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举例说明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

是丫丫呀1年前 (2023-12-20)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知觉错觉

从感觉到知觉的连续过程当中,感觉与知觉的两个阶段,在性质上是不同的……

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如闻到气味、尝到滋味、看到颜色、听到声音等。还有我们自己身体的内部状况,如感到疼、痒、胀、麻等等。

感觉可以分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为外部感觉,而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等属于内部感觉。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人类低级的认识水平。因为通过感觉我们只能知道事物的个别属性,还不知道事物的整体及其意义。但是它却是一切比较高级、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开端。

什么是知觉?

人们是依靠感觉与知觉了解周围世界的。从感觉到知觉的连续过程当中,感觉与知觉的两个阶段,在性质上是不同的。感觉是以生理为基础的感觉器官接受外来信息为依据的,而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多种感觉器官联合活动的结果,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知觉多半是各种感觉的统合,并且包括着当时的心情、期盼以及过去的经验与学得的知识,所以知觉是纯心理性的,对于同一种引起知觉的刺激情境,表现在每个人的知觉判断上,将会有很大的个别差异。

知觉可以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移动知觉、错觉。错觉是指知觉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时。有图形错觉、月亮升学、形状和方向错觉、形重错觉、时间错觉。

知觉受到好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学习与经验的影响。虽然人类最基本的知觉中,很少有学习的万分,但是根据日常的经验,复杂的知觉是要靠学习与经验获得的。其次,受知觉的观点差异影响。每一个在对外界事物进行感觉时,都是根据自己对事物的某一点着眼而获得的感觉,并以此作为解释知觉的依据。因此人们的观点就会不一致。第三,受知觉中的动机因素影响。动机不同,知觉的经验就会有差异,面对美丽的草原,牧民、旅游者、画家、土地发展商的知觉经验会有很大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具备各自的动机。

幻觉、错觉和空想的区分是什么?

错觉是什么如下:

错觉是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象,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性的视觉误差。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扭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被扭曲的感知为与实际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错觉可以发生在视觉方面,也可以发生在其他知觉方面。如当你掂量一公斤棉花和一公斤铁块时,你会感到铁块重,这是形重错觉;当你坐在正在开着的火车上,看车窗外的树木时,会以为树木在移动,这是运动错觉等等。

错觉产生的原因

1、客观上,错觉的产生大多是在知觉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有了某种变化的情况下发生的,有的是对象结构发生了某种变化,如垂直水平错觉,有的是对象处于某种背景之中(如:大小恒常错觉)知觉的情景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人却以原先的知觉模式进行感知。这可能是错觉产生的原因之一。

2、主观上,错觉的产生可能与过去经验、情绪等因素有关。人对当前事物的感知总是受着过去经验的影响。错觉的产生也受到过去经验的影响。例如,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习惯地把小的对象看成在大的静止背景中运动,如人、车辆在静止的大地上运动。所以,月夜观月,也习惯地把大片白云看成是静止的,误以为月亮在云后移动。

为什么有的人会产生“无中生有”的知觉经验?比如说,他们可能对别人讲,他“看”到了黑夜树丛中人影在闪动,他“听”到了滚滚而来的雷鸣声,他讲得绘声绘色、有鼻有眼。其实,在他所处的现实环境里,并没有那种形象和那种声音。这种在缺乏真实的外在刺激的情景下,所产生出来的知觉经验,就是“幻觉”。患有幻觉症的人,往往用想象的知觉经验来代替真实的知觉经验。

有人把幻觉和“特异功能”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幻觉一般是在没有外界刺激物的情况下,“看见”别人所不能看见的事物(这叫做“幻视”),“听到”别人所不能听到的声音(这叫做“幻听”);而“特异功能”则是可以看见一般人所不能看见的确有其物的形象,听到一般人所不能听到的确有其物的声音。

因此,幻觉的对象是虚构的;而“特异功能”的对象是实在的、确确实实地有实物存在着。正因为幻觉的对象是虚构的、假想的,所以也可以说幻觉是没有对象的知觉、不存在对象的知觉、虚无缥缈的知觉、莫须有的知觉。

