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住持,长老有什么区别
方丈:一丈四方之室。又作方丈室、丈室。即禅寺中住持之居室或客殿,亦称函丈、正堂、堂头。印度之僧房多以方一丈为制,维摩禅室亦依此制,遂有方一丈之说;转而指住持之居室。今转申为禅林住持,或对师父之尊称。俗称“方丈”或“方丈和尚”。
住持:住持之语义为“安住之、维持之”。原意指代佛传法、续佛慧命之人,后乃被用来指称各寺院之主持者或长老。此词用在寺职称谓时,又称寺主或院主。日本佛教界称之为住职。由于住持之住处称为“方丈”,故“方丈”一词亦被引申为住持之意。
一般情况下只要有寺庙就有住持,而方丈必须是上规模的寺庙群才能有。并且方丈可以兼任多个寺庙,而住持则不能。一般来说,方丈必须由所在省的宗教管理部门和佛教协会任命才能生效。
其实方丈、住持的区别可以简单回答如下:
(1)方丈一般是接受传法的和尚 ,有法卷可证明其传承,住持则可以不必;
(2)有方丈的丛林必须制度健全,人员、规模等都有一定的要求,而有住持的寺院则未必;
(3)方丈往往具有一定影响力,如现在的方丈需要经省佛教协会批准、中国佛教协会备案,住持则不需要。
住持和方丈哪个大
方丈大;
区别
1、定义不同
方丈原为指中国古代仙人居住的岛屿;在中国汉传佛教中,方丈为寺庙真正名义上对外的最高领导者。
住持:之语义为“安住之、维持之”。原意指代佛传法、续佛慧命之人,后乃被用来指称各寺院之主持者,或长老。
2、任命不同
一般情况下只要有寺庙就有住持,住持是通过寺院内众僧选出来的;
而方丈必须是上规模的寺庙群才能有,并且方丈可以兼任多个寺庙,方丈必须由所在省的宗教管理部门和佛教协会任命才能生效;
3、意义不同
住持一般是管理寺院的,是寺院的管理者,是每个寺庙必须有的一个职位;
方丈是一个寺院的精神领袖,住持只有通过升座晋院的仪式才能称为方丈,不是每一个寺院才有,能称为方丈的并不多;
4、出处不同
“方丈”最早见于《维摩诘经》,“维摩诘居士,其卧室一丈见方,但能广容大众”,意思是维摩诘住的房间虽然小,但设座无限,他的修养很高,接引的人很多,不管多少人来到他的房间都能坐得下。
佛教传入中国后,采取的是师徒之间传授佛法,没有主持一说。到了唐代之后,禅宗兴盛,门徒甚多,于是主持就成为了一种职位和称呼,指代“代佛传法、续佛慧命”的人。
所以主持的日常事务,主要在于传承佛法。
百度百科-方丈 (宗教名词)
分类: 社会/文化 >> 宗教
问题描述:
到底那个大一点?
解析:
住持=方丈
方丈
一丈四方之室。又作方丈室、丈室。即禅寺中住持之居室或客殿,亦称函丈、正堂、堂头。印度之僧房多以方一丈为制,维摩禅室亦依此制,遂有方一丈之说;转而指住持之居室。今转申为禅林住持,或对师父之尊称。俗称“方丈”或“方丈和尚”。
住持
‘住持’之语义为‘安住之、维持之’。原意指代佛传法、续佛慧命之人,后乃被用来指称各寺院之主持者,或长老。此词用在寺职称谓时,又称寺主或院主。日本佛教界称之为住职。由于住持之住处称为‘方丈’,故‘方丈’一词亦被引申为住持之意。
相传住持一职为唐代百丈山怀海所创。《敕修百丈清规》卷二〈住持章〉云(大正48·1119a)∶ ‘佛教入中国四百年而达磨至。又八传而至百丈。唯以道相授受,或岩居穴处,或寄律寺,未有住持之名。百丈以禅宗寖盛,上而君相王公,下而儒老百氏,皆向风问道,有徒实蕃,非崇其位,则师法不严。始奉其师为住持,而尊之曰长老。如天竺之称舍利弗、须菩提,以齿德俱尊也。’
关于住持的意义,依《禅苑清规》所述,是各处一方续佛慧命;契嵩的《广原教》谓,藉人持其法,使法永住不泯灭,故云住持。此外,又有住持三宝或如《净土论》所谓‘法王善住持’等义。住持有三种职务,即说法、安众、修造等。《禅林宝训》卷四引用密庵禅师之语云(大正48·1037c)∶‘住持有三莫,事繁莫惧,无事莫寻,是非莫辨。住持人达此三事,则不被外物所惑矣。’
又,禅宗由于住在寺内的徒众甚多,故各寺均设住持一人,其下另置若干职位。至后世,此住持之称也通用于其他诸宗。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