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望什么意思是什么
1. 望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1、遥祭,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日月、星辰 [sacrifice in distance] 旅上帝及四望。
——《周礼·大宗伯》。注:“五岳四镇四渎。”
白话释义:祭祀上帝和四望。 2、希望,期望 [expect;hope]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 白话释义: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 3、通“方”。
比较 [pare] 以人望人,则贤者可知己矣。——《礼记·表记》 白话释义:因为人心人,贤人就可以了解自己了。
4、接近 [approach] 望秋先陨。——宋· 沈括《梦溪笔谈》 望秋先降。
望的组词如下: 望月、看望、守望、指望、探望、绝望、窥望、凝望、遥望、希望、盼望、声望、奢望、了望、弥望、望风、望子、失望、资望、鹄望、拜望、过望、望板、酒望、怨望、众望、深望、德望、信望、属望、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从亡,朢省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望,对外出流亡的亲人,期望他们返回家乡。字形采用“亡”作边旁,用有所省略的“朢”作声旁。
组词解释: 1、望月:谓月下视物。天文学名词。
月的距角成180°,即日月黄经相差180°,此时地球在日月之间,月之光面适与地对,自地球视月,恰是正圆,称望月。也称满月。
2、看望:观看。 鲁迅 《彷徨·离婚》:“﹝她﹞便偷空向四处一看望,只见她后面,紧挨着门旁的墙壁,正站着‘老畜生’和‘小畜生’。”
3、守望:看守瞭望。 杨朔 《中国人民的心》:“ 史元厚 站在山头的哨位上,守望着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的国土。”
4、指望:期望;希望。亦指所期望的;盼头。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二段:“﹝ 武震 ﹞心想这一场雪,下他几尺深,开春一化,来年庄稼准可以有个指望了。” 5、探望:看望。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每天 余敬唐 都要来探望她一两次。”。
2. 文言文中“望”字有哪些解释动词:1. (会意。
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 tǐng)。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
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远望) 2. 同本义 [gaze into the distance] 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
——《说文》。按,此字疑当训远视也。
望,远视也。——《玉篇》豕望视而交睫腥。
——《礼记·内则》。注:“望视,远视也。”
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庄子·胠箧》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
——《庄子·天运》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扁鹊望 桓侯。
——《韩非子·喻老》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风烟望五津。
——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望台(指轮船驾驶台);望楼(望远守卫的楼房);望阙(望着皇宫);望乞(希望;乞求);望国(遥望故国);望睹(了望,眺望);望乡(遥望故乡);望祭(望礼。
遥望而祭);望拜(远远望见即行叩拜);望祀(遥望祭祀);望眼(远眺的眼睛) 4. 遥祭,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日月、星辰 [sacrifice in distance] 旅上帝及四望。——《周礼·大宗伯》。
注:“五岳四镇四渎。” 犹三望。
——《左传·僖公三十一年》。注:“分野之星,国中山川皆因郊祀,望而祭之。”
5. 又如:望祀(古代遥祭山川地袛之礼);望拜(遥望拜祭);望表(古代祭祀山川时所立的木制标志) 6. 希望,期望 [expect;hope]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梁惠王上》非汉所望。
——《汉书·李广苏建传》 7. 又如:望岁(盼望丰收);望祈(盼望);望幸(臣民、妃嫔希望皇帝临幸);望巴巴(望眼巴巴) 8. 向高处看 [look up]。如:望月(仰望天上的月亮);望羊(仰望远视的样子);望子(期望您。
子,对人的尊称);望洋(仰望的样子);望慕(仰慕);望云(仰望白云);望视(仰视,远视) 9. 察看 [inspect]。如:望色(看人的气色);望气者(一种依靠望天气而预测吉凶祸福的方士) 10. 看望 [visit] 望其言是实。
——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探望;拜望;看望 12. 通“方”。比较 [pare] 以人望人,则贤者可知己矣。
——《礼记·表记》 13. 怨恨,责怪 [grudge] 绛侯望 袁盎。——《史记·袁盎晁错传》时人望之。
——《后汉书·贾彪传》不意君望臣深也。——《史记·张耳陈馀传》黯褊心,不能无少望。
——《汉书·汲黯传》 14. 又如:望沮(怨恨沮丧);望言(怨言) 15. 接近 [approach] 望秋先陨。——宋· 沈括《梦溪笔谈》 16. 又如:望七(将至七十岁);望五(年龄近五十岁);望四(接近四十岁);望秋(临近秋天) 名词:1. 视野,视力所及 [sight]。
如:望山(古弩上的瞄准器);望中(视野之中) 2. 名望 [prestige] 德隆望尊。——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望轻(声望低微);德高望重;望姓(有声望的氏族);望重(名望大);望臣(有威望的大臣);望雅(声望清高) 4. 希望;盼望 [hope] 以绝秦望。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甚失孤望。——《资治通鉴》 5. 望日,夏历每月十五,天文学上指月亮圆的那一天 [the 15th day of a lunar month] 三月之望。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如:望后(望日之后;向后);望夜(农历十五日之夜) 7. 边际 [bound] 神覆宇宙而无望。——《吕氏春秋·下贤》 8. 仪容 [looks] 季通弟 季良风望闲雅。
——《北史》 9. 有名的人 [distinguished person] 吾子楚国之望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10. 窗口 [window] [画轮车]左右开四望。
——《晋书》 11. 酒店的招帘,即酒望 [flag]。如:望竿(悬挂酒招的旗竿) 12. 唐代行政区划的等级之一 [prefecture] 文宗世,宰相 韦处厚建议,复置两辅、六雄、十望、十紧州别驾。
——《新唐书》 介词:1. [口]∶向,对着 [towards;to] 望朱砂庵而登。——《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如:望前走。
3. 古文中的“既望”是什么意思既望指的是一月内的有些天有特定的称呼,十六称既望“望”即“望日”,指阴历每月十五。“既”表示达到的状态(例如,易经中的“既济”)既望就是农历十六日。表示满月后一天。
在古籍文献中,对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还有特定的名称。如每月第一日叫“朔”,二日为“既朔”、“死魄”或“旁死魄”,三日为“哉生明”或“月出”,八日为“恒”或“上弦”,十四日“即望”,十五日“望”,十六日“既望”或“生魄”、“哉生魄”,十七日“既生魄”,廿二、廿三日“下弦”,最后一天为“晦”或“即朔”。
此外,一年中还有一些特定的岁时节日,如夏历一年的第一天,即正月初一为“元日”、“元旦”、“元辰”、“端日”。正月初七为“人日”。正月十五为“上元节”,故又称“上元日”,这天晚上叫“元宵”,也叫“元夜”。清明节前一日为“寒食”。五月初五为“端五”、“端午”、“端阳”。七月初七晚叫“七夕”。七月十五为“中元日”。八月十五为“中秋日”。九月初九为“重阳日”、“重九日”。十月十五为“下元日”。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一年最后一天叫“岁除”,晚上叫“除夕”。
而在西周早期纪日法中,既望又归为纪日法所规定的的特定名称。西周早期纪日法将每月分为四份(类似现在的周),每一份都有其特定名称,望朔正是其中之一。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