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稠油的特点

百变鹏仔1年前 (2023-12-20)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分散乳状液

在油田的石油开采中,稠油具有特殊的高粘度和高凝固点特性,在开发和应用的各个方面都遇到一些技术难题。就开采技术而言,胶质、沥青质和长链石蜡造成原油在储层和井筒中的流动性变差,要求实施高投入的三次采油工艺方法。高粘、高凝稠油的输送必须采用更大功率的泵送设备,并且为了达到合理的泵送排量,要求对输送系统进行加热处理或者对原油进行稀释处理。就炼化技术而言,重油中的重金属会迅速降低催化剂的效果,并且为了将稠油转化为燃料油,还需要加入氢,从而导致炼化成本大大增加,渣油量大,硫、氮、金属、酸等难处理组份含量高,也是炼油厂不愿多炼稠油的原因。可见,稠油的特殊性质决定了稠油的采、输、炼必然是围绕稠油的降粘降凝改性或改质处理进行的。

针对稠油粘度大等特征和各油藏的构造可采取不同的采油工艺。稠油油藏水驱开采技术主要包括机械降粘、井筒加热、稀释降粘、化学降粘、微生物单井吞吐、抽稠工艺配套等:稠油油藏热采技术主要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丛式定向井以及水平井、火烧油层以及与稠油热采配套的其它工艺技术等。

火烧油层的难点是实施工艺难度大,不易控制地下燃烧,同时高压注入大量空气的成本又十分昂贵。而化学降粘法加入的化学药剂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地层严重污染。目前国内外对稠油和高凝油开采一般均采用热采方式,电加热技术是在空心抽油杆中穿一根电缆,电缆的一端与空心抽油杆的底端相连,在由电缆、空心抽油杆构成的回路上施加交流电,通过被加热的空心抽油杆对稠油或高凝油的热传导实现加热降粘。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较高的效率,而且该工艺方法作业比较简单,费用较低,采油比较经济。因此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在中国的许多油田得到广泛应用。

稠油分散降粘乳化剂

1、自用:少量用稠油分散降粘乳化剂和浓缩高泡精兑水就可以用了。

2、有稠度配方:稠油分散降粘乳化剂+浓缩高泡精+防腐剂+水+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拉丝粉=稠油分散降粘剂

3、无稠度配方:稠油分散降粘乳化剂+浓缩高泡精+防腐剂+水+拉丝粉=稠油分散降粘剂

稠油分散降粘乳化剂,是成都恒丰宏业洗涤剂厂最新研发的用于稠油油田乳化降粘技术的核心原料,有下列特点:

一、特别功能

1、非常强的分散、降粘、自动乳化能力,三效合一。能快速自动与地层稠油流体充分混合,使原油形成细小油团地分散在水中,形成低粘度的水包油型乳状液,解决抽油机负荷大和抽油杆下不去的问题,避免机械事故,减少动力消耗,提高泵效,增加泵的冲程数,提高原油产量。增加了超稠油的开采能力。

2、从经济上分析,稠油分散降粘剂技术的使用,可大幅度降低生产稠油的成本。开采出更多的原油,提高采油量。

3、井下乳化技术不仅能减少机械负荷,还能增加设备的机械寿命。

4、救活一批死井,由于油田超稠粘度很高,给开采和集输都造成很大困难,有些并因稠油,数年不能投产.而造成死井。采用稠油分散降粘剂降粘后,稠油可以得到正常开采。稠油管道输送采用化学降粘,如果重油稳定剂项目继续发展可以取消加热设备,从而节约了加热所耗损的原油,大大减少天然气和轻质油的损失,防止结蜡,减少机械磨损,延长泵的检修周期,提高泵送效率,降低耗电量。

5、解决稠油开采过程中由于胶质沥青沉淀析出堵塞储层,造成蒸汽吞吐开采中注汽压力高以及井筒举升和管线输送困难等问题,该稠油分散降粘剂能极强地溶解、分散稠油中的胶质沥青及杂环芳烃,并能抗凝固防沉降,在温度低于10℃以下仍具有较好的溶解分散能力.能有效防止胶质、沥青质沉积,疏通液体流动通道,大幅度降低注汽压力;此外还能有效降低稠油黏度,提高原油在低温下的流动性,改善稠油在井筒的举升能力及地面的集输效果.稠油油藏胶质沥青质分散技术

6、稠油分散降粘乳化剂属碱性,高泡,耐酸碱,耐硬水,耐高温,能化解水中金属离子对稠油品质的影响

7、稠油分散降粘乳化剂与其他稠油降粘产品比较,最大的区别是在超强的自动乳化和超强分散功能,一般稠油降粘剂需要搅拌才能降粘,因为降粘剂进入井下后,就没有搅拌条件了,由此出现一些油井加入降粘剂无效的情况发生。而我们厂的稠油分散降粘乳化剂在注入地下后不需搅拌就能完成自动乳化效果。

稠油的特点

二、稠油开发的现状

稠油,国外叫重质原油,是指在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大于50mPa·s或者在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大于100mPa·s,密度大于0.934g/cm3的原油。近年来各国石油专家认为,轻质原油的开发受储量的限制,不会有太多的轻质原油储量供我们去开采。据有关资料估计,全世界轻质原油资源为3600亿吨。可采储量为1350亿吨,而重质原油的资源有9000亿吨,可采储量为1800亿吨。我国现已探明和开发的稠油油田已有20多个。主要有胜利油田的孤岛油田,胜坨东营组、单家寺、草桥等油田,大港油田的枣园、羊三木上油组、孔店等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六东区、黑油山油田,吉林的扶余油田。辽河油田稠油储量占全国第一位,产量占辽河油田年产1500万吨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辽河油田的高升油田、曙一区、欢17块、锦45块、齐40块、锦7块、冷43.37块、牛心坨、海外河及小洼油田。有的区块稠油粘度高达13×104mPa·s。

