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汉服、和服和韩服都有哪些区别?

百变鹏仔1年前 (2023-12-20)阅读数 8#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朝鲜汉服

汉服、和服和韩服都有哪些区别?

汉服

汉服不仅仅是汉朝代时期服饰,而指的是汉这个民族整个的传统服饰。“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造型最终定在了周朝,在汉朝时期依照了四书五经,然后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冠服,形成了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

大体上看,汉服的特点是交领(胸前交叉)、右衽(上衣前襟向右掩),袖子宽大(与满人、蒙古人适合骑射的窄袖相异),衣服外形看起来并不合体,需要用束带围系。

现在,市场上有所谓有制作、出售汉服的服装店,但其中一些衣服的前襟开向左侧,显然是山寨的,不符合历史的,建议不要购买。在历史上一些游牧民族的衣领是左襟,但汉族一直多是右襟。

韩国汉服

韩服,是中国唐朝汉服与朝鲜半岛古代的新罗王国时期的朝鲜民族本土服装的融合,经过不断时代的发展,服装越来越“民族本土化”。王氏高丽时期初见雏形,最终成型于朝鲜王国时代(公元1392年-1910年)初期。鲜明的特点是颜色很鲜艳,还有就是没有口袋。

日本和服

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饰。江户时代以前称吴服,起源于三国时期,后服装上的元素模仿了隋唐时期的服饰,经过千年变化,成为最具大和民族代表性服装。

在网络上有帖子里讨论的汉服与和服、韩服的区别,和服是从我国的唐朝时期传到日本的,大和民族又将它演变成了现在这种背后有个“包袱”的样式,风格上还是很类似于唐代的汉服;而韩服,特别是男子装束上则基本继承了明代服饰,女子服饰则演变成上身很短窄的袄和下身很蓬大的裙,是韩服的一大特色。

除服饰外,发型装束也存在差异。身着和服时的化妆、发饰保留了唐代“两鬓抱面”的样式,梳子和步摇(类似簪子,带流苏,晃动有声)经常作为头发上的一种装饰;而韩服发饰相比更具现代感。

和服,韩服起源于中国,为什么在其他国家发展的很好呢,反看我们的汉服,被多数国家借鉴,却在自己国家没落,很少在大街上看到穿和服的。汉服从出现到发展兴盛到衰败,历时几千年的华夏文明,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

相关链接:汉服中国的骄傲

汉服和韩服,这两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属于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韩服是古时由中国传向韩国,并经韩国历代改良而成的传统服饰,现今属于韩国文化的一部分。

另外二者具体形制上也有不同,既然是孩子,也不必赘述。

韩服是从朝鲜半岛古代的新罗王国与高丽国道。朝鲜王朝时期的朝鲜民族本土的服装在受到了中国汉服给予的很大影响之后,经过不断的民族本土化的发展而形成的服饰。之后不断吸纳中国各个时期的服饰特点,最终诚信与朝鲜王朝时代初期。

汉服的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是从皇帝继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地,一华夏一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三十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而韩服承载了13项制衣技术的朝鲜民族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韩山的各染色匠,金箔匠,刺绣匠等各种工艺。朝鲜民族的传统服饰,古称高丽府,历史上朝鲜半岛上存在于三个国家,所以朝鲜民族自称为三韩民族或者三韩子孙,朝鲜民族又称韩民族,所以朝鲜韩国的官方学术界对其称呼为韩服。二者最重要的相似之处就是因为韩服之前有不断的吸取中国的特色。之前在1897年大韩帝国成立之后,根据自己的服饰原本的特色,而且吸取了中国不少的衣服的文化,所以才会进行不断的改良和进步,一直到现在为止,韩服已经是韩国的一种最正式的正装代表了。

汉服只是存在于我们某一个时间段,虽然现在还存在于很多的人民,对于汉服有很多的喜爱,但其实相对于意义来说,目前韩服对汉服还是有一定的 影响力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