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曹操墓的一些题材
高陵
高陵,三国魏武帝曹操陵寝。高陵的具体位置,唐朝以后争议颇多,宋代以来有七十二疑冢之说。2009年12月,河南省文物局公布,高陵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确认。此外,高陵作为地名,亦指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
高陵简介
高陵墓道高陵,三国魏武帝曹操陵寝,文献记载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关于高陵,宋代以来,有七十二疑冢之说,有许昌城外说,有漳河水底说,有铜雀台下说等。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公布,高陵经考古发掘得到确认,其位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但存争高陵航拍照片高穴村高陵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地表约15米;墓圹平面略呈梯形,东边宽22米,西边宽19.5米,东西长18米;大墓占地面积约740.78平方米。
高陵前室2008年,河南省文物局拟对安阳县境内一东汉大墓进行抢救性发掘。2008年12月,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局组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进行发掘工作。 这座东汉大墓,曾多次被盗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的随葬品。据统计,出土器物250余件,包括金、银、铜、铁、玉、石、古、漆、陶、云母等多种质地。器类主要有铜带钩、铁甲、铁剑、铁镞、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石圭、石壁、石枕、刻名石牌、陶俑等。其中刻铭石牌共出土59件,有长方形、圭形等,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极为珍贵的有8件,分别刻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用格虎短矛”等铭文。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的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依据。 高陵出土刻铭“魏武王”石牌同时,该墓还出土有大量画像石残块。这批画像石画工精细娴熟,雕刻精美,内容丰富,有“神兽”、“七女复仇”等图案,并刻有“主薄车”、“咸阳令”、“纪梁”、“侍郎”、“宋王车”、“文王十子”、“饮酒人”等文字,为汉画像石中罕有的精品。[7] 在墓室清理当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三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专家认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有出入,推测是曹操的遗骨。 后经河南省专家论证,确认此东汉大墓即为史籍记载中的高陵,但存争议。
[编辑本段]社科院给出的九点证据
第一,墓葬的年代。此墓葬为多墓室砖室大墓,主墓室为四角攒尖顶,和洛阳发现的曹魏正始八年大墓墓顶形状相同,其墓砖为特制的大型墓砖,和洛阳邙山上发掘的东汉大墓的墓砖相同,甚至比它更大,结合出土陶器、东汉五铢钱、画像石内容等多方面证据,专家们一致认定其为东汉晚期大墓。 第二,墓葬规模与其身份相符。此墓葬与同期墓葬相比,规模宏大,气势不凡,结构复杂,埋葬较深,仅其墓道都可略见一半,其墓道长近40米上口宽近10米最深处达15米。从宽度上说是已被认定为北齐开国皇帝高洋的湾漳大葬的两倍还多,长度也多出10米,为王侯级的,与其身份相符,整个墓室深达15米,符合曹植在其诗中的描写。 第三,墓葬地面情况符合《终制》。建安23年(公元218年)六月,定下《终制》曰,因高为基,不封不树。此墓葬所处位置海拔107-103米,比三公里之外的固岸北朝墓地海拔高出整整10米,符合其因高为基的要求。此次发掘墓室上面未见封土,更没有找到其立碑迹象。完全符合其《终制》上不封不树的要求。 第四,文献资料记载高陵的位置。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建安23年,六月,令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的祠西原上为寿陵。” 西门豹祠位于邺城故城西,漳河南岸,今天的漳河大桥南行一公里处,地属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其故址尚存,现为一高台地,高出地面约2到3米,其上为一东汉至南北朝时期的遗址。在这里的地面上至今还散落着不少东汉、东魏、背弃时期的建筑,比如庙宇、宫殿等等。 据《水经注》浊漳水条记载:漳水由东经武城南,漳水由东北经西门豹祠前,此东侧有碑隐起,为字祠堂,东头石柱了明曰:“赵建武中所修也”。这是目前我们所知西门豹祠中较早的一个,它的建造年代是在赵建武年间,也就是在公元335年至348年。此勒柱现在存放在临漳县文物保管所。 