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
1、法布施是智慧、聪明、才艺的修因,它包括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它通常被分为世间与出世间一切法,就是佛法与世法。凡是别人想知道的、想学习的,只要我会、我能,就热心的去教导他,这都是法布施。
2、财布施,此中又分两类:
(1)一是内财施,即以自己头目脑髓,以至整个色身施于众生,如释迦如来在因地中行菩萨道,曾割肉喂鹰、舍身饲虎;
(2)二是外财施,即以自己所拥有的衣食财物施予有情,令彼不受饥寒的痛苦。
3、无畏布施指的是运用自己的内外财、知识智慧和言语等,在他人有急难、困苦的时候,抚慰人心,使人身心安稳,脱离恐惧。
扩展资料
布施的现代意义
作为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的。佛教所说的“同体大悲”,是从佛教人溺己溺的慈悲济世精神出发,面对需要帮助的人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伸出自己的双手,或给予救济,或给予鼓励,或给予依止。
整个布施的过程不应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觉,或者一种商人的交易心理。要感谢被帮助的人,正是因为他们,自己才有了一份机会。因为这样的机会,我们会得到一种布施的快乐,同时也会得到一种佛法的实践。
有形、住相布施,皆是不净布施,其心以望有所图报,与世人恶争于物,无有别异,是不净之本。菩萨不以人相我相而行有漏布施,唯以法布,而为最上,若人不受,实为可怜。菩萨布施,一为舍缚,二为利人,不为贪欲,是名正道,名净布施,永住心净,即名解脱。
复次痴人不求上法修行,而贪于以布施之法以为最上,则为颠倒,如佛所说,布施在佛法中是下法,就算舍其身肉最多也只是天人小果,有漏之因,一切诸佛虽行之,而不以为最上。
佛言:若有来人从人索物,能不爱惜者,是为布施度无极。若意在道而布施者,是为以戒度无极。若不恚怒之,是为忍度无极。假令犹自思念,何用为食,自强其意,不释其行,是为精进度无极。若欲施若已施,而不郁毒无有悔者,是为思惟度无极。若已施不望其福德者,是为以慧度无极。理家,开士以布施为成六度无极行若此。
善男子。为求菩提。有其三种十波罗蜜。一者十种布施波罗蜜多。二者十种亲近波罗蜜多。三者十种真实波罗蜜多。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能以七宝满于三千大千世界。布施无量贫穷众生。如是布施但名布施波罗蜜多。不名真实波罗蜜多。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大悲心为求无上正等菩提。以自妻子施与他人心无吝惜。身肉手足头目髓脑。乃至身命施来求者。如是布施但名亲近波罗蜜多。未名真实波罗蜜多。
若善男子善女人。发起无上大菩提心。住无所得。劝诸众生同发此心。以真实法一四句偈。施一众生。使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名真实波罗蜜多。前二布施未名报恩。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修如是第三真实波罗蜜多。乃名真实能报四恩。
所以者何。前二布施有所得心。第三施者无所得心。以真实法施一有情。令发无上大菩提心。是人当得证菩提时。广度众生无有穷尽。绍三宝种使不断绝。以是因缘名为报恩。
若行布施得生天上。于佛法中施为下法。赞以为最而作是言。大施因缘得生天上。不知语言不解义趣。但知初入浅近下法。贪著我人舍第一义。舍利弗。如是说法。或时有人生信出家。与诸恶人而共和合。不能勤求第一深义。有所得者说有我人寿者命者。忆想分别无所有法。于阿毗昙修妒路中自为议论。或说断常或说有作或说无作。舍利弗。我法尔时多外道法。令诸众生正见心坏。如是舍利弗。我清净法以是因缘渐渐灭尽。
大仙当知,有三十三不净布施。何等名为三十三耶?一者、有人邪心倒见,无净信心而舍财物,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者、有人为报恩故而舍财物,则非布施;三者、有人无悲愍心而舍财物,亦非布施;四者、有人因欲心故而舍财物,亦非布施;五者、有人舍物与火,亦非布施;六者、有人舍物与水,亦非布施;七者、有人生如是心,舍物与王望王识念,如是舍物非净布施;八者、有人以畏贼故舍物与之,如是施者亦非净施。又复更有五种舍物,皆非净施。何等为五?一者、施毒,非净布施;二者、施刀,非净布施;三者、教人取肉而施,非净布施;四者、有人所摄众生平等施与,和集养育望得其力,非净布施;五者、有人为名闻故而舍财物,非净布施。十四、有人为歌戏故与伎儿物,非净布施;十五、有人年终月尽破散财物,非净布施;十六、有人屋舍因缘而舍财物,则非布施;十七、有人善友因缘,以他财物受与余人,非净布施;十八、有人或有田地,或在舍宅,或有谷聚,或有麦聚,鹿鸟所食、鼠等所食,无清净心非净布施;十九、有人为学作故与工匠物,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有人身有病患,恐命尽故舍物与医,非净布施;二十一者、若人打他若骂他已心悔生愧,舍物与之非净布施;二十二者、若人施已,心则生疑为有报不,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三者、若人施已心中悔热,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四者、若人舍物与他人已,如是思量,若其有人取我物者,皆悉属我为我所秉,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五者、若人施已如是思量:‘如是施福,唯钟我身不属他人。’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六者、若人年老舍物而施,又非中年后时病困,死时欲至,脉节欲断,苦恼所逼欲入死道,无清净心,无信净心,阎魔罗使见之生笑,兄弟诸亲啼哭悲泣,至如是时舍物而与,非净布施;二十七者、若人为名舍物布施,如是我名他国遍闻,某国某城大施之主,彼如是施非净布施;二十八者、若与余人迭相憎嫉,见彼舍物多行布施,见已心慢不能堪忍,以嫉彼故舍物布施,非净布施;二十九者、食他女故,为种姓故,舍珠舍金、若银金刚、若毗琉璃、缯绢衣裳及兜罗绵、造作敷具,如是舍物非净布施;三十者、有人如是思惟:‘舍物与人,我无儿息,大富饶财应当舍物而行布施。’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三十一者、若复有人心生简择,如是念言:‘若与此人则有福德,若与彼人则无福德。’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三十二者、若人布施,舍离贫穷衣裳破坏垢腻之者,与多丰乐大富之人,非净布施;三十三者、若复有人望好花果,舍物而与,非净布施。大仙当知,此三十三垢染布施,而舍财物彼施报者,如以种子种之碱地烂坏不成。大仙当知,如是之人非不布施不得果报。复次,大仙,譬如有人随何所取,得种子已种之荒田,彼种子界,地界相依须得天雨。种子变坏,虽有芽生不得花果;此布施分不得花果,亦复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