一、幻觉的种类

幻觉的种类很多,有些病理心理学家们说,人们的身体内部与外部的感觉器官有多少,就会有多少种幻觉。这种主张的理论根据就是:因为人体内部与外部的感官接受刺激后,都会传入大脑,于是就会相应地形成各种各样的主观幻觉。现已查明的幻觉,主要有下列几种:

1.听觉幻觉

幻听在幻觉中所占比例最大。比如说,很多人自认为有人在“咒骂”他、有人在“命令”他等。而且幻听的类别形态也最多,清晰的、模糊的,大声的、小声的,远的、近的,多的、少的,等等。幻听经常和夸大妄想同时出现,因此也就容易造成“妄想狂”。

2.视觉幻觉

幻视常常是因为生理上的原因所造成的,机能性质的纯属心理上的原因所造成的视觉幻觉比较少见。比如,酗酒成癖的“酒鬼”常常会产生幻视,他在醉酒后讲,一群小虫在他的眼前飞舞着等,这就是因酒精中毒的结果。

3.味觉幻觉和嗅觉幻觉

味觉幻觉和嗅觉幻觉经常和迫害妄想相联系,他们自认为嗅到了或尝到了有人想谋害他的毒气、毒药等。味觉幻觉有污秽的,也有美妙的;嗅觉幻觉也可能既有花香、水果香;也会有恶臭、焚烧物臭等。总之,自述为所谓好的和坏的两极都可能同时并存。

4.肤觉幻觉

这种体感幻觉也是形形色色的。比如,有些人“感”到自己的腹部膨胀,或者是在下沉着;“感”到寒冷、灼热、疼痛、皮肤上面有小虫在爬,等等。

二、幻觉和错觉的区别

幻觉和错觉不一样。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比如,“杯弓蛇影”这句成语,说的就是一个人在饮酒时,看见酒杯里有一条蛇,疑神疑鬼地以为自己吞进了蛇,吓得生了一场病。后来,知道是挂在墙上的一张弓(也有的人考证是古代军队中的一种乐器)的影子照射在杯子里,解除了心疑,病也就好了。可以看出,这位饮酒者的惊吓病的病因,就是由“错觉”所引起的。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往往错误地理解一些事物,比如,她对我那样地一笑,是不是对我产生了好感;他对我的发型连看都不看一眼,肯定是对我变心了,等等。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古诗词的句子“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风摇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等。当正常人发生这样一些误解的时候,他们会通过观察、辨认实际情况,而后恍然大悟,一笑了之。但是对于病态心理者说来,他们却往往会固执地把错觉作为事实。

产生错觉的原因有2个方面:

(1)客观刺激物本身特点的影响。比如,战争时,把飞机、大炮、坦克以至士兵的衣服、帽子等都用绿色的树叶、草或绿颜色的布加以伪装,目的是和周围大地的绿色“融为一体”,使敌机从高空上发觉不了。

(2)观察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影响。来自生理方面的原因,是和感知觉器官的机构和特性有关系;来自心理方面的原因,是和生存条件以及生活经验有关系。

人们的知觉在有些情况下,和事实本身不相符合,可这并不是错觉。比如,你看“哈哈镜”、或者看汽车上的凸面的倒车镜的时候,你会感到你的面孔产生了歪曲变形;你把筷子斜插在有水的杯子里,你会发现筷子变得曲折不直了。这些都是特定条件的影响形成的,而非错觉。至于像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名诗中所咏叹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情况,更不是错觉,而是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力所作的夸张和比喻,不应把它们和病态心理混为一谈。

由主观经验所引起的错觉,可以用客观的经验来加以验证、核实。例如,黑夜里看一棵远方的小树,好像是一个人站立在那里;但再仔细辨认时,仍旧是树而不是人。又例如,听到一种呜咽的声音,好像是音乐又好像是一个人在哭泣;但是经过仔细分辨后,才发觉是风声。

