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宗教问题,什么是撒满教?

桃子1年前 (2023-12-20)阅读数 7#综合百科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多神教。我国北方各民族原来都信仰过萨满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承受着社会与经济的变迁,这种教在许多民族中已被佛教(喇嘛教)和伊斯兰教所取代。惟有满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等,直到解放时还信仰它。萨满教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内容和祭祀活动仪式。

满族先人对自然的崇拜是同狩猎生活和采集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在这种条件下,衣食都取之于野兽,人们把狩猎所获取的野兽,视为主宰野兽的“神灵”的恩赐,因而加以崇拜。

满族的先人当时还不理解人类的起源,认为某种动物与他们的氏族有着血缘联系,于是视作自己的祖先,因而对它加以崇拜,这叫作图腾崇拜。

满族的先人,随着灵魂观念的发展,逐渐形成对死者及周年的悼念活动。于是有了自己的祖先的“神”。

人们既然创造了这些被崇拜的神,必然把自己的安危与福祸寄托在这些神的身上。于是逐渐形成祈求“神灵”的各种祭祀活动。这便产生了交往于人和神之间的使者——萨满。

萨满教信仰的“神”有几十种,其中属于自然崇拜的“神”有天神、地神、风神、雨神、雷神、火神。还有来源于众多动物名目的神。所有这些“神”,都有自己的偶体和偶像。比如“熊神”是以一张熊皮为其偶体。有的削木为偶,有的以石为偶,有的把被崇拜的“神”绘制在纸上或布上。

这些偶像还不是真正的“神”,只能做为象征而存在,要通过这些偶像与真正的“神”打交道,需要能通“神”的萨满。可见萨满是古代社会中作为现实世界和超自然的世界之间的交往者。

萨满非世袭,上一代萨满死后相隔数年后,产生出下一代萨满。新萨满被认为是上一代萨满的“神灵”选择的。因而婴儿出生时未脱胞者、神经错乱者、久病不愈者,被认为是当萨满的征兆。学习当萨满者,要学会祭神的祷词,熟悉萨满宗教活动的内容。最后考试时,跳得神智不清,才被认定这是萨满“神灵”已附体,这才取得进行宗教活动的资格。

宗教问题,什么是撒满教?

萨满必须有“神帽”、“神衣”、“神鼓”等一套用具。“神帽”以铜条或铁条为帽架,帽顶前侧有一只铜制的鹰,后侧是两根铜制鹿角,角叉的多少表明萨满的品级。“神衣”是紧身对襟长袍,一般用鹿皮制作,周身上下缀有铜镜、小镜、腰铃等。下身后侧是飘带。“神鼓”以板条做鼓边,用山羊皮、小牛皮或狍皮做鼓面。此外还有神刀、神杖等用具。萨满跳起”神来,有节奏地敲“神鼓”,大小铜镜和腰

主观上讲,萨满教曾经被天灾人祸折磨下的人们给予了巨大的精神调适与心灵安慰,这一点以前被认为是迷信。但今天看来,民间信仰所创造的精神文化,是无法简单地用迷信二字概括得了的。它在游牧民族的精神生活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对民族的忍痛对群体的认同,对氏族或家庭的认同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客观上讲,萨满教教本身是一部百科全书,以萨满教为例,其原始观念中包含着人对宇宙自然和自身的探索:其以天崇拜为核心的大自然崇拜与动植物崇拜,是在人们对自然的生物有了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又孕育了早期天文学和生物学观念的萌芽;历法、医药、预测等知识为萨满在从事祭祀、占卜、治病时应用,直接促进了这些知识门类的发展,萨满神歌与祀词都是优美的口头文学,有的被记录下来成了珍贵的文献,祭祀仪式的表演,保存了方方面面的文化信息,等等,不一而足。

从间接的功能上讲,游牧民族的信仰文化对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山上建造的敖包实际上就是山区地貌和植物的保护神;河边建造的敖包实际上就是清澈河流的保护神;原野上独自省长的一棵神树实际就是周边制备的保护神,信仰往往附带着各种禁忌,而这些禁忌会阻止人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使人们信奉的对象保持着神圣与纯洁。对游牧民族而言,由此恰恰保持了草原的生态环境。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蒙古族在喇嘛教传入以前普遍性的萨满教甚至蒙古帝国时代早期把萨满教确认为国教,萨满教的“天命思想”曾经一度成为阐明成吉思汗黄金家族正统性的理论武器及以确保黄金家族永久的汗位继承权利。蒙古高原上的许多少数民族,都有其祭奠文物及动物的习俗,蒙古族也不例外。当时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以后,人们把成吉思汗作为神的化身,不仅称他为大汗,而且把他用过的物品被称作为神物。传说中对他所祭奠的东西数不胜数,从他死后,对他用过的遗物也是崇敬有加,在这里,仅列举一些传说的故事来说明一下。

成吉思汗既然成为神的化身,那么他生前用过、接触过的东西都成了神物被虔诚供奉。比如成吉思汗祭奠中供奉的八白宫(八白神物),除了成吉思汗伊金白宫、忽阑薛尔哈屯白宫、古日勃勒津哈屯白宫是具有生命体的神人外,其它是成吉思汗用过的武器、器具,神马——溜圆白骏。

数字十三是蒙古族的吉祥数。箭插招福升中,表示凭借武功征服了敌人,获得了丰盛的五谷,肥壮的牛羊和数不清的珍宝。五色彩绸表示安居乐业,明镜谓之明察秋毫,安抚万邦。绒球象征江山永固长存。其他如敖包、禄马风旗等等均属文物范围,其中有的与习俗惯制相关,这些名目繁多而又芜杂的神物信奉,虽然与社会历史的演进不无关系,但其渊源还是来自远古信仰,它既有古老拜物教的特色,又有多神教的特点,这种与多种多样具体事物相关联的传说,具有原始思维的朴素特征。

不论是成吉思汗生前用后的,还是封禅过的物品,还是生前最喜欢的,都是后人为了纪念这样草原英雄而形成的一种习俗,从中也反映了他们受萨满教的影响,并称其成吉思汗为神的化身,进行了一系列传说中祭奠文物的传说。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