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首是什么意思
叩首是的意思是伏身跪拜,以头叩地。
叩首,拼音kòu shǒu,汉语词语。伏身跪拜,以头叩地,为古代的最敬礼。
解释:旧时交际礼仪,祭祀天地祖宗,晋谒君长父老,一种较重的跪拜礼。伏身跪下,两手扶地,以头近地或着地。
典籍:
1、《东周列国志》第二回:才打得几拳,众宫娥惧幽王见罪,一齐跪下叩首,高叫:“千岁,求饶!万事须看王爷面上!”太子亦恐伤命,即时住手。
2、清朝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俄两膝并屈,俄叩首不已。
3、清朝昭连《啸亭杂录·用傅文忠》:文忠免冠叩首,神气不宁者数日。
4、丁玲《过年》:强哥们也已跪下了,在慢慢的叩首。
词语造句
1、清明扫墓三叩首,冥镪焚香风中酒;泪花渐欲眼中泅,悲从风来怀中搂;缅怀故人当年走,告慰先贤志相守;曾经相顾难开口,别后倾诉再难求,请珍惜拥有!
2、细雨飘洒天地间,雨水泪水难分辨。人间哀情感上苍,孝心一片永不忘。每年清明把坟上,除草栽树焚纸香。敬拜叩首祭亡灵,只愿天地都宁安!
3、敌人被俘后,马上跪在地上叩首求饶,真是丑态百出。
4、我路过四肢残废的乞丐,丢给他一枚硬币,他对我频频叩首。我站在新世界百货的门口,给陌生人一个蓝色气球,她会笑容甜美的道谢。我对你掏空所有的感情,你也只是不带任何感激的对我挥了挥手。
5、那几个老家伙不过是咎由自取,谁知道是哪个旮旯里面蹦出来的糟老头子,横手干预我逐日之巅的事,难道还要我们供起来,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炷香么!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叩首
大明的五拜三叩是君臣之礼(祭天也是这个):五拜里面前四拜都是稽首(五体投地式)最后一拜是顿首(磕三个头)都是取自《周礼》的九拜。
满清的三跪九叩,3跪跪天跪地跪君主(后面延伸为跪父母)每一跪的三叩首代表的是一敬二孝三谢。(一般是祭天大朝才用、以及婚礼嫁娶)(满清一般通用礼节是请安:男子单膝半跪)
和汉族不汉族关系不大,都是一朝的礼节要求。比如大宋的君臣之礼就是空首(只拜不跪)为主。
隋唐之前,君臣之间虽然也讲君威,但君臣同坐议事,遇有奏报,臣子站起向君主长揖而已。宋元明三代,虽然朝仪逐渐森严,但臣子仍然站立议事,并不大损臣子人格。
明代君臣之间的“五拜三叩”之礼,多在新皇即位和祭天祭祖等正式场合中使用,平日殿上面君,只需双手抱拳对皇上四拜或五拜即可。
但是,原为游牧民族的满族定鼎中原后,在君臣关系上,以明代“三跪九叩”的拜天之礼,取代了明朝的五拜三叩之礼。
但是,清代的“三跪九叩”则十分严格。《清会典》规定:“大朝,王公百官行三跪九叩礼,其他朝仪亦如之。”也就是说除祭告天地、祭祀祖先当然要行三跪九叩大礼外,臣子面见皇帝,必须三跪九叩之礼。
稽首顿首五拜,乃臣下见君上之礼。先拜手稽首四拜,後一拜叩头成礼…
……………
上言皇帝进登大位。臣等谨上御宝。尚宝卿受宝、收入盝内。通赞唱就位、拜、兴、平身。百官拜兴如之。通赞唱复位。引礼官引丞相自西降复位。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搢笏。鞠躬、三舞蹈。跪左膝。三叩头。山呼、山呼、再山呼。跪右膝。出笏。赞俯伏兴平身。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
…………
以上为《明会典》
大萌用的是五拜三叩。
至于大清,其实有案可查的是努尔哈赤时代就有三跪九叩之礼,只不过只用祭天和盟誓。
“盟誓时,於河南岸祭坛,宰白马黑牛,焚香献牲。汗率奥马黄台吉三跪九叩,礼毕,宣二誓文於众焚之”
部下对野猪皮还是用三跪三叩。
天命九年:“十七日,往彰义站放围,时彰义站边外之众贝勒来见汗。於边外三里下马,架蒙古包,杀牛八头,置席八桌。筵宴时,左右诸贝勒各坐其位后,恩格德尔额驸令其弟莽古尔岱台吉率诸子,引以备鞍辔之马二匹、驼一只,向汗三跪三叩。”
至于什么时候开始用三跪九叩拜君王?
那就是皇太极了。
皇太极登基时开创了三跪九叩拜君王的先河。可谓前无古人。
“天聪元年,丁卯正月初一日…………汗升殿落座,众贝勒大臣及各旗依次行三跪九叩头礼。”
嗯,当然,皇太极也开了另一个先河,一代君王亲自登门串亲戚时,先用三跪九叩跪拜自己的哥哥大贝勒和姐姐嫩哲格格与莽古济格格………
这也是历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皇太极或许认为祭天的三跪九叩可以到处用的,臣子可以用这礼跪拜自己,自己也可以用这大礼跪拜兄长和姐姐……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