心态正常的人一旦知道是误差后,心理上的反应也便会改变过来,而且会理解到“看错了”或者“听错了”,原来是发生了一次错觉。但是,如果一个人固执地认定树是人,把风声听成是音乐或哭泣,“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不顾事实真相,也就是说,他不能用其他别的客观经验来核实他的主观错觉,辨认出他的主观错觉,那么,就可以肯定地说,这个人是患了变态的错觉,他(她)在知觉上是心理失常的。

如果一个人总是产生错觉,整天里嘀嘀咕咕、疑神疑鬼,心神不得安宁,那么,万般烦恼、无穷苦闷就会接踵而至了。发生笑话、自寻烦恼、妨碍团结都还算是轻的小事,严重的会发生意料不到的不良后果。

有些青年人容易产生错觉,往往是和他的知识经验不足,以及和他的分析批判能力较差有关系。那么怎么办?为了避免产生错觉,就得多学习、多阅历、锻炼思考力。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勤动脑筋、多去辨认;要实事求是,而不要主观臆断。

三、幻觉和幻想的区别

由于幻想的对象也是常常指向环境以外的不真实的事物,因而不少人把幻想和幻觉混同起来。其实,幻想是一种和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而不是知觉。幻想有2种:①在正确世界观的指导下,符合现实生活的发展规律,并且是有可能实现的积极幻想,这种幻想就是“理想”;②完全脱离现实的发展规律,并且毫无实现的可能,这种幻想就是“空想”,空想往往是消极有害的幻想。

有些空想可以起缓冲烦恼的作用。有些心理学家把这种空想看作是一种“安慰剂”,从现实中得不到的心理满足,可以到空想中去寻找,从而得到补偿,也就是俗话讲的“聊以自慰”。常态人的空想是一种“遁世思想”,暂时地逃避严酷的现实环境,而沉溺在虚无渺茫的空想中,借以摆脱心理上的苦闷和烦恼等。

可是心理上正常与失常的人,他们对待空想的态度却是大为不同的。正常的人可以从空想中苏醒恢复过来,最后仍然是面向现实,他们明白空想到头来只不过是一场慰藉而已。这就好比“曲终人散”,你还是现实中的你,而不是空想中的那个你。但是,心理失常的人却分不清真实和想象的界限,常常会把空想中的那个虚我、假我,误认为是现实中的这个实我、真我,于是种种心理疾病或悲剧就因此而产生出来。因此,对心理失常的人来讲,他们的空想往往就是幻觉;而对心理正常的人讲来,空想就是空想!

空想也可以叫做“白日梦”。病理心理学把“白日梦”分作2种形态:①逃避现实。有些人由于经受不了强大的心理压力,或者摆脱不了所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就把自己逃遁到自己创造的空想世界的小天地里寻求安慰。这应该说成是弱者的表现。②聊以自慰,也可以叫做聊以解嘲。例如,一位年轻的急于成名成家的业余文学爱好者,写了几篇创作都因质量差、水平低而未被刊出,于是他就经常沉入空想,想象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备受他的女友和伙伴们的称赞,沉溺于自我欣赏、自我满足之中。

由此可见,逃避现实和聊以自慰,都是借空想来满足自己在现实世界中所不能达到的愿望。在空幻的想象中,他们的情绪可以得到恣意地放纵和发展,填补了心灵上的空虚感,获得满足感。但是,如若这样地恶性循环下去,那么,它的后果,就势必是越发地不能适应现实环境。

举例说明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

国外有些心理学家认为,白日梦可以使人暂时地脱离激烈争夺的严酷现实,使人的情绪在遭受到挫折失败后,得到暂时的缓冲,不致被挫折和失败击倒而一蹶不振,甚至可以给人“一线曙光”,对未来萌发希望。但这些心理学家们又指出:白日梦丝毫不能帮助你解决实际问题,也不能帮助你适应社会,因为战胜挫折与失败的唯一办法,还是需要面对现实。

白日梦是一种对挫折的退缩式反应。有些人受挫折后,不是勇敢地面对现实,而是用脱离现实的方式去应付,在自己编织的空想网罩里,寻找自我安慰和自我满足。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