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内切酶与外切酶具体有那些区别
它们都是核酸酶,但是它们切核酸的方式不同。具体不同的地方在于:
1、水解位置不同;
2、切点要求不同;
3、分类不同。
从多核苷酸链末端水解核酸的酶称为核酸外核酶,而从多核苷酸链中部水解核酸的酶称为核酸内核酶,两者都是核酸酶,但它们切割核酸的方式不同。
核酸内切酶:
核酸内切酶是在核酸水解酶中,水解DNA分子链内部磷酸二酯键生成寡/寡聚核苷酸的酶。从对底物的特异性来看,可分为DNaseⅠ、DNaseⅡ等仅分解DNA的酶。
脾脏RNase、RNaseT1等仅分解RNA的酶;还有就是如链孢霉(Neurospora)核酸酶这类既分解DNA又分解RNA的酶。
一般来说,大都不具碱基特异性,但也有诸如HindⅢ、EcoRⅠ等具有限制性的,能够识别并切断特定的碱基或碱基序列的酶。?
核酸外切酶:
核酸外切酶是一类能从多核苷酸链的一端开始按序催化水解3、5-磷酸二酯键,降解核苷酸的酶。其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单个的核苷酸(DNA为dNTP,RNA为NTP)。按作用的特性差异可以将其分为单链的核酸外切酶和双链的核酸外切酶。?
单链的核酸外切酶包括大肠杆菌核酸外切酶Ⅰ(exoⅠ)和核酸外切酶Ⅶ(exoⅦ)。核酸外切酶Ⅶ(exoⅦ)能够从5′-末端或3′-末端呈单链状态的DNA分子上降解DNA,产生出寡核苷酸短片段,而且是唯一不需要Mg2+离子的活性酶,是一种耐受性很强的核酸酶。
核酸外切酶Ⅶ(exoⅦ)可以用来测定基因组DNA中一些特殊的间隔序列和编码序列的位置。它只切割末端有单链突出的DNA分子。
扩展资料:
核酸内切酶(endonuclease)在核酸水解酶中,为可水解分子链内部磷酸二酯键生成寡核苷酸的酶,与核酸外切酶相对应。
从对底物的特异性来看,可分为DNaseⅠ、DNaseⅡ等分解DNA的酶;RNase、RNaseT1等分解RNA的酶。一般来说,大都不具碱基特异性,但也有诸如脾脏RNase、RNaseT1等或限制性内切酶那种能够识别并切断特定的碱基或碱基序列的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核酸内切酶
1、分类不一样:外切酶按作用的特性差异可以将其分为单链的核酸外切酶和双链的核酸外切酶。核酸内切酶分为DNaseⅠ和DNaseⅡ。
2、应用不一样:外切酶可以用来测定基因组DNA中一些特殊的间隔序列和编码序列的位置。核酸内切酶可用于分析病原微生物DNA,通过酶切消化DNA,来了解到病原微生物遗传物质的一定特性,对于动物病毒尤其是对疫苗毒、野毒及变异毒株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3、概念不一样:外切酶是一类能从多核苷酸链的一端开始按序催化水解3、5-磷酸二酯键,降解核苷酸的酶。核酸内切酶是在核酸水解酶中,为可水解分子链内部磷酸二酯键生成寡核苷酸的酶。
扩展资料:
核酸内切酶的影响及因素:
限制性酶切反应速度与底物的性质有很大的关系,底物的单双链结构、分子的构型、DNA链中酶识别位点的数目以及位点附近的序列等都影响着酶的催化反应。共价闭合环(超螺旋构型)DNA比其相应的线性分子的酶解作用要慢,要使超螺旋构型DNA彻底降解,需要的酶量就大。
对于DNA-RNA杂合双链的酶切作用,Molloy等用EcoRI等8种酶切时,结果其 DNA链可被切割,但酶用量比双链DNA大20-50倍。部分限制性酶还可切割单链DNA,如 Hae Ⅲ等。
核酸内切酶的应用:
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Restriction EndonucleaseAnalysis REA)病原微生物DNA已成为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酶切消化DNA,然后电泳染色呈现大小不一的片段,对这些片段的迁移率及数量进行分析,便可了解到病原微生物遗传物质的一定特性。
在此基础上采用双酶切割或杂交等方法,则可推测出片段的排列顺序和酶切位点,从而推断出DNA间存在的相似性或差异性,对于动物病毒尤其是对疫苗毒、野毒及变异毒株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外切酶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核酸内切酶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