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沿海在唐宋元明时期都有倭寇横行,为什么到了清朝却没有了?
真正有倭寇横行过的只有明朝,而且还只是明朝很短的一段时间,自明朝隆庆开海之后,倭寇在东南沿海慢慢绝迹。
明朝之所以倭寇横行,原因只有一个字那就是“钱”,说的具体点就是两个字“走私”。大规模倭寇的幕后金主都是汉人,倭寇中的日本人或是勾结大的走私集团趁火打劫,或是生活所迫给走私集团打工。
倭寇横行和明朝实行的禁海政策是分不开的,东南沿海一直有进行海外贸易的传统,当时中国出产的茶叶,瓷器乃至于铁器,在东南亚,日本等地都是紧俏货,但是明朝自立国以来就有禁海政策,不准民间出海贸易。
越是禁海,海外贸易的利润就越高,在巨额利润的吸引下,东南沿海产生了巨大的走私集团,为了维持走私,这些走私集团雇佣百姓武力对抗明朝政府的清缴,明朝倭患最严重嘉庆朝也是明朝海禁政策高度强化的时代。
禁海政策是十足的害民政策,明太祖想当然的禁海之策,堵绝了沿海地区人民的正常谋生之路。如“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入海捕鱼” 。
沿海百姓除了啸聚山林,武装反抗进行斗争之外,已经没有其他选择。明朝著名学者顾炎武就曾经说过:
“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海禁一严,无所得食,则转掠海滨” 。
此外,滨海地区的居民还采取了另外一种斗争的手段,逃亡、潜往海外。
大的走私集团首领,例如王直,不仅在海外占地为王,南面称孤,甚至成为日本天皇的坐上客,成为倭寇入侵中国东南沿海的幕后金主。
在严厉海禁的政策下,民间私人海外贸易被视为非法行经,被迫走上隐形发展的道路,被迫转入武装走私。嘉靖年间,最大的武装走私集团头目王直,成为众多走私集团的工人首领,“三十六岛之夷,皆听指挥”,拥众数十万,先称“靖海王”,后称“徽王”,甚至“南面称孤”。
明王朝对这些武装走私集团进行军事打击,走私集团就武装反抗,同时利用金钱雇佣日本倭寇进行对抗,从而造成嘉靖四十多年间旷日持久的所谓“倭寇之乱”,明面上是反抗日本侵略者,实质上是内战。
嘉靖皇帝死后,隆庆皇帝宣布解除海禁,史称“隆庆开关”,虽然初期只是放开了一个小小的港口,但是影响巨大。自此之后,海外贸易走向合法,倭寇失去了走私集团这个背后金主,也失去了对抗明朝政府的能力,自此倭患逐渐平定。
唐朝,宋朝,元朝包括清朝都有专门负责海外贸易的衙门,海外贸易频繁,此时的日本根本不存在和中国朝廷对抗的实力,自然不存在大的倭寇之患。
唐朝日本对中国那是只有仰视的份,更遑论敢和唐朝开战。宋朝,元朝重视对外商业交流,体量巨大。清朝也设有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最有名的就是“广州十三行”。
“洋船舶靠,商贾云集,殷实富庶”,这是清朝天子眼中的广州十三行。近代以前,这个远离帝京的商埠,以其特有的商贸文化底蕴,与紫禁城内的皇家生活结下不解之缘,被誉为:“金山珠海,天子南库”。
“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清王朝严格限制和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清朝统治者的短视和无知是“闭关锁国”的直接原因;
2、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较稳定,对外来商品有较强的抵制作用,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根源;
3、清朝统治的需要。为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系和西方殖民主义的渗透,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因为闭关政策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反而阻碍了自己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统治者愚昧无知,妄自尊大,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拉大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造成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
明代海禁始于明初,终于隆庆,时张时弛主要目的都是遏制东南沿海倭寇的侵扰,在海禁时期,海洋贸易体系主要通过朝贡和官办的方式进行,对中国海外贸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是如清朝时的巨大摧残和扼杀,这也是明清海禁的最大不同。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出于政治上防范日本的需要和经济上重商主义的考量杜绝贵金属外流,在对外贸易上除允许部分国家或部族通过“朝贡”的方式进行贸易外,其他私人海外贸易一律禁止。永乐以后,随着中国海防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禁令渐弛。明中叶倭寇活动剧烈,嘉靖元年(1522),给事中夏言认为倭寇起于市舶,建议罢市舶,厉行海禁。朝廷接受建议,封锁沿海各港口,销毁出海船只 ,断绝海上交通以断绝倭寇的补给。凡违禁的沿海官民,必依法处以极刑。随着明军剿灭倭寇,隆庆初年,朝廷开放海禁,“准贩东、西二洋”,以征收商税,增加财政收入。开放海禁后东南沿海地区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有所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海禁的开放也采取了科学管理措施,不再是过去无序原始的形态,这表现在每位出海贸易者都须经海防同知批准,领取政府颁发的“引票”,到指定地区贸易,并在规定的期限回港。对前往贸易的国家和地区也有一定限制,日本即在禁止通商之列。另外处于军事技术和民用科技保护考虑,对出口货物的品种也有所限制,凡是泄露中国军用民用工艺和技术的一律禁止。这类规定虽然在某些方面束缚着海外贸易,但是管理科学,极大的促进了海贸的正常发展。明末正值世界历史上的大航海时代,中国商船和商人在这种科学政策的引导下一度从“海上马车夫”荷兰人手中夺取了亚洲的海权。在明朝末期,明朝海防也随着贸易力量的强大而逐渐恢复昔日的荣光,一度击败葡萄牙,荷兰等海上强权国家,并于朝鲜摧毁了当时东亚最具有竞争力的日本海军,夺回了整个东亚和南亚的部分海权,甚至前往东亚贸易的西方船只都要向福建的海军将领郑芝龙缴纳关税银。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33059.htm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