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客观与主观的区别是什么

乐乐1年前 (2023-12-20)阅读数 9#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马克思抽象

对事物整体的看法不同。客观是对事物外表的点评;主观是对事物内在的点评。

表达的含义不同。客观是指没有经过大脑思考所讲述出的话语;主观是指需要经过大脑思考才能讲述出的话语。

看待事物整体的位置不同。客观是从侧面去了解这个事物;主观是从正面去分析这个事物。

1、客观: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一切事物。换言之,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它、是否知道它、是否承认它...都照样存在的,就是客观的。比如:万有引力,在牛顿发现它之前就已经存在,尽管人们感觉不到、认识不到,自打有地球开始他就存在,那它就是客观的。客观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

2、主观:跟客观正相反,指被人的意识所支配的一切。比如:人们想问题、做事情,都属于主观范畴。

3、二者联系:客观决定主观,主观能反映客观,并对客观具有能动作用。当主观正确反映客观、并作用于客观时,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反之,对事物的发展就起阻碍作用。因此,要想推动社会的发展,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

"客观"是一个抽象名词,意思是在意识之外,不依赖精神而存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实时存在的,和主观相对立。例如,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这是不会改变的。

主观指人的意识、精神;客观指人的意识以外的物质世界,或指认识的一切对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观和客观是对立的统一。客观是不依赖于主观而独立存在的,主观能动地反映客观,并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例如,看见老同学,你是高兴,还是惆怅,因你的主观而变化。

你好,马克思《资本论》的哲学批判,并不仅仅是所谓的“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法的实际运用,而是通过“批判的和革命的”辩证法,深入物与物的关系掩盖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背后,揭示和破解人被“抽象”奴役和统治的原因及“秘密”。

在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之后,人突破“神圣形象”的控制,获得了一定的独立性,但马克思却看到了相反的情形:“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③,反而“个人现在受抽象统治”④。在马克思的视野里,他所面对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最根本事实就是“抽象成为统治”。但这个“抽象”到底又是什么?按马克思紧接着的解释,“抽象或观念,无非是那些统治个人的物质关系的理论表现”⑤。由此可以看出,抽象就是现实社会中的作为物质关系而存在的商品、货币和资本,“资本”成了作为“非神圣形象”统治人的“看不见的手”。正如科西克所言:“到了十九世纪,至上的实在不再以超验的上帝(即关于人与自然的神秘化观念)的身份在天国实行统治;而是下降到地上,以超验的‘经济’(即拜物教化的人类物质产品)的身份实行统治。”⑥资本作为上帝出现了,一跃而成为商品世界的统治者。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与古典经济学的丝丝缕缕的关联:正是那个抽象的“一”(本质)——绝对精神幻化成了资本在现实经济中作为“普照的光”的统治地位。⑦由此可见,在马克思的时代,资本与理性形而上学结成了“神圣同盟”,二者相互拱卫,共同实现了“抽象对人的统治”。

在马克思看来,“抽象”之所以能成为统治与资本的“主体本性”有关。资本的主体本性就是无限增值自身,而为了增值自身,就必须把一切都纳入资本的强大同一性逻辑之中。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这种“主体性力量”是以资本增值为核心的市场交换价值体系具体体现出来的。“交换价值”和“交换原则”成了压倒一切的主宰力量,在它的无坚不摧的强大同一性“暴政”下,人与物的一切关系都被颠倒了,不是人支配和使用物,而是物反过来控制和奴役人。资本具有了控制的主体性。这其实正是马克思“桌子跳舞”的隐喻的真实意蕴:资本的主体性同一化魔力颠倒、控制了一切。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抽象劳动”本来只是标示了诸种感性活动之感性结果之间的同一性,以便确立商品的一般交换价值。但是,现在它成了主体,其他事物反而成了它的客体,成了被它所构造的东西,这就是“资本原理”。⑧在这一意义上,科西克认为“抽象成为统治”就是一个“伪主体”:“死劳动统治活劳动、物统治人、产品统治生产者、神秘的主体统治真实的主体、客体统治主体”⑨,它是一种“颠倒的主体”。而抽象之所以能实现统治,马克思认为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与“理性形而上学”——主体性哲学的“联姻”和“共谋”:这两者之共同的抽象化和形式化的本质,使之能够成为夷平一切差别、剪灭各种内容和质的力量,并从而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普遍进取—扩张的力量。对此,国外学者沃克曾形象地把资本的抽象力量比喻为“抽象的病毒”:“资本是抽象的病毒。它进入所有的社会关系,破坏这些社会关系并且使之制造更多的抽象关系。它是一种具有两面性的病毒形态。它将每一个定性的和特殊的关系转变成一个定量的和普遍的关系。”⑩而资本作为“抽象的病毒”,也正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痼疾。在此意义上,我们确实可以说“一部资本主义的历史,也就是一部抽象的历史”(11)。

