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师是什么样的职位?与太师、丞相相比有哪些特权和作用?
说起国师,我们总是会想到《封神演义》,在《封神演义》中它里面的国师是申公豹,虽然申公豹是一个反面人物,但是它却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他在剧中一直和姜子牙作对,那么在古代的国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职位?他和太师或者说和丞相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权呢?
?第一,在不同的年代,国师是不同的官职,也有着不同的意义。
其实国师这一职位和其他职位,或者说和太师以及丞相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随着年代的流逝,或者说朝代的更替,国师的职能也会发生着变化,而他的职位也有着不同,在一定意义上面也发生着本质上的改变,有的时候可能是辅佐君王的大臣,有的时候可能是具有高深法术的能人异士。
第二,大部分国师是皇上给予高人的法号。
在古代的时候宗教是十分盛行的,所以在历朝历代中都有皇上给宗教的教徒赐予法号的事情存在,而且对于那些修为比较高的法师,皇上是十分敬重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法师有很大的可能会被皇上请入宫中并赐予国师的法号,而此刻这些法师则负责日常为皇上观星象。
第三,国师往往是多才多艺的。
和太师以及成像相比,国师除了可以像他们一样偶尔辅佐君王之外,还需要是多才多艺的,就比如在王莽的时候,他有一个国师就叫做刘歆。这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国师,主要是因为他得到了皇上的认可,他曾经和父亲编纂了《山海经》,由此可见这个国师是多才多艺的,他不仅能够帮王莽占卜,而且还懂得天象,更是知识渊博。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太师和丞相往往是硬实力比较强,而国师则是软实力比较强,而且国师往往与朝中大臣往来不多。
在西周年代始建,太师,那个时候是武官的最高***,最大的武官,所以《封神演义》里有闻太师,那时的太师是这个概念。后来到了周末这个官职就废弃了,到了汉初又兴建起来,兴建起来以后,和原来那个内涵就不一样了,当时有太师、太傅、太保,号称三公,这个三公就说明是朝中比较高级的职务,但是这种职务本身并没有实权,而是这个职务标明着一个人的地位。另有一种对太师的解释就是教过太子的人叫太子太师。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国师”是中国历代帝王对于佛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僧所给予的称号,有时也作为僧官的一种。中国高僧获得国师称号的,一般以北齐时代(550-577)法常为嚆矢。据《佛祖统纪》卷三十八载,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550)
,诏高僧法常入宫讲《涅盘经》,尊为国师,国师的名称以此为始。同时又以沙门法上为大统,统治天下僧尼,亦尊为国师。但从唐法琳《辩证论》卷三僧“实国师”的记载看来,则北周(557-581)时也有国师的称号了。
帝王岳父的俗称。多用于小说戏曲中。《三侠五义》第四回:“仁宗
皇帝登了大宝,就封刘后为太后,立庞氏为皇后……庞吉
为国丈加封太师。”京剧《二进宫》:“太师爷娘娘的父,他本是皇亲国丈。”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礼制》:“朕岳丈天下人大同称囯丈。”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