唐代《元和郡县志》的相州邺县条中明确记载:魏武帝西陵在县西30里,同书还记载有,西门豹祠在县西十五里,现在大墓所处的位置,西高穴距邺城14.5公里,因此,其位置相符。这是我们根据卫星进行地图测量,是直线距离。这是西门豹祠遗址,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面有宋代、清代、明代的石刻。这是西高穴大墓的位置。 第五,附近出土文物的旁证。1998年4月,西高穴村村民徐玉超在村西的小方池地里起土地时,挖出了建武11年,公元345年,大仆卿驸马都尉——鲁潜墓志,墓志上记载的墓主人去世的年代距曹操去世时仅125年,唐代时魏武帝曹操高陵的陵园还是十分清楚的,那么和它相距100多年的鲁潜墓志所记载的资料应该是非常可靠的。 六、称谓相符。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建安18年,五月丙申,天子策命(曹)公为魏公。建安11年夏四月,天子册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他病死后,曹丕袭魏王位,因为曹操封国为魏,故称魏武王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同年十月,曹丕代汉自立,建立魏朝,追尊其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此后曹操的称谓为魏武帝,因此曹操的爵位先为魏公,再为魏王、再为魏武王,后为武帝,是一个脉络十分清晰的过程。魏武王是短暂时期的称谓。 七、我们在发掘过程中出土的铭牌,其中刻有“魏武王”三个字的名牌共有7块,以刻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的石牌最为完整,出土于墓的前室,但是由于其断开为两节,分两次出土,一节距南壁1.40米,距西壁3.75米,另一节距西壁2.70米,南壁1.15米,距墓底0.50米,位置明确,为我们考古队员亲手发掘出来,信息准确,是其身份认定的直接证据。 另外的50多块石牌均出土于后室的南北两个侧室,其中除一块出土于北侧室外,余者全部出土于南侧室,位置集中,有的直接压在漆木,我们挖的位置都没有变。专家指其具有遣册的性质。 八、遗骨。 九、出土物与其遗令薄葬相符。此墓葬虽规模宏大,但是所出土的陶器都是素面陶,器型偏小,做工粗糙,符合曹植在书中所说的鸣器无饰,陶素是嘉的记载。其随葬的金器都是生前衣物上所用之物,并未有为其入葬而特制的金玉器,只有器圭和璧等礼器,均为石质,符合其在遗令中所规定的。
[编辑本段]发现意义
高陵出玉、玛瑙装饰品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于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6月,颁布《终令》:“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高陵的发现印证了文献中对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谥号,他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信的。高陵发掘成果为汉魏考古树立了标准的年代标尺。
[编辑本段]各方回应
在河南省文物局确认高陵的消息公布后,引发各界高度关注。一些学者表示目前证据还难以支持“新说”,亦有专家认为此次发现的该东汉大墓确是高陵无疑。 专门从事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表示,有关方面公布的“曹操墓在安阳”证据并非第一手材料,都不是很有力的证明。在还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公布相关消息,有悖学术研究的严肃精神。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方北辰、上海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宋建等知名三国文化学者和考古专家持冷静态度,称在没有更有说服力的出土文物前提下,这一“新说”还有待进一步证明。 香港文汇报2009年12月29日刊出的一篇署名“张敬伟”的文章则指出,从墓志形式、出土文物、墓中骨骼看,已经形成了相对严密的逻辑链,此次发现的曹操高陵无疑。[8] 1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团一行12人赶赴河南省安阳市考察了西高穴“曹魏大墓”。并于14日召开“社科院2009年公共考古论坛”,正式公开对河南安阳曹操墓考察分析后的结果报告。 在社科院1月14日同时第9届“中国社科院考古学论坛”在京举行,曹操墓入选2009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1月28日,国家文物局表示,“曹操高陵的考古发掘、学术认定和研究成果公布等程序,符合考古工作规程”。
[编辑本段]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吉利,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逝世后葬于高陵(今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于2009年12月27日得到考古确认,但是至今还是备受争议,最终结论仍待探讨)。曹魏建立后,曹操被其子曹丕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编辑本段]陕西高陵
