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儒道三者的真正区别是什么?
区别在于文化主旨、做人标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哲学倾向、物质食粮对精神食粮的比喻:
一、文化主旨
儒家文化—进取文化。
道家文化—规律文化。
佛家文化—奉献文化。
二、做人标准
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
道家文化—领悟道、修养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
佛家文化—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遵守十戒、心灵安定、运用智慧。
三、人生观
儒家文化—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道家文化—顺其自然、自我完善。
佛家文化—慈爱众生、无私奉献。
四、世界观
儒家文化—世界是展现才华的舞台。
道家文化—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境界。
佛家文化—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一念之差,便可创造地狱、极乐。
五、价值观
儒家文化—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道家文化—以完善的自我带动和谐的社会。
佛家文化—在为他人献爱心、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六、哲学倾向
儒家文化—入世哲学。
道家文化—出世哲学。
佛家文化—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
七、物质食粮对精神食粮的比喻
儒家文化—主食(如米饭、馒头等),不吃就会饿。
道家文化—副食 (如各种炒菜、汤羹等),不吃没滋味 。
佛家文化—水果 (如:苹果、香蕉等),不吃不甜蜜 。
扩展资料
儒家与道家关系
若是说儒家的中枢是仁的话,那么道家的中枢便是自然。依道家来看,儒的倡导虽好,却只能靠严以律已刻意做到,一有不慎,则内以伤身,外以乱人。
宋朝时,儒生发展到“存天理、灭人欲”便可看出。而道以自然为本,以人天生之欲而推之,更加贴近于人的生活。
再配以虚无为体,柔弱为刚,执一以为,齐物为心,则可以做到二厢自然,智愚相宜,强弱相合,以致物我两忘,这是一种木音希声般的仁,故对于儒的“温检恭良让”的人德。
道家更注重如何做到自然,故有“虚无、齐物、守一、柔弱、纯粹素朴”五德。完成五德之后,自然而然做到儒提倡的“仁”和“义”。
人之所好,不过有、得、是、居上、乐。而道家不载于此,以自然而为,仅得大有,大得,大是,大乐。“人皆知持物之乐而不知不持物之乐。”正是说明了道家追求自然的目的。而自然的极致,则似婴儿,无识无是,不受物性。可谓之自然之至。能做到这个境界,道家叫做至人。
百度百科-佛教
百度百科-儒家
百度百科-佛家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