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和基督教的区别?死后有什么不一样?
基督教与佛教有何不同?
有人以为各宗教都在追求一个「真理」,基督教与佛教且有相通融会之处,所以信佛教也好,信基督教也好,都是一样。但是,我们以为基、佛两教不单不能相互贯通,在根本教义上,且是站在不同的立场的。
从万物来源看
基督教相信世界万物是由上帝所造,上帝且让万物由人类管理,或吃或用,任由人类自便(创一 28~30)。因此,人的地位在万物之上,原是极其尊贵,万物都服在人的权柄之下(来二 8)。但因人的始祖犯了罪,人类都有原罪在身,除非人信主耶稣,获主耶稣赦罪,不然,人的尊贵则不值一夸的了。
佛教对于世界万物的来源,既不相信由上帝或神所创造,也不以为是慢慢进化而成。佛教用一个有趣的道理来看万物来源。佛教以为宇宙间一切万物,都无非由「因缘」所生。譬如柠檬是柠檬种子––「因」,借着泥土、水分、阳光等的外「缘」,而生长开花结实,生出柠檬––「果」来。任何东西都有它的因,有它的缘,而才成为那种东西的。
这个道理看似有理,但却大有问题。请问每一物每一件东西的最初第一个「因」是从那裹来的呢?这个第一因是藉甚么缘而成的呢?例如形成月球的第一因从何而来?世界上第一个苹果由何而生?如说是因缘生,那么生成世界第一个苹果的种子是从那裹来的呢?相信佛教永远无法解答。
站在因缘(或缘起观)来看万物起源的立场,佛教被称为是一种「无神论」,当然,它与进化论及共产主义所讲的无神论是不同的。有神创造的基督教与无神因缘论的佛教,岂非根本不同?
从崇拜的对象看
基督教是最彻底的一神论信仰,除了敬拜三位一体的神外,任何神名在基督教中没有立足地位。十诫的第一诫便说:「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出二十 3)。而且,基督教极端痛恶为神造像,因为神是灵,无需也不必要为他立像(约四 24)。在这点上,基督教的信仰可说已站在最高境界,与偶像绝对分离,无需再用金银土木等现有的物质雕塑偶像,来骗自己的眼睛了!
佛教起初也是不准敬拜任何塑像的,因为他们既然不信有神创造万物,那有神明值得一拜?但以后原信多神的印度人自信佛教后,在敬拜上不甘寂寞,陆续地搬进了不少印度教的神鬼,并予塑像敬拜。这种风气,从纪元前后,大乘佛教兴起后,逐渐盛行,以至今日,且有变本加厉之势。
今日的佛教相信在宇宙间有无数的佛、无数的菩萨以及许许多多的神明与鬼魔存在,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值得人去敬拜祈求,其中的许多神佛,还都被塑成立像、坐像、卧像,让人膜拜。基督教只信一神,且无像,佛教却信恒河沙数般多的神、佛、鬼以及各种精灵,且有无数塑像。基、佛两教岂非刚刚相反?
从人与别人以及动物等的关系看
基督教相信世界全人类都由上帝所造,从亚当夏娃以及挪亚三子的系统而来。因此,在广义上,可说是四海一家(徒十七 25)。如果大家都信主耶稣,都相信明白上帝才是人类的天父之理,大家自然再也不会争夺,而是相亲相爱的了。至于人与动物的关系,彼此的来源与血统根本不同,人是人,动物是动物,分得十分清楚。圣经称上帝造万物后,都「各从其类」(创世记第一章),表明各物与各物之间、人与各物之间,都划分整齐,毫不紊乱。
佛教相信轮回之道,以为世界所有人类、动物以及各种鬼神,都在此轮回道中来来去去,转个不停。现在是人,死后也许变狗,前生是狗(或其它动物),在今生也许变了某人。佛教徒更以为自己的前生、前前生以及各生中,曾有父母兄弟姊妹亲戚,他(她)们在今世都变成了猪狗年羊等畜生,所以千万不能吃肉,有一张「普劝戒杀救劫偈」(唐大圆)说:「试思无量劫,此身在轮回……一体更变易,祖父成孙孩,孙孩复祖父,颠倒往相来,今日所食肉,安知非父母?昔者图极恩,今乃饱我口,今日所食肉,安知非弟兄?……安知所食肉,宁不即尔汝?」由此看来,佛教是将人与动物看成一体,互相关系密切,现在所见的动物,即是自己原来的父母弟兄,甚至是自己。但动物与人的关系,究竟是否如此密切,竟有直系亲属关系,我想只有佛教徒才会相信的了。
以上几点,可说是基佛两教根本教义的一些主要部分,但两教居然站在相反不同的信仰
基督教:
第一,基督教基本上不是一种信条.基督教有某些特别信念是非常重要的,最好的例证就是魔鬼,正如雅各所说:“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错:鬼魔也信,却是战惊.”(雅各书二:19)
第二,基督教基本上不是一套道德律.基督教的本质并不等同道德律.当然,基督教是合乎道德律的.其实,世界上最高的道德价值尽在基督教所说之爱的定律中.但人类可以过正直的生活但却仍然不是基督徒.
