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如何区分“生宣”和“熟宣”

桃子1年前 (2023-12-20)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宣纸纸张

一、宣纸的吸水性

首先,从吸水性上区分生宣和熟宣是最简单的.判断生宣与熟宣的最简单方法就是用水来试。当水滴在

宣纸上,立马就渗开的就是生宣,而水滴在纸面上没有立即扩散或不再扩散开的就是熟宣。

二宣纸的柔韧性

1.生宣纸质的柔韧性是很明显的的,捏生宣的时候,手感很柔软,用生宣纸进行创作,能够体验到宣纸的柔韧十足。

 

2.将生宣揉成一团后再经过熨烫,可恢复原来的样子。

 

3.在生宣上写字或者画画,待墨迹干燥后,如果将写好的作品任意团揉,经过装裱处理后书画作品还是会恢复原来的样子。

三、

艰涩性

 

1.在书画创作领域,生宣的使用正因为其书写难度很大,所以才使得书法艺术的魅力大放异彩。在书法绘画领域,就如同攀爬高山一样,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但是具有成就感性的目的地一直是人类勇往直前的精神所在,在这里我们从书写存在的艰涩性现象出发,阐述其意义,对痴迷书画艺术的文人雅士可以起到激励的效果。

 

2.很多人人为此望而却步,因为生宣书写具有的艰涩性特性。这就是很多人在中国书画领域很难有一番成就的原因。

 

如何区分“生宣”和“熟宣”

3.生宣书写具有的艰涩性体现在笔墨挥洒上,笔墨在生宣纸面上的表现之所以很难酣畅淋漓地流动,是因为生宣具有较强的涩性,由于这种涩性造成用笔和用墨都变得举步维艰。艰涩性如同阻力,你在纸面上书写发现摩擦力加大,不能轻而易举的进行书写,这种笔与纸之间产生的摩擦如果被克服,你的书写就能达到一定的境界。

三、

持久性

宣纸之家有关生宣书写具有的持久性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宣纸与其他纸张比较,其质量的优质性是很突出的,好的宣纸可以放几十年都不变色,不脆化,放的越久,更具有较好的书写效果。

 从另外一面说,生宣纸的书写存在很大的难度,为此,书写者只有不断地坚持,培养良好的耐心,才会取得一个更好的进步。四、胶着性

1.在生宣纸上书写虽然难度很大,待墨迹晾干后,把写上字的生宣纸泡在清水里,不管泡多久,生宣上的字也不会有跑墨的现象,即墨汁不会因为泡在水里而跑出来,这种现象表现了宣纸具有胶着性性能。

 

2.生宣纸正是具备了胶着性使得书画装裱后更显艺术美感。

这种胶着性前提在于生宣纸具有较强的吸墨性,即使你用干燥了的写过字的生宣纸擦手,手上也不会沾染上墨迹。

宣纸生宣和熟宣的区别

生宣与熟宣主要从两者的渗水性,光亮度以及用处加以区分

1:渗水性

生宣保留了纸张原始的渗化、吸水等特性,吸墨性较强,并且在着墨后,边缘处会因纸张品质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可用水滴落在纸面,水迅速向四周扩散的就是生宣纸。

熟宣是在生宣上加刷一层胶矾,使其失去渗化和吸水特性。滴一滴水在熟宣纸上,水珠会保持形状,不会立刻被纸吸收。

2:光亮度

生宣颜色暗淡,纸看起来就像我们常用的纸,有纸张原始的色泽。

熟宣因刷了胶矾,看起来有亮亮的反光,纸张比较结实。

3:用处

生宣纸常用于写意画,用于画大山水,比较豪迈的画作,一气呵成。

熟宣纸常用于工笔画,能够经过多次上色纸张不会,如花鸟、人物、建筑等细节多的作品。

熟宣和生宣纸的最大区别就是表面多了一层胶矾涂层。

熟宣纸有许多亮亮的反光,叫矾,生宣纸看起来比较像常用的纸,没有亮亮的反光。生宣吸墨性较强,在着墨后,边缘会因纸张品质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效果。熟宣纸在没有漏矾的情况下,可反复着色不坏,看起来像有防水效果。生宣纸和熟宣纸的厚度不同。能够多次着色不坏的熟宣纸,比生宣纸薄。

在制作方面,生宣是按照正常纸张制造程序而出产的宣纸。熟宣是在生宣基础上,再加上一层矾水。如果矾水的量比较少,又派生出所谓的半熟。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