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充血?主要表现哪两种类型?
充血:器官和组织内含血量增多,称为充血。充血可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两种。
(1)动脉性充血 在某些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发生扩张,流入血量增多,引起组织器官内的含血量增多,称为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
充血是由于物理性、化学性、机械性、生物性致病因素作用于局部组织器官达到一定时间和强度时引起的。依据不同情况可分为神经性充血、贫血后充血,侧枝性充血及炎性充血等。
充血组织的色泽鲜红,局部温度增高,机能加强和体积略肿大。充血是机体的防御适应性反应。使供给局部的氧和营养物质增多,促进物质代谢,致使局部的分泌、吞噬、组织细胞的再生、抗体的形成及病理产物的排除等机能活动都得到改善。适度的充血对机体是有利的。如果致病因素作用比较剧烈持久,则因血管壁本身营养障碍而使其紧张性降低,血流逐渐缓慢而发生淤血,甚至发生水肿及出血。
(2)静脉性充血 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发生障碍,使器官内静脉和毛细血管里淤积大量血液,又称淤血。
淤血的组织器官呈蓝紫色(或叫发绀),体积增大,温度下降。
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里的血液含量增多称为充血。可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两种。
(1)动脉性充血 这是由于小动脉扩张血液流量增加而形成,故其色泽鲜红。这种病变常见于炎症的初期。例如,在肠炎时肠黏膜发红,检查大脑时,如果脑膜的血管明显扩张,脑髓的切面在灰白色的背景上出现明显的红色小点,即为脑充血的现象。
(2)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是静脉回流受阻的一种现象,其发生原因可能有多种,但常见的是心脏活动衰弱而引起。在剖检病鸡时,常见肺、肝、肾、脾脏等器官的淤血。淤血的器官组织其颜色呈紫红色或深红色,这是死后因卧位关系而致血液沉积的现象。即动物死后血液沉积于体躯低下部位的一侧所致,应与生前产生的淤血相区别。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