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大学真的独立自由吗?
近年来,随着“民国热”的升温,民国大学成为学者和作家们热烈追捧的对象。这些论述的集中点莫不是:民国大学兼容并包,学术独立,民国时期可谓中国教育史上的黄金时代。
其言外之意是与今天的情况相对比,借历史的“辉煌”以突出当下的不足之处。然而,若忽视民国大学的地域差异,罔顾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大学文化,笼统谈民国大学,必将是一种模糊的论述,其溢美也必将是一种乌托邦式的主观想象,对历史的复杂面相构成遮蔽。
圣约翰、交大、复旦、光华、上海大学、中大等都是当时的著名学府。
圣约翰作为教会大学的代表,教学以英语为主,轻视中国古典学术,校方不提倡学生干涉政治,其培养的学生也无意进入国家官僚体系,多半成为上海工商金融界的精英。
交大是一所理工科学校,主要培养技术型人才,学生普遍崇尚工具理性,在政治运动中相对保守。复旦、光华等私立大学,以招收中产阶级子弟为主,因缺乏稳定的经济支持而处境艰难,复因政治自由化而受到政府批评,校园文化被指责脱离大众。
上海大学是一个革命大学,这是非常特殊的,以培养革命人才为目的。革命求新的气氛非常浓厚。
中山大学是党化教育的典范,学校由国民党中央直接领导,以灌输学生三民主义理论为目标,注重培养党务人才。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真”党校。
由此比较了不同大学的性质、学风、教学风格和校园文化,可知民国大学不是铁板一块,内部参差多态,面相远非我们常说的“独立”一语可以概括,民国的校园文化充满张力和矛盾,也决非自由一词能够定论。
民国大学文化的普遍特征不是独立、自由而是“疏离”。用“疏离”一词来形容从“五四”到抗战时期的民国大学,认为这一时期的民国大学日渐陷入颓唐状态。这种疏离和颓唐,与中国的政治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五四”之后,政党势力渗透入校园,使得校园知识精英在各种意识形态的争论中无所适从;强势的西方文化成为校园的主导性文化,又使他们深陷于中西文化的剧烈冲突之中。
政治无路、经济危机、社会混乱,使他们普遍丧失了“五四”一代人指点江山的气魄,日渐怀疑自己改造现实的能力,对个人前途也充满忧虑。这一时期的校园知识精英很少关心政治,普遍思想幻灭、绝望,纷纷遁入爱情,或深陷虚无主义之中。
在传统的科举时代,科举有效地承担起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职能,使知识分子通过学习四书五经实现学而优则仕,成为政府和民间相联系的纽带。
而民国时期的大学教育,作为科举制度的替代品,却并未能与政治体制顺利接轨,与中国社会有所疏离,与普罗大众亦相当隔膜,大学并未成为真正的“养士”机构,这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吊诡之处。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真正的民国大学实际上是各有特色的,并不完全是蔡元培的北大之类的独立自由一流。
据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大学革命历史资料·中国大学革命史大事纪要》记载,何其巩执掌中国大学期间,为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对学生进行民族气节教育。他扩充中国大学图书馆,并在馆内正厅的墙壁上亲书“读古今中外之书志其大者,以国家民族之任勉我学人”楹联,还亲自选定《中国大学国文教本》选文百篇,将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入选,要学生精读。中国大学地处北平,与抗日后方隔绝,全校教职员待遇微薄,忍饥耐寒,拒绝敌人资助。中国大学坚持“我们是中国人的中国大学”,“为教育而教育”的办学方针,获得沦陷区爱国知识界的支持,争以教授中国大学为荣,北方青年争以就读中国大学为荣。1937年8月后,留居平津各大专院校的一批坚持民族气节、不与日伪合作的教师,纷纷被何其巩校长聘到中国大学任教。1941年美日宣战后,又有一些大学停办,燕京大学的齐思和、胡鲁声、张东荪、严孟群、袁贤能、李汝祺,协和医学院的裴文中、冯兰州、臧玉淦、徐希帆、谢少文等名教授均到中国大学执教。其他如清华大学的褚圣麟、刘明越,北大的俞平伯、蔡镏生、严东生,北平师范大学的陆宗达、王桐龄,天津南开大学的温公颐、翁独健、王之相、唐纪翔、孟昭威、孙人和、邸维周、王静如等,他们宁肯以微薄工薪应聘到中国大学任教,拒绝到有丰厚待遇的日伪主办的学校任职。何其巩校长抗战开始即肩负了在敌占区造就青年的重任,坚持做到:“董事会及学校一切机构无变动;不受奴化支配,拒绝日伪分子,优待忠贞人士;学生自由讲习,并运送抗日后方;学校证件,从未加盖过伪印;对参加抗日地下工作者,分别掩护”。抗战爆发后,中国大学受国民政府令留在北平继续办学。由于政府拨款中断,学校只能由学费来维持。校长何其巩与敌人周旋,想方设法按照国民政府的办学方针把学校办下去。教师忍受饥寒,不用敌人资助,坚持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学校不但没有关闭,反而得到发展。学校设立文、理、法三学院,系所由六个系增加到十个系,学生增至3000余人。曾在中大任教的名人有李大钊、蓝公武、李达、吴承仕、黄松龄、曹靖华、杨秀峰、吕振羽。自中国大学毕业的名人有李兆麟、白乙化、齐燕铭、段君毅、董毓华、黄诚、任仲夷、杨易晨、张友渔、张致祥、浦洁修、徐才、李大伟等。可谓人才济济,为一时之盛。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