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的街道是怎样的?
明代,大街宽度约为25~28米,小街约为12~15米宽,胡同约为5~6米宽。到了清末,一般的街道只有9~12米宽了。
在东城铁狮子胡同西口,联接着一条很短的街道,名叫宽街,其实这条街也很窄小,之所以叫宽街,可能是与其它街道相比,它是那一地区最宽的一条街。当时一般的胡同也就是3~5米宽,最窄的胡同只剩下55~65厘米宽。
明、清两代北京城里的街道,多数是黄土路,只有王府井大街,东单、西单、鼓楼大街是石渣路,前门、打磨厂、西河沿地区是缸砖或石板路。
马路中间是走车马的甬道,两侧除了摆有各种杂货摊外,还要有行人通过。
那时的马路是中间高,两侧低,像一道缓坡。两侧的人行道约占三分之一,甬道占三分之二。铺路用的黄土既松散又干燥,马路上面常有很厚的一层浮土,刮风时尘土飞扬,过往行人被刮得满身满脸都是土。
北京地区干旱少雨,可是一旦下起雨来,土路便成了泥路,泥浆堵塞了暗沟,泥沙随雨水进入护城河,使河底抬高,甬道两侧潴留的雨水,甚至灌进居民院内,淤泥进入暗沟,使得暗沟年年掏,年年堵。
黄土铺就的道路本来强度就不够,加上沉重的车辆反复碾压,使其更加难走。有的市民将铺路的黄土挖走,用来做煤球,贫民在路边的小摊上吃完饭后随手将残汤剩菜倒在路上,卖菜的小贩也会把菜根、菜叶顺手扔掉。更有市民随地大小便,以致街道胡同的环境极为低劣。
年久失修、坑洼不平的街道,还会使坐在驴车、骡车上的乘客遭受颠簸之苦,因而,每当有皇帝经过某段街道之前,一定要先用黄土垫地,净水泼街。
老北京城的街道状况之所以如此之差,一方面属于技术上的原因,另一方面与朝廷财政经费不足也有一定的关系。在清朝雍正年间,修一条6.6米宽的普遍街道,平均每尺道路的费用为5.3两白银,但据资料显示,其时,修建某条5000米长的道路,竟然耗费白银8万两,这种巨额消耗自然使朝廷承受不起,但我们从其中也窥见了当时各级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
当时的北京人,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无不对京城道路的恶劣状况表示不满,但是政府要征收交通税用来修路,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又都坚决反对。清政府对此也无计可施。
直到1904年,王府井、东华门、东长安街等十几条路被清政府铺成石砖路,才在民间留下了清末修道的口碑。这一举措大概是清末新政的一部分。
胡同的由来 虽然经多年考证,但对“胡同”这个词的来历含义仍是各有高见、莫衷一是。 对胡同含义的解释主要有三种: 第一,蒙古语、突厥语、女真语、满语等少数民族“水井”大致是huto这样的音,井泉是居民生命之源,所以胡同的引申意就是居民居住的地方,后又被引申为街巷; 第二,元朝时把街巷称为“火弄”、“弄通”,所以“胡同”是由“火弄”、“弄通”演变而来的; 第三,这种解释有点政治色彩,说“胡同”一词是元朝的词语,意思是胡人大同的意思。 转转老胡同 古人曾用“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来概数北京的胡同,据近期统计北京共有胡同6000多条,直接称为“胡同”的共有1316条,要是把这些胡同连在一起,不比万里长城短。在众多的胡同中,辈份最大的该是三庙街。从宣武门往西,过国华商场,你就会看到这位不起眼的“胡同祖宗”,九百多年前它叫“檀州街”,几经变迁,街巷易位也是几经沧海,而它终始是一条胡同,历经荣辱趋于平淡。 北京最长的胡同要数东西交民巷了,它与长安街平行,东起崇文门内大街,西至北新华街,在明清的地图上称为“东西江米巷”。全长6.5公里,再稍短的是前门东、西打磨厂街和东、西绒线胡同了。 北京最短的胡同在琉璃厂东街东口的东南,原来叫“一尺大街”,不过十来米长,东西走向,听一位老人讲胡同里原有几家门店,路北是刻字店,路南的店铺已记不清为何了,虽叫一尺大街,其实是条胡同,现已划入杨梅竹斜街,成了小街的西段。最近有人又发现,就在这儿附近,有一条更短的胡同,叫贯通巷,只有20多米长,可算是北最短的胡同了。 前门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也可称为胡同的精华。胡同东进口宽80多厘米,中间最窄的地方只有40厘米,俩人相遇,得有一人退入胡同的门洞里才能相错通行,胖子朋友最好绕道而行,无论侧身还是正行,都有可能被卡在那里动弹不得。 历代胡同知多少 北京城到底有多少条胡同呢?是不是像“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朝,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元朝北京有:“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通。”也就是说共有街巷胡同四百一十三条,其中有二十九条直接称胡同,而那三百八十四条火巷,其实也是广义上的胡同。 从明北京城复原图上数,明朝北京共有街巷胡同约六百二十九条,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约有三百五十七条,并有三十多条胡同历经清朝、民国时期一直不走样地叫到现今。 而明朝人张爵在《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一书中记载,明朝北京共有街巷胡同约一千一百七十条,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约有四百五十九条。 清朝北京的胡同比明朝又有所发展。一数清朝朱一新老先生所写的《京师坊巷志稿》一书中所列的当时北京街巷胡同名才知道,清朝时大约已有街巷胡同二千零七十六条,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约有九百七十八条之多。 到了解放前的1944年,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根据日本人多田贞一在《北京地名志》一书中所记,当时北京共有三千二百条胡同。 街巷的数目和命名 北京街道的数目是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的,其数目很难做到十分精确。据元朝《桥津志》记载,元大都城有“三百八十四条火巷,二十九条胡同”。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清常教授根据《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的统计:明代北京街巷总数1170条,其中胡同为459条。明朝街巷总数比元朝增加了近3倍。清代北京街巷又增加900条左右,总数达2000条左右,其中胡同有960多条。民国时期北京大街小巷又增加了l/3,北京街巷总数为3200条。现在北京街巷数目截止1982年统计约2800条。 目前北京城区已达到饱和状态,今后街巷数目不会再增加。随着街道的拓展和危房改造工程的进展,胡同的数目将呈下降趋势。大街小巷和人一样,各有各的名字,它们的名字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旧北京的地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和民俗。从这一角度来讲,大街小巷的名称就是一部特殊的社会百科全书。北京大街小巷的名称五花八门,但也有规律可循,我们将它分为门类:(l)以水命名的街巷;(2)以城和牌楼命名的街巷;(3)以形状命名的街巷;(4)以官署衙门、驻军营卫命名的街巷;(5)以文化教育命名的街巷;(6)以工厂作坊命名的街巷;(7)以市场命名的街巷;(8)以人物命名的街巷;(9)以庙宇命名的街巷;(10)以少数民族和省名、国名命名的街巷;(11)以动植物命名的街巷
麻烦采纳,谢谢!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