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中的长老、主持和方丈,有什么不同?
我国身为佛教圣地,各个地方都有著名的寺庙,在各个寺庙中每一个和尚的称呼都有所不同,当然也正是由于这些称呼的不同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当然无论是长老还是主持还是方丈都有着自己一定的地位,毕竟在寺庙中也只有它们的存在才能够让寺庙更加辉煌,由于辈分不同,所以所存在的目的也会有所不同。
一、寺庙中必然存在的主持每一个寺庙中都会有一位主持,这样的主持也正是为了能够为维护好寺庙中大大小小的事物,这样的职位类似于班长。将寺院中的所有琐事都能够维护好,来将自己的职责尽可能的发挥以维护好寺院的形象。当然能够成为主持,也正是需要所有人的尊敬以及敬畏才能够达到的,所以寺庙中的每一个主持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威严。
二、大规模寺庙中便一定有方丈存在方丈并不是每一个寺院都会存在,只有有一定规模的较大的寺院,才会有方丈的存在,方丈的职位在主持以上。当然方丈的存在也正是需要管理好整个寺院的大小事务,对于方丈来说自己的存在便是所长一般的职位。所以也正是因为方丈的存在,才能够让整个寺院看起来更加整洁更有规范化,当然有一定规模的寺院当中也一定会有更多的琐事,虽然众多琐事一定是主持来维护,但是更大的事物需要方丈来确定。?
长老一般为年长的方丈,或者主持在自己年轻时身职主持或者方丈,虽然如今并没有了一定职位,但是寺院中也会有很多人对他十分尊敬。身在寺院当中尊敬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任何职位或者没有职位的小和尚都会受到众多人的尊敬,毕竟佛家用地也一定会用尊敬来回顾所有参观者。
方丈与住持有什么区别?
方丈和住持的区别:含义不同;作用不同;产生不同;出处不同;在寺庙的规模上不同。
1、含义不同:
住持的含义广泛,在众多佛教经典中,“住持”拥有安住、维持、传承佛法之意。著名道家经文《庄子》曾记载“方,道也。丈,长也。”由此可见,方丈具有传播道法、普度众生弟子的职责。
例如:《七佛经》中“住持教化,宜说法教”。
2、作用不同:
住持是汉传佛教名词,原为久住护持佛法之意,是掌管一个寺院的主僧;方丈原为中国道教全真派名词,原指古代仙人居住的岛屿。在佛教中,方丈本为禅寺的长老或住持所居之处。
例如:(堂塔)禅林之正寝,住持之住所也,故称寺主曰方丈,因其住于此也《佛学大辞典》。
3、产生不同:
住持是由寺僧民主推荐产生的当家和尚;方丈是由政府任命的、有官方背景的一寺之主,其身份地位是有巨大差别的。
例如:少林寺的继任当家和尚释永信,上任方丈释行正早已于1987年7月圆寂,释永信成了少林寺的实际领导者,但是,直到1999年才被宗教主管部门任命为方丈。
4、出处不同:
住持”一词来自《圆觉经》:“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意思就是,一切佛都安住在光明庄严的境界中,有住持(此处为动词)佛法的意思。大约在唐朝时,“住持”成为一种称谓。
“方丈”出自《维摩诘经》:“维摩诘居士,其卧室一丈见方,但能广容大众。”后来,人们逐渐以室名为代称,将“方丈”作为对禅林住持或“师父”的尊称。
5、在寺庙的规模上不同。
住持只要有寺庙就有。住持不能兼任多个寺庙;方丈必须是上规模的寺庙群才能有。方丈可以兼任多个寺庙。
例如:一个寺庙只有一个住持。而方丈则是可以在多个寺庙里存在。
方丈与住持的区别是:岗位不同,影响力不同。
1、岗位不同
方丈与住持都是指当家的和尚,也就是寺庙的总负责人,一般而言,禅宗的寺庙称作方丈,净土宗的寺庙就称之为住持了。根据《维摩诘经》所说:身居菩萨位的维摩诘居士,他的卧室只有见方一丈,但是容量无限。从此以后用这种说法来说住持所居的卧室为方丈。因此,住持也叫方丈和尚,简称为方丈。
2、影响力不同
方丈在寺庙中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现在的方丈需要经省佛教协会的批准、中国佛教协会去备案的,住持则不用去批准;方丈是可以担任多个寺庙的,而住持只能担任一个。
方丈与住持之间的地位关系
方丈地位要比主持高很多。住持是由寺僧民主推荐产生的当家和尚,而方丈则是由政府任命的、有官方背景的一寺之主,其身份地位是有巨大差别的。
比如,少林寺的继任当家和尚释永信,上任方丈释行正早已于1987年7月圆寂,释永信成了少林寺的实际领导者,但是,直到1999年才被宗教主管部门任命为方丈。
简言之,只要有寺庙就有住持,经过民主推荐即可,而方丈则是上规模的寺庙才有,且需经过相关部门任命才能生效。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