在马克思哲学的视野中,作为“抽象”统治人的“资本”,实质乃是一种启蒙的理性神话所造成的强大的“同一性逻辑”的“感性显现”,它与主体性哲学具有无法割舍的“姻亲”关系。资本是主体性哲学的动力和世俗根基,而主体性哲学则是资本的灵魂和理论框架。在这里,资本的主体性本质与主体性哲学的资本本质是内在统一的。在资本主体性的控制下,人的发展采取了物的发展的形式,人类历史不再是人本身的历史,而是资本发展的历史。正因如此,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在此情况下,“劳动的现实化竟如此表现为非现实化,以致工人非现实化到饿死的地步。……对对象的占有竟如此表现为异化,以致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越少,而且越受自己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12)在这里,人及其劳动只是资本增值的工具,毫无自由和个性可言。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更是强调“把工人钉在资本上,比赫斐斯塔司的楔子把普罗米修斯钉在岩石上钉得还要牢”,甚至还“把工人的妻子儿女都抛到资本的札格纳特车轮下”。(13)因此,正是资本导致了人的异化——“主体性的颠倒”——对人的本质的扭曲。对此,海德格尔高度评价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异化的批判和揭示优于和高于胡塞尔的“现象学”和萨特的“存在主义”:“因为马克思在体会到异化的时候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中去了,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的观点比其余的历史学优越。但因为胡塞尔没有,据我看来萨特也没有在存在中认识到历史事物的本质性,所以现象学没有、存在主义也没有达到这样的一度中,在此一度中才可能有资格和马克思主义交谈。”(14)海德格尔的这一评价,实际上揭示和论证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批判的深刻性和优越性。对于这一深刻性和优越性,海德格尔晚年又在一个讨论班上进行了具体指认:现今的“哲学”只是满足于跟在知性科学后面亦步亦趋,这种哲学误解(或根本不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两重独特现实”——“经济发展”与这种发展所需要的“架构”;然而,马克思却“懂得”这双重的现实。(15)这实际上也就是马克思自己所强调指出的:我们不仅要看到资本的“物质”方面,更要看到使资本成为资本的“形式规定”。(16)而要真正把握资本的这一“形式规定”,就必须如马克思自己所言: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而必须用“抽象力”(17)——批判的和革命的辩证法。这实际上表明马克思反对一切对资本主义的“实证主义”理解,而是强调必须对资本主义进行最为深刻的哲学批判。

客观与主观的区别是什么

在马克思看来,“抽象成为统治”使物与物的关系赢得了对人与人的关系的主宰地位,这种颠倒的表象作为历史规律把人约定在物的必然王国中,那个抽象的“看不见的手”作为一种无人性完全把人的逻辑淹没在主体性资本的总体发展之中了。对资本造成的这种社会状况,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卢卡奇也有过明确的解释:人们在其中一方面日益打碎了、摆脱了、扔掉了纯“自然的”、非理性的和实际存在的桎梏;但另一方面,又同时在这种自己建立的、“自己创造的”的现实中,建立了一个包围自己的“第二自然”,并且以同样无情的规律性和他们相对立,就像从前非理性的自然力量(正确些说:用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的社会关系)所做的那样。(18)在这里,无情的不是抽象本身,而是抽象的立脚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发展的无情。(19)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无限增值而对雇佣劳动的支配,致使资本成了一种无形的抽象力量,取代和控制着人的一切,人毫无真实的自由可言。对此,黑格尔曾深刻指出:“在这种抽象的世界里,个人不得不用抽象的方式在他的内心中寻求现实世界中找不到的满足;他不得不逃避到思想的抽象中去,并把这种抽象当作实存的主体,——这就是说,逃避到主体本身的内心自由中去。”(20)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否定这种抽象关系对人的统治,特别是这种统治又采取了物的形式,仿佛表现为不是人的关系,而是一种自然的关系和规律。但这实质上却是一种更为恐怖的统治:“无人统治并不必然意味着无统治,在某些情形下,它甚至会演变为最残酷最专制的形式。”(21)

因此,马克思的《资本论》不是为资本主义唱赞歌——决不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而是运用辩证法(抽象力),抽象(还原)出资本的全部现实生活关系,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从而推翻“抽象”奴役人的一切关系,“为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建立现实基础”(22)。所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根本上就是“人类自由的辩证法”。对此,当代英国学者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发现了摧毁资本主义的道路,“他以像黑格尔解释世界同样深刻的方式,完成了解释(理解)资本主义的哲学任务”(23)。在此意义上,阿尔都塞通过阅读《资本论》也得出:马克思的全部功绩就在于使李嘉图黑格尔化、辩证法化(24),也就是说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法来思考已经构成的资本主义社会“抽象统治人”的本质。也正因此,列宁才强调马克思虽没有留下“大写的逻辑”,却留下了“《资本论》的逻辑”,而且进一步指出“在《资本论》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一门科学”(25)。说到底,《资本论》不仅是贯穿着“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的辩证法,而且是变革了“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全部的“独立的哲学”。虽然马克思的批判没有以传统哲学固有的方式来表达,但是,《资本论》还是孕育着对于以往“哲学史”总体之批判。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