1、稠油之所以稠,主要由于油中胶质、沥青质含量高所致,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含量越高、油的粘度就越大。

2、由于稠油粘度大,流动性差,有的在地层温度下根本无法流动,给开采带来许多困难:

3、由于油稠,所以抽油机的负荷很大,这不仅耗电量大,而且机械事故(如断抽油杆,断悬绳等)也随着增加,作业频繁;

4、由于油稠,有时连抽油杆也下不去,影响正常生产;

5、由于油稠,地面管线回压很高,增加了原油外输困难;

6、由于有的油特稠,在地层条件下无法流动,不采取措施根本无法生产。

为了开采稠油,国内外石油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三十年代美国已开始试验。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西德、荷兰、法国、印度尼西亚、土耳其等国广泛采取注蒸气加热油层,开采稠油的技术,我国从“六、五”期间开始研究采取注蒸汽(蒸汽吞吐、蒸汽驱)开采稠油,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这一技术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和能源。每年用与烧锅炉产生过热蒸汽要烧掉大量原油(或煤)。辽河油田每年需要烧掉总产量10%左右的原油用于制造蒸汽。

三、稠油分散降粘剂用于开采稠油的机理

用稠油分散降粘剂开采稠油,这一方法是将稠油分散降粘剂水溶液注到井下,在适当的温度和搅拌条件下,使稠油以微小的油珠分散在活性水中形成水包油型O/W乳状液,油珠被活性水膜包围,其外相是水,使稠油分子间的摩擦变为水的摩擦,使粘度大幅度下降、从而使高粘度的稠油变为低粘度的水包油型乳化液采出。

四、稠油分散降粘剂的性质及影响因素

1、水包油型乳状液的粘度只与水的粘度有关,而与油的粘度无关,这是由于水是处在连续相状态,而油是处在分散相状态。

2、水包油型乳状液的粘度随油在乳状液中所占的本积分数增加而指数也增加,即乳状液粘度受油在乳状液中所占的体积分数的影响很大。可见,要使稠油乳化后能够降粘,必要条件是要求它乳化后能形成水包油型乳状液,而充分条件是要求油在乳状液中所占的体积分数(或油对水的体积比)不能太大,否则,即使形成水包油型乳状液,它的粘度也会很高。稠油对水的体积比一般是70:30—80:20。在实际生产中,不可能完全形成理想的乳状液,原油多呈较大颗粒分散在活性水中,形成一种水包油型粗分散体系,也可以大大降低流动阻力。另一方面,在油管壁和抽油杆壁上,形成一层活性水膜,使稠油与管壁、抽油杆的摩擦变成与水膜的摩擦,减小了摩擦阻力。大面积掺活性水降粘生产的降粘机理主要属于润湿减阻。

3、水包油乳状液的粘度与温度有关,乳状液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五、稠油分散降粘剂的配制及注入工艺

一)、配方:

1、自用:少量用稠油分散降粘乳化剂和浓缩高泡精兑水就可以用了。

2、有稠度配方:稠油分散降粘乳化剂+浓缩高泡精+防腐剂+水+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拉丝粉=稠油分散降粘剂

3、无稠度配方:稠油分散降粘乳化剂+浓缩高泡精+防腐剂+水+拉丝粉=稠油分散降粘剂

二)、比例

1、稠油分散降粘乳化剂1—10%,视稠油的情况而定,特稠油加入量要高些。

2、浓缩高泡精1—2%

3、拉丝粉:每一百公斤产品加100—200克。

4、防腐剂适量。自用的话可以不加防腐剂,随配随用。

5、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用0.6—1%,视需要的稠度高低而定。

三)、生产流程

将稠油分散降粘乳化剂、浓缩高泡精、拉丝粉、防腐剂加入水中搅拌溶解,一小时后在搅拌均匀就行了。需要有稠度的后加入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搅拌就行了。

四)、注入工艺

在一定温度下(0—90℃)把稠油分散降粘剂注入井下,通过机械搅拌形成低粘度的水包油型乳状液。同时能够在油层温度下玻璃清洗解除岩石表面的油膜增加储层的渗透率,使稠油顺利开采出地面和集输,使乳化降粘技术向油层降粘、解堵等多层次技术转化。

六、防腐剂运用指导

1、保质期影响因素:防腐剂是起保质作用,就是让产品不变质,变质的原因很多,水质干净程度、加工设备的细菌感染、天热加快细菌繁殖、包装上残留细菌,等等这些都是影响保质期的原因。

2、防腐剂用量:防腐剂的品种很多,视含量高低、品质效果来确定发多少来达到保质效果,放多了成本增大,放少了保质期短。应根据自己的保质期长短要求来定防腐剂的用量,以凯松防腐原液(10%含量)为例,在二个月内的参考比例为:夏天100斤水放20克,春秋季放10克,冬天放5克。如需求长期保质要自己结合各种因素自定比例,没有统一标准。

3、建议在生产车间装一个紫光灯来灭菌。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