第三,基督教基本上不是一套礼仪,如果教派这个字的意义代表着“一个宗教崇拜的系统”和一大堆的礼仪.当然基督教有某些宗教仪式,例如福音书中提及的水礼及主餐,就是耶稣自己亲自设立并由教会执行至今,两者都是珍贵而有益的.再者,成为会友和参与教会聚会是基督徒生活的必须部分:正如祷告和读经般同样重要.但有可能参与这些外在的活动而仍然未达到基督教的核心.
如果基督教的本质既不是一种信条、一套道德律和一套礼仪:然则,基督教又是什么呢?就是基督!基督教基本上不是某种体系,乃是一个人,以及和那个人所建立的个人关系.这样其他东西就可以定位了——我们的信仰和品行、我们的会籍和聚会、我们个人和集体的敬拜.基督教若没有基督,就像一个没有图画的画框、一个没有首饰的首饰盒、一个没有呼吸的躯体.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是神启示给众先知,先知把神的话语写出来,叫众人知道神所说的,立约的应允.在旧约时代,祖先犯罪之后,神所启示给先知,他们记录下来,神为人类预备了救恩的计划,就是神应允,差他的独生爱子,降世为人,藉着主的十字架救赎,来拯救人类,完成了神对人类的救恩计划,信神与神和好.
《圣经》分为两部分,旧约,新约。旧约39卷书,新约27卷,旧约是预言新约的.
佛教:
事实上,佛教的本质,并没有正信和迷信的分别,佛教就是佛教,佛教的基本内容,到处都是一样.佛教是从大觉的佛陀——释迦牟尼世尊(佛教的教主)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来,那是充满了智能、充满了光明、清凉、安慰的一种言教,根据这种言教的信仰而建立的教团形态,便是佛教.所谓正信,就是正确的信仰、正当的信誓、正轨的信解、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赖.正信的内容,应具备三个主要的条件:第一,必须有永久性的;第二,必须要普遍性的;第三,必须是必然性的.换一个方式来说,便是过去一向如此,现在到处如此,未来必将如此.凡是对于一种道理或一桩事物的信仰或信赖,如果经不起这三个条件的考验,那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一个宗教的教理,禁不起时代的考验,通不过环境的疏导,开不出新兴的境界,它便是迷信而不是正信.但也无可讳言的,正信的佛教在大乘的流行地区,尤其是在中国,一向是被山林的高僧以及少数的士君子所专有,至于民间的正信,始终未能普及,一般的民众,始终都在儒释道三教混杂信仰的观念中生活,比如对于鬼神的崇拜以及人死即鬼的信念,都不是佛教的产物.
佛教,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的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但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显得非常特殊.凡是宗教,无不信奉神的创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却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因此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类哲学而又非哲学,通科学而又非科学.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狭义地说,它就是佛所说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术语来说,应当叫做佛法Buddha Dharma.在《增一阿含》经的序品中所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用一句话来说,佛教就是佛让人们止恶扬善、自净其意的教法、是佛陀的教育.
佛陀教育内涵包括了无尽无边的事理,比现代大学里面的课程内容还要多.时间上,它讲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它讲我们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所以它是教学、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中国孔子的教育、是讲一世从生到死的教育。佛法是三世的教育,讲过去、现在、未来.佛教真的是教育吗?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个疑问就会消除.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教学才有师生的称呼,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根本的老师(本师),就是表示这个教育是他老人家创始的,他是第一位创办人.学佛人自称为“弟子”,弟子是中国古时候学生的自称.由这些称呼,我们知道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就宗教而言,上帝与信徒不是师生关系.佛门则是清清楚楚说明,佛与我们是师生关系;我们与菩萨是同学的关系——菩萨是佛早期的学生,我们是佛现在的学生.我们与菩萨是前后期同学,菩萨是我们的学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称呼出家人为“和尚”,其实在一个寺院里只有一位和尚.“和尚”是印度话,翻作“亲教师”.就是亲自教导我的老师,就像现在学校里的指导教授,他是直接指导我的,关系非常亲近、密切.他若是不直接指导我,就称他为“法师”,这如同学校里的老师很多,但他没有上过我的课,没有指导过我.“和尚”与“法师”的差别就在这里.这些称呼在教育里才有,宗教里面没有这种称呼.由此可以证明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
随便还说一下佛教与其他宗教的不同:
一般人都以为佛教只是世界上多种宗教的一种,凡是宗教,都是大同小异,其实佛法和其它的宗教有着大大的不同.这里所谓的一般宗教,是指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而言.这些宗教,在他们的教徒之间,也许认为彼此的教义相差很大,不能相容相通;但我们如用佛教的教义来和这些宗教的普遍宣传的教义比较,则觉得他们的基本教义,实很少大不相同处,因此为易于说明起见,就将佛教以外的宗教系,列为一个系统,而拿佛法来和这个宗教系统作比较.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