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立春及风俗习惯
什么是立春及风俗习惯
立春,别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在自然界、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
节气由来
立春这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立春是一个时间点,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中国传统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节日习俗
游春:队伍先是报春人打扮成公鸡的样子走在最前面,之后一群人抬着巨大春牛形象,之后的人打扮成牧童牵牛的、打扮成大头娃娃送春桃的、打扮成燕子的应有尽有。
糊春牛:在家里用米或纸糊成春牛,摆放在家中。
贴春字画:家家在门上张贴迎春的字画字和春字有关画有腊梅迎春之类。
应景佩饰:妇女剪出各种春天动物的胜装饰在家里,或贴在门窗屏风,或戴头上。
风俗饮食
春饼(薄饼)是由面粉烙制的薄饼,一般要卷菜而食。它是中国民间立春饮食风俗之一,立春吃春饼有喜迎春季、祈盼丰收之意。从宋到明清,吃春饼之风日盛,且有了皇帝在立春向百官赏赐春盘春饼的记载。
生活起居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应审慎,不能突然减少服装。春季是呼吸道疾病的易发时期,注意居室空气的流通,适度开窗通风换气。在立春前后,春风拂面,此时正是人们到户外走一走的好时节。
每年24节气都有立春,为什么有无春之年一说?
1、时间日期不同:
(1)立春节气在每年2月4日,或者3日、5日,立春节气时有迎春春游、祭春神、祭太岁等活动,为二十四节气之首。
(2)春分节气是在每年的3月20日,或者19日、21日,春分节气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有春祭活动,春分也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等国家的新年。
2、温度不同:
(1)立春节气之前是大寒节气,大寒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温度最低的一段时间,大寒刚过,寒气还没有完全收回去,所以立春节气时温度还十分寒冷,日常生活中,依然需要裹得紧紧的,以免着凉。
(2)春分的时候已经是阳春三月了,平均温度已经在0°之上了,温度十分怡人,可以进行春游活动,室外草长莺飞,正是踏春的好时候。
3、气候不同:
(1)立春节气时,温度还比较冷,在极北的黑龙江省温度普遍在零下的20-30多度,南方城市也很少出现20度的高温天气,草木开始酝酿萌芽。
(2)春分节气时,温度已经普遍升高了,遇到冷空气的时候温度可能会降一下,但是马上就会稳定起来,在温暖的南方城市,尤其是广东沿海一带,温度可以高达30度左右,但是也易倒春寒,所以,温度是乍暖还寒。
4、节气位置不同:
(1)立春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到了立春节气就标志着新一轮的季节循环开始,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节气,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气有很重要的意义,进入立春之后就是春天了。
(2)春分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四个节气,又称春分日,有平分春季的含义在里面,春分节气后就逐渐过渡到夏季节气中。
5、天文位置不同:
(1)立春节气时,太阳到达黄经315°位置,开始进入春季,冬季气候被春季气候取代。
(2)立春节气时,太阳到达黄经0°位置,春分日时太阳的位置有一个专属名词叫“春分点”,这一天太阳会直射赤道,是比较特殊的一个日期,春分日,平分春季。
这是两个概念。
每年24节气都有立春是指阳历,即公元纪年。
无春之年是指阴历(农历)的一年内没有立春这个节气。
正常情况下,阴历的天数少于阳历的天数,所以才有了阴历某年闰一个月,阴历闰月是为了平衡和阳历之间的天数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阳历的闰月只是在二月,并且闰月只比平年的二月份多一天。
关于闰年、闰月的内容在此不多说了。
告诉你一个最近的实际例子:
农历2016年(猴年)一年内就没有立春的节气。
公元2016年的立春是2月4日,公元2017年的立春是2月3日,2016年的春节是2月8日(在立春之后),2017年的春节是1月28日(在立春之前),2016年2月8日至2017年1月28日在2016年2月4日至2017年2月3日区间之内,所以农历2016年(猴年)即为“无春之年”。
希望能够帮到你。
再不明白可以继续交流。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