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少女血崩是怎么回事

一语惊醒梦中人1年前 (2023-12-20)阅读数 12#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补气贯众

血崩亦称崩中、暴崩,指妇女不在经期而突然阴道大量出血的急性病证。崩之病名首见于《内经》:“阴虚阳搏谓之崩”。

治疗办法

(一)气陷

1.治则:益气固本。

2.处方:脾俞、隐白、百会、气海、足三里。

3.方义:脾俞,健脾益气,加强统血之功;隐白,是治疗崩漏之经验要穴;气海、足三里,用以辅气助元,使血有化生之源,百会系诸阳之会,善升提下陷之气。五穴合用,能益气升阳,固摄经血。

4.治法:隐白、气海均以艾卷雀啄法温灸之,百会先针,施平辅平泻之法,继用灸法。余穴采取补法。

(二)血热

1.治则:清热凉血。

2.处方:行间、血海、阴交、关元。

3.方义:行间,足厥阴之荥,以清肝热,增肝藏血之功;血海为脾经之穴,可泄血热,益脾统血之力;阴交、关元位于任脉而与冲脉交会,血崩多与冲任受损密切相关,取此二穴,可固经涩血。?

4.治法:关元、阴交平补平泻;行间、血海宜用泻法。

(三)血瘀

1.治则:活血化瘀。

2.处方:膈俞、肝俞、三阴交、中极。

少女血崩是怎么回事

3.方义:血之会穴膈俞,活血理血以通瘀止血;肝俞,疏调肝脏气机以行气活血止血;三阴交,取其统血固经;中极乃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用之加强冲任摄血功能。本方既能利气化瘀以止血,又可统摄离经之血以固经。

4.治法:膈俞、肝俞施泻法,中极、三阴交先补后泻,以补为主。

妇人有一时血崩,两目黑暗,昏晕在地,不省人事者,人莫不

谓火盛动血也。然此火非实火,乃虚火耳。世人一见血崩,往往用

止涩之品,虽亦能取效于一时,但不用补阴之药,则虚火易于冲击

,恐随止随发,以致经年累月不能全愈者有之。是止崩之药,不可

独用,必须于补阴之中行土崩之法。方用固本止崩汤。

大熟地(一两,九蒸) 白术(一两,土炒焦)

黄耆(三钱,生用) 当归(五钱,酒洗)

黑姜(二钱) 人参(三钱)

水煎服。一剂崩止,十剂不再发。倘畏药味之重而减半,则力

薄而不能止。方妙在全不去止血而惟补血,又不止补血而更补气,

非惟补气而更补火。盖血崩而至于黑暗昏晕,则血已尽去,仅存一

线之气,以为护持,若不急补其气以生血,而先补其血而遗气,则

有形之血,恐不能遽生,而无形之气,必且至尽散,此所以不先补

血而先补气也。然单补气则血又不易生;单补血而不补火,则血又

必凝滞,而不能随气而速生。况黑姜引血归经,是补中又有收敛之

妙,所以同补气补血之药并用之耳。

若血崩数日,血下数斗,六脉俱无,鼻中微微有息,不可遽服

此方,恐气将脱不能受峻补也。有力者用辽人参去芦三钱煎成,冲

贯众炭末一钱服之,待气息微旺然后服此方,仍加贯众炭末一钱,

无不见效;无力者用无灰黄酒冲贯众炭末三钱服之,待其气接神清

始可服此方。人参以党参代之,临服亦加贯众炭末一钱冲入。

篇名:年老血崩

出典:傅青主女科上卷\血崩

内文: 妇人有年老血崩者,其症亦与前血崩昏暗者同,人以为老妇之

虚耳,谁知是不慎房帏之故乎!方用加减当归补血汤。

当归(一两,酒洗) 黄耆(一两,生用)

三七根末(三钱) 桑叶(十四片)

水煎服。二剂而血少止,四剂不再发。然必须断欲始除根,若

再犯色欲,未有不重病者也。夫补血汤乃气血两补之神剂,三七根

乃止血之圣药,加入桑叶者,所以滋肾之阴,又有收敛之妙耳。但

老妇阴精既亏,用此方以止其暂时之漏,实有奇功,而不可责其永

远之绩者,以补精之味尚少也。服此四剂后,再增入:

白术(五钱) 熟地(一两)

山药(四钱) 麦冬(三钱)

北五味(一钱)

服百剂,则崩漏之根可尽除矣。

亦有孀妇年老血崩者,必系气冲血室,原方加杭芍炭三钱,贯

众炭三钱极效。

篇名:**血崩

出典:傅青主女科上卷\血崩

内文: 有**甫娠三月,即便血崩,而胎亦随堕,人以为挫闪受伤而

致,谁知是行房不慎之过哉!治法自当以补气为主,而少佐以补血

乏品,斯为得之。方用固气汤。

人参(一两) 白术(五钱,土炒)

大熟地(五钱,九蒸) 当归(三钱,酒洗)

白茯苓(二钱) 甘草(一钱)

杜仲(三钱,炒黑) 山萸肉(二钱,蒸)

远志(一钱,去心) 五味子(十粒,炒)

水煎服。一剂而血止,连服十剂全愈。此方固气而兼补血。已

去之血,可以速生,将脱之血,可以尽摄。凡气虚而崩漏者,此方

最可通治,非仅治小产之崩。其最妙者,不去止血,而止血之味,

含于补气之中也。

妊娠宜避房事,不避考纵幸不至崩往往堕胎,即不堕胎生子亦

难养,慎之!戒之!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