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鱼和乌贼有什么区别
章鱼(Octopus)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头足纲,蛸科(章鱼科),或称蛸(shāo)。体呈短卵圆形,无鳍。头上生有8条腕,故又称“八带鱼”。腕间有膜相连,长短相等或不相等;腕上具有2行无柄的吸盘。多栖息于浅海砂砾或软泥底以及岩礁处,肉食性,以瓣鳃类和甲壳类为食。春末夏初,喜在螺壳中产卵,故可用绳穿红螺壳沉入海底,按时提取捕得。秋冬季常穴居较深海域泥沙中。我国常见的章鱼有:短蛸(Octopusochellatus)、长蛸(Octopusvariabilis)和真蛸(Octopusvulgaris)等。章鱼的头胴部约7~9.5厘米。短蛸的腕长约12厘米,长蛸的腕长约48.5厘米,真蛸的腕长约32.5厘米。平时用腕爬行,有时借腕间的膜伸缩来游泳,或用头下部的漏斗喷水作快速退游。 乌贼,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乌贼科。体呈袋形,背腹略扁平,侧缘绕以肉质狭鳍。头部发达,有1对大眼,结构极为复杂,与高等动物的眼近似,头顶有口,内有角质颚2个和齿舌。口的周围有腕10条,其中2条触腕与体同长,顶端扩大如半月形勺,上面生许多小吸盘;其余8条腕较短,上面生有4列吸盘,均有角质齿环。在腹面,头的下方有1个锥状肉质漏斗(又称水管),为生殖细胞、排泄物、水、墨汁的出口,也是主要的运动器官。贝壳呈扁舟状,很大,后端有针或无针,埋没在外套膜中,通称乌贼骨,中药称为“海螵蛸”,质地轻松,具有支持、保持平衡和帮助身体在水中沉浮的作用。体色苍白,皮下有色素细胞,因而出现色泽不同的各种斑点。体内墨囊发达,遇敌即放出墨汁而逃避,故又称墨鱼。每年5~6月间产卵于海藻及其他物体上。肉厚味美,供鲜食或干制。种类较多,我国南北沿海常见的为金乌贼(Sepia esculenta)和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后者产量较大,是我国四大海洋渔业之一。乌贼干制品称“墨鱼干”,无针乌贼干制品称“螟蜅鲞”,两者雄性生殖腺干制品称“墨鱼穗”,雌性缠卵腺的干制品称“墨鱼蛋”,都是著名食品。眼球,墨汁等又是工业原料。
区别:
1.科属不同
乌贼为动物界、软体动物门、头足纲、新蛸亚纲、乌贼目、乌贼亚目、乌贼科、乌贼属软体动物。章鱼为动物界、软体动物门、头足纲、蛸亚纲、八腕目、无须亚目、章鱼科、章鱼属软体动物。
2.腕足不同
乌贼足已特化成腕和漏斗,腕10条,左右对称排列,背部正中央为第一对,向腹侧依次为2~5对,其中第4对腕特别长,末端膨大呈舌状,位体前端,呈球形,其顶端为口,共有10条腕,有8条短腕,还有两条长触腕以供捕食用,四周围具口膜,称为触腕,可以捕食,能缩入触腕囊内。
章鱼体呈短卵圆形,囊状,无鳍,头与躯体分界不明显,头上有大的复眼及8条可收缩的腕,每条腕均有两排肉质的吸盘,平时用腕爬行,有时借腕间膜伸缩来游泳,能有力地握持他物,用头下部的漏斗喷水作快速退游。
3.食性不同
乌贼主要吃甲壳类、小鱼或其他软体动物,主要敌害是大型水生动物;章鱼以瓣鳃类和甲壳类(虾、蟹等)为食,有些种类食浮游生物。
4.智商不同
乌贼的神经系统发达,由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组成,但是大脑发展不完善,凭借感觉处事。章鱼具有“概念思维”,能够独自解决复杂的问题。
参考资料1:百度百科_乌贼
参考资料2:百度百科_章鱼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