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端午节艾草和菖蒲的意义

泡在奶味里1年前 (2023-12-20)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菖蒲端午节

古代民间认为,端午节挂艾草和菖蒲可以去除阴邪之气,去除病毒蚊虫,有着祈求家人身体健康的美好寓意。但随着时代科学常识的普及,当下人们很少会有驱邪驱魔的迷信思想,挂艾蒿菖蒲成为了端午节的一种习俗,更多是驱除蚊虫,纪念屈原等。

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

端午节的习俗

1、赛龙舟:端午节民俗活动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赛龙舟,作为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在端午前要择吉日从水下起出,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

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等,而且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2、端午食粽:中国自古讲究“民以食为天”,关于端午节的风俗盘点中自然少不了吃,其中最有名的当然是吃粽子,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传入北方后,用黍米(北方产黍)做粽,称“角黍”。

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端午食粽之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在端午节期间,很多地方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习俗和讲究,挂艾草和菖蒲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习俗,每年端午节的时候都会有人挂艾草和菖蒲。端午节挂艾草和菖蒲也是有一定讲究的,大多都是挂在大门两侧的,也可以挂在家里阳台或客厅,但是不能挂在卧室里面。

端午节艾草和菖蒲的意义

艾草和菖蒲可以放在卧室吗

不适合放在卧室。

艾草和菖蒲是属于草本植物,很多地方在端午节这天都有挂艾草和菖蒲的习俗,艾草和菖蒲中也含有较多的挥发油,具有很浓郁的香味,如果是放在卧室里面的话那么气味会比较大,容易对人体的呼吸道造成一定的刺激,进而会对人体的睡眠造成影响,所以一般是不建议放在卧室里面的。

艾草菖蒲可以放在室内吗

可以放在家里面,比如客厅、阳台等。

端午节挂艾叶菖蒲的原因是因为艾叶和菖蒲散发的奇特芳香,能够起到激浊除腐,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杀菌杀虫的作用。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叶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挂于门眉,悬于堂中。

为什么要挂艾草和菖蒲

菖蒲和艾叶的成熟期都是在端午节前后,而且它们都带有独特的香味,端午前后天气比较闷热潮湿,蚊子苍蝇各种虫子都变得非常多,菖蒲和艾叶的香味能起到很好的驱逐蚊虫的作用,艾叶还是一种中药,能治病驱邪,菖蒲也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食材,不仅能酿酒、祛除湿气,还有添丁进口,吉祥富贵的寓意,所以端午节前后挂菖蒲和艾叶在古人认为是有很好的寓意的,可以求吉祥、驱疾病、赶蚊虫、招福纳祥。

菖蒲和艾叶在有条件的时候,建议都是连根挖起的,把根部清洗干净之后,倒着悬挂在门上,古人认为,植物没有根,就相当于“无源之水”,所以建议有条件的可以连根挖起。艾草和菖蒲一起倒挂在门上或者门边,以此来赶走一些不好的东西,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家人能平平安安。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