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为什么称自己为“寡人”“孤”“朕”呢?
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说:?朕,身也。?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嬴政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自称曰朕。?从此,一般人不能自称?朕?了。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朕?,说:?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自称。?但是,这里要做二点说明: 第一,?朕?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在先秦时代并不等于后世的?余?、?吾?、?我?之类的第一人称代词。正像顾颉刚、刘起纡两位先生在《校释译论》指出的那样:?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单数第一人称领格(所有格),即?我的?。?如:《书?舜典》:?汝作朕虞。?意思是:?你作我的掌管山泽的官员。?《大盂鼎》(金文):?勿废朕令?。意思是:?不要抛弃我的训令。?《离骚》:?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的父亲叫伯庸。?
或许有人说,《尚书?汤誓》中有?朕不食言?。意思是:?我不会说话不算数?。许慎《说文?舟部》释?朕?:?我也?。这些不都证明,在先秦朝代,?朕?也可以等同后世的?余?、?吾?、?我?吗?我们认为,今本《尚书?汤誓》已非原汁,难免被后人搀假。秦火以后,仅凭西汉儒家学者伏生口授,打上汉代烙印是十分可能的。许慎是东汉人,他对先秦词义的理解就更难确切了。 第二,?朕?字,自秦始皇开始为皇帝的专用词,这是普通的情况,但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称?朕?。例如《后汉书?和殇帝纪》:?皇太后诏曰:?今皇帝以幼年,茕茕在疚,朕且佐助听政。?2寡人,意思是寡德之人。一是古代君主的谦称。《礼记?曲礼下》:?诸侯见天子,日:?臣某候某。?其与民言,自称日寡人。?《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赵岐注:?王侯自称孤寡。?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亦沿袭了诸侯寡人的谦称,历代君主亦有使用者。二是诸侯夫人的自称。《诗?邶风?燕燕》:?先君之思,以盟寡人。?郑玄笺:?寡人,庄姜自谓也。?三是晋朝士大夫有时亦用寡人为自称。《世说新语?文学》:?君辈勿尔,将受困寡人女婿。?李详云:?晋世寡人,上下通称,不以为过。孙过庭《书谱》述王羲之语:?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可为此条确证。?到唐朝以后,只准皇帝用寡人作谦称。 孤,古代诸侯、君王的自称谦词。春秋时,诸侯平常自称寡人,有凶事则称孤。后来3逐渐演变为无区别。秦汉时君王称孤者较少。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有些割据一方的首领,也自称为孤。
朕和寡人的区别是朕是代指我,后来发展为代指皇帝;而寡人从始至终都只代表王侯。
1、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说:“朕,身也。”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如《离骚》:“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的父亲叫伯庸。“
2、寡人,寡德之人。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古代王侯可自谦为寡人,《左传》:“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
朕从代指我到是皇帝的自称,是由秦始皇嬴政为体现自己的尊贵地位提出的。 而寡人是春秋战国至秦统一天下前,诸侯的自称。
“朕”字,自秦始皇开始为皇帝的专用词,这是普通的情况,但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称“朕”。例如《后汉书·和殇帝纪》:“皇太后诏曰:‘今皇帝以幼年,茕茕在疚,朕且佐助听政。”
在中国的古代时期,讲究的都是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君主,皇帝,诸侯的权威都是上天赋予,只会把天下给有德之人,失德之后就会失去尊贵的身份和权利,所以他们都自称为寡人。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