展肌腱经过这一鞘管后折成一定角度,当拇指及腕部活动时,肌腱与鞘管摩擦而易产生腱鞘炎。如果同时存在鞘管内迷走肌腱,则更易产生腱鞘炎,本病女性多于男性,主要表现为桡骨茎突处局限性疼痛,有时可放射至手、肘、肩部、腕部及拇指活动时可加重疼痛,握拳尺偏试验阳性。本病早期保守治疗同前。保守治疗无效者建议手术治疗。术中注意探查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腱两个腱鞘。如有迷走肌腱,须切除之。术中还应注意勿损伤神经和血管,术后鼓励早期活动。
3.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肱二头肌长头位于肱骨大、小结节之间形成的结节间沟内。当肩关节活动时,此肌健即在沟内滑动和摩擦,过度活动可引起腱鞘炎。本病也可因肩袖损伤、钙盐沉着,肩关节内病变等累及腱鞘而造成腱鞘炎。本病多见于中年人,是肩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多数学者认为是单一疾病,应与肩周炎分开。主要临床症状为肱骨结节间沟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抗阻力屈肘和前臂旋后时疼痛加剧。早期治疗除上述保守治疗外,还应避免提拳重物及外伤。手术治疗仅适用于个别病例。手术将肱二头肌长头切断,远端与肱二头肌短头缝合或固定于肱骨上端,效果很好,但肩部功能完全恢复需6个月。
4.肌腱炎 肌腱炎是肌腱组织内发生退行性改变,单纯肌腱炎是跟腱和肱二头肌腱等发生自发性断裂的主要原因。其典型的病理改变包括肌腱细胞内细胞器减少,粘多糖和水分减少,胶原纤维直径增粗和明暗带增加。一般认为上述病理改变与肌腱内血供减少有关,上述病理改变结果导致胶原纤维的力学性能下降,最终导致肌腱发生自发性断裂。临床上常见的跟腱和肱二头肌腱断裂多发生于运动员和中年以上病人。对于急性完全性肌腱断裂者,应予手术修补。而对慢性部分损伤者可予保守治疗。
5.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临床比较常见,好发于足部,多见于青壮年。囊肿一般发展缓慢,除局部肿块外,很少有症状,偶尔局部酸痛。个别囊肿发生于腕管或踝管内,可压迫神经引起相应症状。少数囊肿能自行消失,亦不再复发。多数囊肿可持续增大或存在,应予治疗。早期可予保守疗法,常用局部挤压破裂或用针头将囊液抽出后注射类固醇类药物。保守治疗无效者可予手术切除。
由于腱鞘炎、肌腱炎和腱鞘囊肿是临床上运动系统的常见病、多见病,而且这些疾病与某些职业和操作技术有关,因此除对这些疾病予以有效治疗外,还应注意防治结合,增加疗效,预防复发。在防治这类疾病中应注意下述几点:①局部制动,动静结合。限制损伤的动作,鼓励其他方面的动作。②局部注射类固醇类药物,剂量及次数要适当控制,特别注意不要将药物注射到肌腱内。③对于局部有细菌性炎症及有糖尿病和消化道溃疡等疾病的患者,应局部禁用类固醇药物。
腱鞘囊肿是关节附近的一种囊性肿块,病因尚不太清楚。慢性损伤使滑膜腔内滑液增多而形成囊性疝出;或结缔组织粘液退行性变可能是发病的重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将手、足小关节处的滑液囊疝(腕背侧舟月关节、足背中跗关节等处)和发生在肌腱的腱鞘囊肿统称为腱鞘囊肿。而大关节的囊性疝出又另命名,如膝关节后方的囊性疝出叫腘窝囊肿,或叫Baker囊肿,故存在混乱之处,尚待商榷。
临床表现:
1.本病以女性和青少年多见。腕背、腕掌侧桡侧屈腕肌腱及足背发病率最高,手指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处也常见到。偶尔在膝关节前下方胫前肌腱膜上也可发生这类粘液退行性变囊肿,但因部位较深,诊断较困难。