高陵地处关中平原腹地,位于西安市辖域北部。始建于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十二年),境内有奉正塬,塬体高隆,称塬为陵,故名高陵。公元4年(西汉平帝元始四年),王莽改名千春,东汉初复名高陵,公元220年(曹魏皇初元年)又改名高陆,公元606年(隋大业二年)复沿用高陵原名,属中国建县历史最早的县份之一。1949年,划属三原分区。1950年5月,划属咸阳专区。1953年1月改属渭南专区。1956年10月由省直辖,1961年改属咸阳专区。1983年10月5日划归西安市管辖区域。 详细信息请参看“高陵县”词条。
[编辑本段]七十二疑冢说
说起“七十二疑冢说”的来历,许作民说,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可能是预感到自己寿数将尽,曹操特地颁布了一道《终令》,安排身后之事,因曹操对邺城(今河北临漳县附近)有着特殊的感情,敬仰西门豹在邺地投巫开渠的英明果决,他希望自己的墓地与西门豹祠比邻。 两年后,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病逝于洛阳,临终前他留下《遗令》:“殓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 魏文帝曹丕遵照曹操的遗嘱,将其遗体运回邺地安葬。从现存的史料看,曹操对自己墓葬的安排得到了认真的落实。 曹操七十二疑冢,自此起始传天下。但这个传说能让人相信,更是因为确实有众多墓冢小山似的罗列于漳河两岸,即所谓“漳河累累漳水头,如山七十二高丘”。 曹操墓七十二疑冢的说法在宋代以后进一步强化。宋代后期,宋金对峙,宋朝出于政治需要,以蜀汉自居,谩骂金朝为夺权窃国的曹魏。金朝干脆就以曹魏为正统,推崇曹操,每年到陵上祭祀曹操。但因曹操陵在地面上已经难以辨认,于是,金人也就将错就错,就以七十二冢为曹操的墓葬祭奠之。 到了元代,人们对软弱惨遭灭亡的宋王朝既同情又怀念,同时对元朝异族统治极度不满,于是借古讽今,更加丑化曹操的形象。元末罗贯中写《三国志通俗演义》时,也是秉承了这种思想。 清代毛宗岗根据陶宗仪的《辍耕录》等数据,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加入了“又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的句子来。从此以后,漳河岸边的北朝墓地也就被传成了曹操的七十二疑冢了。
[编辑本段]6月12日恢复挖掘
自今年1月曹操高陵发掘暂停以来,通过近半年对1号墓地进行发掘前的加固工作后,前天,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河南省文物部门和安阳市政府,已定于6 月12日恢复对1号墓地考古发掘工作。届时,中央电视台还要对考古发掘工作进行现场直播,消息传开后,曹操高陵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热点。 “如何给曹操高陵1号墓的发掘做好准备工作,已成为乡党委、政府目前工作重中之重。”安阳县安丰乡副乡长柏智涛说,近日,安阳供电公司组织50余名员工,对安丰乡境内6条10千伏线路保护区内3300余棵树木进行了修剪和砍伐,有效提高了线路运行可靠性,为发掘用电打下坚实基础。 “你看我身上穿的这身衣服,这是乡政府发的工作装。”柏智涛说,为方便工作,该乡政府还专门为全体乡机关干部、村官、巡防队员发了两身工作装,以区别普通围观百姓,帮助维持秩序,加强保护等方面工作。此外,乡派出所专门成立曹操高陵警务室,安阳市公安局也派出一个中队的特保,持枪保护文物的安全。
[编辑本段]最新进展
2010年6月12日上午,正在进行的河南安阳曹操墓考古发掘现场:又一断定墓主人为曹操的“铁证”——“魏武王常所用”刻铭石牌出土。至此,曹操墓中出土的“魏武王常所用”刻铭石牌达到了9块。 当日上午9点半左右,刚刚出土的一块铭刻着“常所用长犀盾”字样的石牌,通过电视镜头展示在公众面前。这是曹操墓首次出现带“盾”字的石牌,表明墓主人生前曾经使用过此种兵器。 遗憾的是,石牌残缺了三分之一。考古人员根据此前的发掘经验推测,残缺部分应该刻有“魏武王”字样,并希望在今后的发掘工作中能够出土。 在此前的考古发掘中,曹操墓中共出土刻铭石牌约60件,有长方形、圭形等,上面的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其中8块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短矛”等字样,十分珍贵,被专家认为是证明墓主为魏武王曹操的最为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 主持考古发掘工作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潘伟斌说,发现石牌的地点位于曹操墓前室、一块被扰动的石质地板残块下面。此前该墓中出土的曹操头盖骨,以及8块“魏武王常所用”刻铭石牌,均在此出土。 曹操墓还出现种种非正常现象:出土石牌凡带有“魏武王”字样的,均被打断;曹操遗体被人从墓葬后室拖到前室,甚至连脸部都被砍去。专家推测,曹操墓曾遭人为破坏,甚至报复性毁墓。[9]
曹操墓共挖到几个地点加数量
民间很长一段时间都流传着曹操为自己建造了七十二座疑冢的故事,说得有模有样有理有据的,虽然很多人都在怀疑真假,但是在曹操墓被发掘之前,也没有别的能证明的说法了。直到1988年,终于证实了曹操墓的存在。那么被发现的曹操墓到底是在什么地方呢?七十二疑冢的说法又是不是真的呢?
