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虚证的调补-气虚如何食补?人参和黄芪有何区别?

百变鹏仔1年前 (2023-12-20)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人参黄芪

补的两大原则:

没有虚证,不可滥补。

补的目的是调整阴阳平衡-以平为期

气虚

补气:人参、蜂王浆、黄芪

食补:鸡肉、羊肉、牛肉,红枣、莲子、淮山药等

人参炮制方法两种:人参直接晒干称为生晒参,白参;糖水炙过的叫红参。白色的参性平,补气阴;红色的参性温,补阳气。火气大或者阳气盛的人应该用白参,比如有的人血压较高,如果需要人参,就只能用白参;而对于低血压的人,吃红参的话,血压升高会比较明显。

人参和黄芪的区别:在急救时,比如大出血或虚脱的时候,这时候应用人参,如果用黄芪的话,效果就不明显。

人参如何保存?将大米炒焦,炒黄,纱布包裹后,与人参放到一起。米可以防潮,若放久后,可将米再次炒干。

人参怎么吃?普通人,日常保健,一天人参在1g左右。可以直接把人参切片,泡水喝,泡完后,可将人参片嚼一嚼;早上吃稀饭时,可将参与稀饭一起吞下去,谷助胃气,麦补脾,粥和参在一起可以助胃气;可将人参与田七混合服用,注意控制量。

黄芪有生黄芪和炙黄芪。生黄芪药性比较平,炙黄芪药性比较温。生黄芪一次在15-30g,可以与其他食物一起炖着吃。常见如黄芪炖鸡,黄芪炖排骨。

食补作用相对平性,不会大起大落。

气并不是越多越好,“气有余便是火”。

补气的重要环节是健脾,脾是气血生化之源。食物吃进去,只有被脾胃很好的消化吸收,才能起到作用。

人参、党参.黄芪功效与应用之异同

人参补元气;黄芪补中气。 人参不可滥用。人参是一种补气药,如没有气虚的病症而随便服用,是不适宜的。体质壮实的人,并无虚弱现象,则不必进服补药,妄用本品。如误用或多用,往往反而导致闭气,而出现胸闷腹胀等症。有些人认为人参是一种补品,以为吃了对身体总有好处,这是错误的想法。无论是红参或是生晒参在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过量服食。另外,一定要注意季节变化,一般来说:秋冬季节天气凉爽,进食比较好;而夏季天气炎热,则不宜食用。

人参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临床应用:1.元气虚脱证。  2.肺脾心肾气虚证。

虚证的调补-气虚如何食补?人参和黄芪有何区别?

党参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效近人参而为较弱,1.脾肺气虚证。 2.气血两虚证。  3.气津两伤证

黄芪

功效: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人参与党参的区别

:均能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均可用于脾气不足的体虚倦怠,食少便溏;肺气亏虚的咳嗽气促,语声低微及气虚血虚者。但人参能大补元气,为治气虚欲脱、脉微欲绝危重证候的要药。人参还能益气安神,益气生血,益气摄血和益气壮阳,故又可用于气津两伤的口渴及消渴证,气血亏虚、神志不安的心悸、失眠、健忘证,血虚证,气不摄血的出血证和阳痿证等。党参补脾肺之气及生津、养血、扶正祛邪等功效与人参基本类似而力较弱,故古今方中以人参治疗一般脾肺气虚及津伤血亏而证候较轻者,现多以党参代之。但党参并无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之功,虽用大剂量,亦不能代替人参益气固脱

人参与黄芪的区别:

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黄芪味甘,性温,两者虽然都能补气之作用,但者强。此外,人参尚具有止渴生津和安神之作用,这是黄芪所不具备的。黄芪的补气作用,远不及人参,然而,黄芪其补偏于走表,其升阳、固表、内托和利尿消肿等功效,却为人参所无。

黄芪和党参的区别:

黄芪补气、既能升补脾气,又能益肺固表。党参补气,只能健脾补气,无固表之力,但党参还能益气生津,黄芪则无生津之 效。黄芪兼能利水,党参无利水作用。白术补气主要是补脾气,并能健脾燥湿。党参补气,脾肺俱补,但燥湿之力不如白术。黄精补气兼能润心肺、填精髓、助筋 骨,但其性质平和,其效缓慢,久服才能见效。党参补气,其效迅速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