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洞见公众号的文章有知识含量吗

百变鹏仔1年前 (2023-12-20)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模块大脑

有。洞见君也曾经是一个北漂的普通人,他做过记者,做过主编。后来创立洞见公众号,是里面的文章具有知识含金量,开创洞见公司,全网粉丝已经超过5000万。并且发布书籍《洞见不一样的自己:让你少走弯路的60个智慧锦囊》,这本书是洞见公众号的精华文章合集,书中包含认知、自律、修养、人际、情绪等5个角度的60篇文章。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认知、建立好的心态。

这是一本启发开悟、赋予智慧的进化心理学书籍。作者罗伯特·赖特,普林斯顿大学进化心理学教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智囊,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洞见》这本书的英文名叫作《为什么佛学是真的》,作者站在进化心理学的角度,从哲学和科学方面细致剖析了我们对自我和这个世界的认知偏差,帮助我们洞见世界的真相。

本书告诉我们,从心理学、进化论的视角,会发现人类常常很肤浅,指假为真。事实上,人类长期生活在大脑给我们造成的幻象之中。这是源于以下几个重要的认知:

1. 人类大脑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欺骗我们自己 。因为大脑需要帮助人类活下来,它的首要目的是生存和繁衍,而不是真实。

2. 色、受、想、行、识五蕴构成了人类和人类的体验 ,佛教认为,五蕴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用脑科学来解释就是, 大脑是由意识的很多个小模块组成,它们都跟原始社会有关系,包括自我保护的模块、吸引配偶的模块、保住配偶的模块、建立友好关系的模块、关爱亲属的模块、保持社会地位的模块和预防疾病的模块。这七个模块是我们头脑当中最底层的维护生存的模块。 我们对于接触到的一切信息,都是自动启动这些默认的模块,来进行认知分析和判断。

3. 人的一切痛苦的根源,就是贪嗔痴 。《论语·颜渊》有云:“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爱其生,又恶其死,是惑也。”

“爱之欲其生”,是贪爱,“恶之欲其死”,是憎恨,贪和嗔加在一起,导致迷惑与幻觉,这就是惑,就是痛苦。

我们的大脑普遍会产生两种幻觉:一种是自认为掌控力很强;一种是自认为清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然而,其实大脑只是进化的产物。

人们很崇尚理性,然而,更多事实表明,人的理性更可能只是激情的奴隶。

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可以培养平静的激情。通过冥想、正念、正定,寻求开悟,减少自我欺骗。

作者告诉我们,跳出这一切幻象,我们可以这样做:

“不给事物附着评价性的情感内涵,不给事物归因太强的本质,正是自由的源头。”比如说,当我们赋予一个杯子说,它的本质就是装水的时候,这个杯子和我就已经被束缚,不自由了。

洞见公众号的文章有知识含量吗

“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凡夫怕承担后果,所以努力地跟命运抗争,不断地做一些事情,试图逃避命运的惩罚。而菩萨是指开悟的人,不怕承担后果,怕的是再造孽。

就是不再成为一个基因的机器,不再接受大脑发的那些即时性的、条件反射式的反应。能够看到事情的真相,不再把自己列为第一,去寻找“无我”的体验,而不被外在的幻觉所掌控。当知道“空”的时候,就知道事物没有一个本质,也不会执着于这些东西的长久永驻。

当我们能够洞见世界的真相后,才会真正走上通向身心自由、永久幸福之路。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