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件中的“应当”的司法解释是什么意思
1、法律文件中的“应当”,其含义类似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必须、一定要的意思。
例如:刑法第16条第一款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当中的“应当”就是必须、一定要的意思,也就是说满16周岁的人触犯刑律的必须、一定要承担刑事责任。
2、法律文件中的“可以”才是有选择性的意思。
如刑法第第19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当中的“可以”是有选择性的意思,即当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时法官可以适用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也可以不适用,具体是适用还是不适用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根据案件的性质、情节等因素来决定。
3、你说的法律文件中的“应当”的司法解释就是“强制执行”的意思,应该是人们口头上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如果这样表述:法律文件中的“应当”的司法解释就是“强制”的意思,虽然不准确,不严谨,但也稍微有点接近其含义。
法律"可以"与"应当"的区别
一、“可以”与“应当”
我们国家的法律在法条中大部分是以法律规则形式出现的,“应当”与“可以”实际上就是法理上的强制性规则与授权性规则。在刑法与行政法上的“应当”与“可以”是最多的。其中又以刑法最为突出。刑法大篇幅的法条规定了应当如何,可以如何。分布在总则与分则中。
如以下法律条文:
《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十九条: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解析:在法律用语中,“应当”的效力比“可以”高。所谓“应当”,是法定的必须如此,如果不如此就是违法,行为效力会受到影响。所谓“可以”,是授权性的规定,基本上可以等同于“有权”。
上述法条,简而言之,就是说在未成年犯罪进行量刑时,首先要考虑的情节就是应当从轻或者减轻。也就是必须先在法定量刑情节中考虑从轻发落。而聋盲哑的人,因为是身体上残疾的,对其在量刑上进行适当的照顾,但是这个照顾要视具体情况和实际案件考虑的,因此规定了可以。也就是说不是一定要进行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其刑罚的。
其实法律这样规定赋予了法官在量刑上自由裁量权,法官在量刑时,要考虑到具体案件的构成要件、社会危害程度、手段、目的、社会影响等等。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