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子是什么意思?
梆子,又名梆板,中国打击乐器。约在中国明末清初(十七世纪),随着梆子腔戏曲的兴起而流行。梆子由两根长短不等、粗细不同的实心硬木棒组成。长25厘米的一根为圆柱形,直径4厘米,另一根短而粗的为长方形,长20、宽5-6、厚4厘米。戏曲四大声腔之一,因以硬木梆子击节而得名。
一般多用紫檀、红木制作,有些地方用枣木心制作,材料必须坚实、干透,不能有疤节或劈裂。外表光滑、圆弧和棱角适度。应用于戏曲音乐、说唱音乐及民间器乐合奏。清代李调元《剧说》:“以梆为板,月琴应之,亦有紧慢。俗呼梆子腔,蜀谓之乱弹”。
相关说明
梆子用于中国各类民族乐队,最早用于伴奏各种梆子腔而得名,常使用在强拍上,藉以增加戏剧气氛。17世纪左右(明末清初)随梆子腔戏曲的兴起而流行,有河北梆子、南梆子、坠梆和秦梆之分。梆子有时特指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流行于晋陕冀豫一带的梆子腔,用梆子戏曲和民间器乐合奏。多用紫檀、红木或枣木制作。两根长短、粗细不同的硬木棒,细长的一根为圆柱形,长25厘米,直径4厘米;短粗的一根为长方形,长20厘米,宽5~6厘米,厚4厘米。
南梆子又称广东板,广泛流行于南方地区,在戏曲和民间器乐合奏中使用,也用于京剧高拨子唱腔的伴奏。多以花梨木制作。为长方形中空体,中间有一长方形音孔。坠梆又称脚踏梆子,用于豫剧及河南坠子的伴奏。外形如鸭蛋,梆与槌连为一体。秦梆用于秦腔伴奏。椭圆形,长20厘米。
戏曲的四大梆子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典剧种之一,其乐器演奏在京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京剧的特色乐器主要有梆子、板胡、板鼓、大锣等。其中,梆子是最早进入京剧配乐的乐器之一,它具有尖锐、高亢的音色,是京剧表演中常用的打击乐器之一。
梆子、板鼓等乐器如何体现京剧表演的独特韵味?
京剧中的梆子、板鼓等乐器可以说是京剧表演独特韵味的体现。在京剧表演中,乐器演奏往往和舞台上的表演紧密结合,配合演员的动作和台词,向观众传递情感的变化。特别是在大戏场的演出中,乐器演奏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它们不仅能够强化表演的节奏感,更能够与演员的歌唱、念白,共同展现出京剧独特的艺术魅力。
尽管京剧乐器和现代音乐乐器在音色、演奏技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但两者之间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像梆子、板鼓等乐器在很多现代乐曲中也得到广泛运用,在现代音乐创作中,往往会借鉴京剧乐器的特色,以求打造出更具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虽然京剧乐器和现代音乐乐器各有千秋,但都有着展现音乐艺术魅力的独特韵味。
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
1、蒲剧
蒲州梆子,山西省临汾市、运城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蒲州梆子,因发源于古蒲州而得名。
晋中和晋北称之为“南路梆子”或“南路戏”,上党称“西府戏”,河南称“西戏”,在陕西省、甘肃省西北一带称“晋腔”、“蒲戏”、“山西梆子”、“梆子腔"。
蒲州梆子音调高亢,擅长于表现慷慨悲壮的历史题材故事。
音乐和表演艺术传统深厚,尤以要帽翅、翎子、甩发等特技见长。
2、晋剧
晋剧即为山西梆子,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戏剧剧种,也叫中路戏,中国传统戏曲。
因兴起于山西中部的汾阳、孝义、祁县、太谷及太原而得名。
晋剧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
3、北路梆子
山西四大梆子之一。
清代初期蒲州梆子北上,在忻州当地扎根后,逐渐形成北路梆子。
其唱腔、曲调、念白均同蒲州梆子相近,但普调更高亢。
后来又受了河北梆子一些影响, 特别注重唱功,创造了很多花腔。
?
4、上党梆子
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
上党梆子以演唱梆子腔为主,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卷戏,俗称“昆梆罗卷黄”。
其音调高亢活泼,具有粗狂、健康的农民艺术特色。
扩展资料:
上党梆子的文化特质:
1、唱腔
上党梆子的唱腔曲牌体与板腔体兼具而以板腔体为主,其板式分大板、中四六、四六、大板、垛板、散板、滚腔等,以四六和大板使用最多也最具特色。
演唱时男女同腔同调,男腔使用假声。
?
2、乐器
上党梆子的伴奏乐器主要为巨琴、二把、呼胡“三大件”。
3、脚色
上党梆子的脚色行当主要有生、旦、净、丑四种,各行当的基本表演程式名为“三把”,运用时演员挺胸昂头,稳健有力。
其表演风格粗线条、大轮廓,直出直入,简练明快,后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受到京剧影响,有所变化。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