首先,来了解一下曹操这个人。但是这里所说的了解,并不是指他一生的事迹或者功过,我们来了解一下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毋庸置疑的性格自然是自负,休教天下人负我,但是他有能力有资格骄傲到自负的程度。其次,疑心重,这也是罗贯中会说他给自己安排七十二疑冢的事情的原因,防止日后有人盗墓。
然后就是最重要的一点了,曹操非常的节俭。他自己穿着朴素,并且要求家里人也一样,房间的布置、用具非常普通,什么装饰品都没有,而且战胜缴获的战利品全部论功行赏,即便是其他地方进献来的东西也要拿出来分享,不仅如此,还非常鄙视铺张浪费的行为,鄙视袁绍,指责儿子曹植。
而且史料和考古显示,曹操死后并没有大肆操办,而是简单办了丧事,没有封土建陵、随葬器物,以至于太过普通到人们根本察觉不到哪一个是曹操的墓。
其实,单单就这一点上来看,曹操就根本不可能弄出一个七十二疑冢来,他没理由生前一辈子节俭,死了反而奢侈铺张。而之所以会有贬低曹操的说法,完全是从宋朝开始,当时面对的是北方蛮夷的侵略,这种情况下便会格外强调“华夷之辨”与所谓的“正统”,那么自然会抬高刘家的刘备而贬低曹操。况且在曹操死后的数百年间,人们对他的评价基本都是正面的,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
如果还是有人不相信,那也没关系。早在1988年,《人民日报》就已经发布文章公开了曹操墓的所在地和发掘结果,那就是在现在的河南安阳的安陵。既然已经发现,七十二疑冢的说法自然就不攻自破了。只不过当地虽然发现那一片有很多古墓,但并非是七十二座,更不是疑冢,而是一个一百三十四座古墓的北朝大型古墓群。
至此,曹操疑冢和曹操墓的真相都揭开了,没有那么神秘,曹操这个人的人物形象也被大大改观。
魏武王高陵 国家文物局认定安阳东汉大墓为曹操墓。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抢救性发掘一座东汉大墓获得重大考古发现,经权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根据古资料现场考证研究,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文献记载中的曹操高陵。
曹操陵墓出土的棺材曹操陵墓这座大墓在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曾多次被盗,为了及时有效的予以保护,2008年12月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局组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这座墓葬进行抢救性的考古发掘。
这个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
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离地表大概是15米,墓平面略呈梯形,东边宽22米,西边宽19.5米,东西长18
米,大墓占地面积740多平方米。
大墓出土了器物200多件,包括金、银、铜、铁、玉、石、古、漆、陶、云母等多种质地。器物主要有铜带钩、铁甲、铁剑、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石龟、石壁、石枕、刻名石牌等等。
出土物中精美的水晶最重要的随葬物品极为珍贵一共有8件,分别刻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用格虎短矛”等铭文。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的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依据。
在墓室清理当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三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专家认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应该是曹操的遗骨。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