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服和海清有什么不同?
1、穿着人群不同:居士服一般是在家学佛居士所穿的服装,而海青适合在家居士和出家僧众穿着。
2、范围大小不同:居士服的范围较广,不仅仅包括海青,其它款式的衣服,如唐装也可以叫居士服。
3、穿着场合不完全相同:居士服不仅仅在诵经等佛事时穿着,也可以在居家休闲时穿;海青大都是在礼诵、听经、会宾、议事以及晋见长老等重要场合才穿。
4、款式不完全相同:居士服的款式可以是稍微紧身的服装,而海青都是宽袍大袖。
5、颜色不完全相同:出家僧众穿的海青除了暗色调的颜色,还有一种黄颜色的海青;居士所穿的海青一般为青黑色、咖啡色等暗色调,不能穿黄颜色海青。
海青为中国佛门僧俗二众礼佛时所穿的衣服,本属于宽袍大袖的唐装,身腰、下摆、袖口都很宽阔,穿着自在。据明人郑明选《秕言》卷一中说;吴中方言称衣之广袖者为海青。广东还有俊鹃名海东青,白言翩翩广袖如海东青也。因此,后来把鸟名借做僧袍名。
袈裟的颜色一般代表不同的工作类别,袈裟之颜色在诸律中各有异说,多数以青、泥(皂、黑)、茜(木兰色)三种为袈裟之如法色,然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下、舍利弗问经等不同,而以青(化地部)、黄(大众部)、赤(法藏部)、黑(说一切有部)、木兰(饮光部)五种为如法色。
扩展资料:
现在的僧衣大多是褐、黄、黑、灰等颜色,也有湘色(即黄绿色)的,没有一定的规制。
佛教对僧衣服色的主要规定有两条:一是颜色不许用上色或纯色;二是所有新衣必须有一处点上另一种颜色,以破坏衣色的整齐而避免贪图穿着,这叫做“坏色”或“点净”。
虽然避开上色和纯色,僧衣颜色仍有许多选择的余地,但佛教早期多选用赤色作为衣色,所以佛教在汉朝刚刚进入中国时,僧侣也是“披赤衣”的。
常服的颜色,明代皇帝曾作过规定,修禅僧人常服为茶褐色,讲经僧人蓝色,律宗僧人黑色。清代以后,没有什么官方规定,但律宗寺院自清初见月律师重兴后,一般僧人常服均为**。
到了三国时期,僧侣的衣色受到道士服色的影响而逐步趋向于缁色(即黑色之中微有赤意),因而那时开始称僧徒为“缁衣”或“缁流”。
唐朝时,武后依唐代三品以上服紫的规定,赐给沙门法朗等九人紫袈裟,所以在唐宋时代一直都以赐紫色袈裟为荣。另一方面,也因执着于赤色而以朱红袈裟为最尊重。
唐宋以后,僧衣的色彩自由度较大。到明朝洪武初年,制定了完善的僧侣服色制。当时佛教分禅(禅宗)、讲(天台、华严、法相宗)、教(从事丧仪、法事仪式)三类,规定禅僧穿茶褐常服、青绦和玉色袈裟;讲僧穿玉色常服、绿绦和浅红色袈裟;教僧穿皂常服、黑绦和浅红色袈裟。
百度百科—袈裟 (僧众身上法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