2.病变部出现一缓慢长大包块,小时无症状,长大到一定程度活动关节时有酸胀感。检查发现0.5~2.5cm的圆形或椭圆形包块,表面光滑,不与皮肤粘连。因囊内液体充盈,张力较大,扪之如硬橡皮样实质性感觉。如囊颈较小者,略可推动;囊颈较大者,则不易推动,易误为骨性包块。重压包块有酸胀痛。用9号针头穿刺可抽出透明胶冻状物。
治疗与预防:
腱鞘囊肿有时可被挤压破裂而自愈。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复发率高。
1.非手术治疗 原理是使囊内容物排出后,在囊内注入药物或留置可取出的无菌异物(如缝扎粗丝线),并加压包扎,使囊腔粘连而消失。通常是在囊内注入醋酸强的松龙0.5ml,然后加压包扎。本方法简单、痛苦较少,复发率也较低。
2.手术治疗 手指腱鞘囊肿——般较小,穿刺困难;其他部位多次复发的腱鞘囊肿,都可手术切除。术中应完整切除囊肿,如系腱鞘发生者,边同时切除部分相连的腱鞘;如系关节囊滑膜疝出,应在根部结扎切除,以减少复发机会。
腕部腱鞘囊肿
腕部腱鞘囊肿,是一种常见的伤病,多发生于关节的肌腱滑动处。临床常见于舟、月骨关节的背面,位于拇长伸肌腱及指总伸肌腱之间;其次是腕部掌面桡侧,位于桡侧腕屈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古称“腕筋瘤”。本症多见于青壮年女性。
(病因病理) 一般认为多由于局部气血凝聚而成,与外伤沉寂和慢性劳损有关。也有认为是因局部胶样变性所引起。囊肿壁的外层是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内层为白色光滑的滑膜覆盖,囊腔内充满蛋清样稠密或稀薄的胶冻状粘液。有时囊腔可与腱鞘或关节腔相通(有人认为囊肿的形成与关节或腱鞘内压力增大有关),也有的囊腔呈封闭状态,囊肿根部与腱鞘或关节囊紧密粘连。
(临床表现与诊断)
1.本症的主要表现是局部有一个发展缓慢的半球形包块凸起。
2.病人感觉囊肿局部轻度酸胀、疼痛,腕手部无力。患部远端出现软弱无力感者,提示囊肿与腱鞘相连所致。但亦有部分病例,无任何不适感,仅觉是一种累赘,不美观。但腕部活动过度(由于内压加大),可出现酸胀无力感。
3.检查囊肿触之表面光滑与皮肤无粘连,早期质软有轻度波动感;后期因纤维化改变,而显得小而坚硬,用力按压时则有酸胀感,或向囊肿周围放散性疼痛。若囊肿生长于小鱼际近端或腕管内,可压迫尺神经或正中神经,则出现相应部位的肌肉麻痹或感觉异常。
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
(治疗)
(一)手法治疗
1.原则 温经镇痛,使囊壁破裂,肿物消散。
2.施术部位 囊肿局部及其周围。
3.取穴 囊肿上部相应穴位及局部压痛点。
4.施术手法 按、揉、挤、压。
5.时间与刺激量 每次治疗5到7分钟,刺激量应因人因症而定。
6.手法操作(按以下步骤施术)
(1)对压内外关穴法 病人取坐位,术者双手拇、中指重叠,相对挤压内关、外关穴半分钟。
(2)屈腕按揉推挤法 病人取坐位。术者双手托握腕部,将腕关节略向囊肿的对侧屈曲,使囊壁紧张,双拇指在囊肿局部及其周围按揉数分钟,或以局部充血、麻木为度;继之,双手拇指重叠揿定囊肿近端推挤,使囊壁破裂、肿物消散。本法适用于一般的囊肿。
(3)针刺推挤按揉法 若上法效果不佳,可用本法。皮肤消毒后,用毫针刺破囊壁(周刺、斜刺或顶刺)后,再用双拇指强力推挤(方法同上法),然后加以按揉,囊肿即可消散,本法适用于质硬、较小而扁平的囊肿。 以上手法使囊肿消散后,随即加压用绷带包扎固定3日。
(二)手术治疗
经数次手法治疗无效,或经常复发者,可考虑手术切除。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