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方差分中的Seq SS和Adj SS的区别
1.背景
1.1 田口正交法
田口品质设计法,是利用田口玄一博士[1]所设计的正交表,设计少量的参数组合,进行实验,并使用S/N比表示产品品质的好坏,以求的最佳组合,而达到高良率,低成本的重要方法。
正交表[1]为一组矩阵式数字,每一行代表一个特定实验中因素的状态,每一列代表一个特定的因素或条件组合。主要以较少的实验次数来获得有用的统计资料,正交表以La(bc)命名,代表共有a组实验,最多容纳b个水平的因子c个,以L18(21×37)为例,由1个2水平的因子和7个3水平的因子所组成,需实验18次,因此,正交表的目的在于:(1)了解控制因子(Control Factor)及干扰因子(Noise)对产品品质的影响;(2)由计算S/N比及进行变异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以找出影响较大的因子,并求出最佳的参数组合。
1.2 信号噪音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信号噪音比(S/N)[1]是田口品质工程上重要的评估指标,可用来表示制程或产品的水平受误差因素影响的程度。有田口博士将平均品质损失经由对数转换、乘以10、并取负号,称为S/N比,由于品质特性的目标不同,故计算S/N比由品质特性可分为三种特性:
(1)望小特性
S/N比越大,表示平均值越靠近0,且变异越小。即提高S/N比即可使变异变小,且平均值越靠近目标值0。
(2)望大特性
(3)望目特性
1.3 变异分析(ANOVA)
变异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主要是评估实验误差,找出影响较大的控制因子,并利用统计分析,可辅助图表的不足。
2. 工程实例
2.1 实例背景
例如,我们在分析封装的热应力时,由于封装结构尺寸较多、材料通常比较复杂,难以每个结构以及材料都进行单因素分析,另一方面,单因素分析难以考虑到结构间、结构-材料、材料间的交互影响,因此,我们推荐利用田口正交分析,利用一定量、可控的实验分析,对结构、材料复杂,每种因素包含水平较多的实验,进行分析。
本例结构因素以及水平如下:
因子 单位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A 芯片尺寸 mm 2.0 3.0 4.0
B 芯片厚度 mm 0.1 0.2 0.3
C 铜柱直径 mm 0.08 0.10 0.12
D 铜柱高度 mm 0.03 0.05 0.07
E 焊料高度 mm 0.01 0.03 0.05
F PI开口大小 mm 0.03 0.05 0.07
2.2 确定实验量
如上节,如果我们将每个因素的每个水平都进行分析,我们则需要进行3e6=639组实验,这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
正交表的形式和计算方法在此不做详细讨论,实际使用中,我们可以通过软件直接选择生成正交表。
如下表为minitab软件,可以在软件中选择因素和水平后,直接生成正交表。
2.3 提取ANSYS中的仿真结果
可以在ANSYS中计算得到我们关注结构的应力或位移等数值,如本例中的Bump中线路层中的第一主应力值,并记录在下表中,并由第一章节中的公式计算得到信噪比(dB)。
WGS,WES,RNA-Seq与ChIP-seq测序区别
基本目的是类似的。不同之处在于测序的模板序列,前者是直接随机测序cDNA库,后者是先把模板按照一定方法打断(例如酶切或其他),只从打断位置开始测序,测序片段短,但相应深度更高。
如果你已经有参考基因组,使用所谓“表达谱”测序是可以的。此外,表达谱方法更便宜,但个人觉得适用性不如转录组广泛,可做的分析有限。
是所有的能被探针捕获到的外显子区域,在IGV上面能看到reads都是覆盖到外显子及其侧翼区域。
就是哪些已知的外显子覆盖度不够好,是探针捕获失败还是样本本身变异呢?外显子的哪些区域跟参考基因组序列不一样呢?
是能被转录的区域,不需要是已知的外显子,而且reads是可以跨越外显子比对的!所以分析要点是哪些外显子被 连接起来了 ?每个外显子都被 覆盖 了吗?
测的是目标蛋白结合的DNA序列,取决于目标蛋白的结合能力,所以它的分析要点就是这些DNA序列在基因组的位置。
深度在大部分区域都是均匀的(反应捕获效果,或者拷贝数变异);
转录组测序一定是不均匀的,一外显子为单位的不均匀(反应表达量差异);
的测序深度也是不均匀的,以每个碱基为单位的不均匀(反应蛋白结合位点);
只显示了STAT3基因区域的reads覆盖情况。
首先,测序深度都不高,而且测序深度极度的不稳定,深浅不一;其次,整个STAT3基因区域似乎都有覆盖到。
可以看到只有exon对应的区域是有reads覆盖的,非常exon和intron的间隔非常明显,因为是PE测序,还可以看到不同的exon被同一个read跨越了intron连接起来了。至于测序深度,STAT3基因的大部分exon都是等深度的,但是STAT3基因与其它基因的测序深度就不一样了,这个图没办法显示那么多。
可以看到也是主要覆盖exon区域,但是跟intron区别是没那么整齐的分割线了,因为exon是探针捕获富集的,那么会把exon的侧翼区域也部分捕获, 测序深度会由exon往intron递减。
理论是它应该是全基因组覆盖,而且测序深度非常稳定,但是实际上,测序深度还部分由GC含量,扩增随机性影响。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