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闰年和闰月是什么意思

小肉包1年前 (2023-12-01)阅读数 1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闰年闰月

闰年和闰月是什么意思

闰年是公历中的名词。闰年分为普通闰年和世纪闰年,普通闰年是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的年份为普通闰年;世纪闰年是能被400整除的为世纪闰年。(如2000年是世纪闰年,1900年不是世纪闰年);闰月是指闰年里多出来的一天月份。

即阳历中有闰日的年分叫闰年,相反就是平年,平年为365天,闰年为366天。在公历儒略历及纪年中,平年的二月为28天,闰年的二月为29天。闰年平月2月29日为闰日。

而中国旧历农历纪年中,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年。一般年分为12个月,353(罕见)或354(多见)或355(少见)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少见)或384(多见)或385(罕见)天。

扩展资料:

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发现闰年并开始使用四分历,一年有365又1/4天,四分历就是由这个1/4而得名。也就是说,四分历的一年有365.25天,与现代精确测定的数值相差0.0075天,即一年差10.8分钟,已经很准确了。

伏羲画八卦制甲历,那时的一年是360天,这种历法最多使用四十年就会出大漏子,然后就有了女娲的观测和发现,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五天。

女娲补天将一年调整为365天后,与回归年的实际长度365.2422天相差无几,但如前所述,一点点细微的差别在时间的累积中放大后就会变成大问题。

一年365天,比实际的回归年少0.2422天,四年就接近少一天,四百年就少100天,八百年就会少200天,又会逐渐出现夏天可以滑冰,冬天需要避暑的诡异天象。

尧的时候,命羲和观测日月星象,制定历法,“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一年有366天,但不是每年都有366天,因为“以闰月定四时”,从此开始有了置闰的办法,也就是我们目前仍在沿用的——闰年。

百度百科-闰年

闰年闰月有什么讲究 闰年闰月的禁忌

但是新历闰年是没有禁忌的,所以主要还是看农历闰月的讲究。

俗语有云:双春兼闰月,结婚好时年 ,中国民间还有说法:两次立春有二度春的含义,不宜结婚。

对于闰年,俗谚:“闰四月兆年荒;闰六月不宜婚娶(该年为‘寡妇年’);闰八月兆兵荒马乱(俗称之为 ‘杀年’)。”在旧时,因为闰月为平常年份的异常情况,民间便将其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异常现象 相联系在一 起,得出一些惊人的俗见来,并引以为忌。

此外,中原一带有“闰年忌种十月麦”的说法。北方一带有闰年里禁忌盖房,禁忌种韭菜、禁忌孵鹅、鸭等习俗。否则,会对主人身体、事业不利。

但闰年和闰月的禁忌,根据各个地方不同也会有所差异,所以并没有一个统一。

闰年和闰月有哪些区别

闰年和闰月的区别:闰年是公历的名词,闰月是中国的农历的名词,有时,闰月也指公历的闰年中包含闰日的月份(即公历闰年的2月)。

1、闰年:公历规定每400年97闰,不逢百的年份能被4整除的,就是闰年,这一年的2月是29天;其余年份的2月是28天。除了2月以外,其它月份的天数没有平年和闰年的区别。

2、闰月是中国的农历的名词。农历是阴阳历,要兼顾月亮和太阳。由于每个月都要保证十五或者十六是满月,所以每个月大约是29.5天,每三年左右要加一个月,使得农历年在长期平均上与公历年的长度一致。加的这一个月就叫做闰月。农历的闰月大概是十九年七闰,究竟闰哪一个月由节气来决定。

闰年的成因:

一年有365天5小时48分46秒。然一年之日数,必须是整数,故一年为365日,余下的5小时48分46秒,积至4年月满一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为闰日,谓之“闰年”,无闰日之年称“平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

闰月的成因:

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朔望月的时间是29.5天,12个朔望月时间是354天。较阳历的回归年相差11天左右,这样每隔三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月。为了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三年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有了闰月的一年叫闰年,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